美文网首页自强不息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怎样成功培养了一个三语宝宝?(经验分享的好文)

我怎样成功培养了一个三语宝宝?(经验分享的好文)

作者: 第二眼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3-18 13:59 被阅读0次

    文 :第二眼美女

    图 :“出租车的日常” (第二眼美女摄于巴基斯坦)

    一、目标和能力

    在一个双语宝宝群里,父母们一起分享双语宝宝的教育经验。

    如果你是家长,希望培养一个双语宝宝,你会怎么做?很多家长说:

    ➡ 我要把孩子送进中英双语幼儿园

    ➡给孩子请英语家教

    ➡认识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营造外语环境

    ➡争取让孩子将来出国深造

    ➡什么?双语幼儿园学费太高,承受不起。英语家教又贵、结果又差,孩子也不那么喜欢,有的上课前还哭闹抵抗。平时又忙得都没有时间陪孩子学英语,哪有时间和别的家长再聚。钱和时间都没有,这不是做白日梦吗?

    而群里一位大学英语刚过四级的中国父亲是这么做的:

    ➡全渠道阅读、购买双语教育的课程和书籍

    ➡孩子出生后,他负责全程和孩子用英文对话,把中文交流的畅快也算任务 吧交给妈妈及其他家人

    ➡给孩子购置了几个系列、几百本的英文绘本,每周至少给孩子讲解三本

    ➡当电视、电脑无法避免的提前进入孩子视线中时,他给孩子下载了全英文的外国动画片。结果孩子的审美水平提高了,一般的国产动画片都很难吸引他。多少人家的小孩看到“熊来了”,大人拉都拉不动;他家的孩子,已经涉猎了多部优秀的海外动画片,对“熊来了”一点兴趣都没有。

    有趣的是,这位爸爸的词汇量和英语语感如今都提高了。孩子的英语口语已经直逼爸爸十年的学校学习成果。孩子在微信群里流利、大方的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还会乐在其中地继续教下去。

    你看到了么?

    第一种回答充满了不确定性,结果也不可控。但第二种做法你是不是觉得是可行的?

    这位践行的爸爸,正是利用可控制的资源,把一手普通牌打成了王牌。

    二、思考加行动

    看到这个爸爸的成果,我不禁想到身边大部分朋友的基础,并不比这位爸爸差。很多的网络资源人人都可免费获得。

    可是为什么大部分朋友,都还停留在是否送孩子学英语、接送孩子上英语辅导班、抱怨没有英语环境的阶段呢?

    在近百人的双语群里,有两类父母并存。

    一类付费学习了很多有关知识,且乐于把资料分享给大家,他们在双语孩子的培养中,虽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孩子基本都开口讲话了,他们还在不断调整、改进……;

    另一类,默默下载资料的同时抱怨自己的英语不好,所以觉得自己依然没有条件培养双语宝宝,并且还说被群友嫌弃了,自暴自弃……

    有人听完培训课程,大呼“原来父母都是中国人也可以培养双语宝宝呀!”马上就开口教孩子几个英文单词,狗是dog, 猫是cat, 老鼠是什么忘了没事下次再说。突然怀疑,自己的英文发音是不是不标准啊?没事,打开手机查一下发音。再念几遍给孩子听。

    “宝贝,今天晚上睡觉咱们不说晚安了,咱们说英语。姑~奈~!(good night)。” 孩子在半梦半醒中说"姑~奈~,爸爸~"。

    孩子睡去,爸爸把网上的资料打印了一份。阅读完毕,决定第二天先配合ipad,把下载的英语绘本给孩子念一段。睡前,从淘宝上下单购买了一套英语绘本。

    有人下载了资料,并没有打开看。这天晚上,心情不佳、脸色阴暗的让孩子上床睡觉,孩子乖乖地睡去。他自己刷着微信、浏览着韩剧介绍,迷茫得很,感觉根本无从教起。看着沉睡的孩子,“哎,爸爸对不起你,没有条件,更没有钱。就这样让你输在了起跑线上!和我小时候一样!”

    其实,如果这两类父母的工作时间和强度都差不多,英语都是应试教育的哑巴水平,他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

    阻碍第二类父母的原因,大概是他们有一个很强的能力找借口罢!

    三、我是怎样困难启程的

    因为工作原因,我的宝宝在两岁之前没有和德国爸爸连续的生活在一起。虽然样子是个混血,但孩子在语言方面是个纯粹的山东娃,说一口流利的山~东~普通话。

    孩子的德语,是两岁后从零开始学起的。从一个外文单词都听不懂学起的。

    开始时我们尝试了一种保守、但可以保证效果的方法:“一人一语”策略。文章开头那位爸爸和家人采取的,就是“一人一语”策略。父母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对孩子进行语言输入,至少有一位负责输入第二种语言。

    所以,我继续讲中文,父亲坚持讲德语。

    但,进展非常缓慢。两个月下,孩子根本没有任何德文对话的可能,有些意思能猜到但很多时候依然听不懂。他老爸,冲着孩子喃喃自语了那么多的夜晚,连一个回答也得不到,就渐渐失去了给孩子念绘本的兴趣。

    终于有一天,他老爸受不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和孩子说他的蹩脚中文。

    “先得到一点反馈,安抚一下受伤的心灵再说。”

    (可怜的老爸)

    我也不管了!因为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所以就教她德语单词、唱德文歌曲、讲德语绘本(我就是一台带翻译的自动点唱机)。

    慢慢的孩子能听懂、能表达自己了,所以很开心!比如她和老爸一起去购物,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被举高高的时候,可以要求老爸继续下去,“noch! noch!”(还要!)

    孩子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在我们狼狈应付的一个月里得到了大幅提升。

    可我们心里毕竟没底。

    直到那天仔细阅读了来自北欧最新研究成果的报告,才恍然大悟:

    原来我们的做法,符合研究成果的一种:

    Free Alternation(自由切换)

    即家庭成员自由使用语言,随着话题、情境和说话对象切换不同语言。

    让语言回到最初的功能:交流、沟通。三人共同的时间,根据需要和孩子的接受程度来切换中德两种语言。大人和孩子,能通过成功的交流收获快乐,才事半功倍呀!不仅孩子有兴趣继续,连大人都更乐意继续!

    以可以交流为目的的交流,非常有效!

    回想“一人一语”的时候,爸爸成天对牛谈琴一般对孩子进行信息输入,可一点反应都得不到。常常话没说完,孩子就大喊“找妈妈!”

    那时,我们还不支持她老爸说中文、我也不给孩子说德文。结果她老爸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如今总算“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家庭地位总算从第十升至第三。

    每次想想老公那阵的苦瓜脸,就够我笑一阵了。

    四、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从我们的例子不难看出,了解最新的科研结果,才能有/坚持更好的选择。“一人一语”的方法,依然是非常有效的培养方法,但它对先学了第一语言的宝宝来说,有以下缺陷:

    无法有效输入。对比第一语言,宝宝听第二语言时容易不满足,因为“还是用第一语言过瘾”。

    使用频率少的语言处于不利地位。爸爸因为工作忙碌,交流的时间受到限制,输入不够,因此也得不到孩子的正面反馈。

    而“自由切换”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困难。科研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尝试没错,也增强了我们继续尝试的信心!

    五、如何打破语言障碍的第一次僵局

    有一次我们两口子用吃饭的时候用德语聊天、孩子旁听时,她非常强烈的抗议。她用喊叫打断我们的对话,还双手捂住耳朵,做痛苦状。后来,大人说英文的时,她也做了一些反抗。当然之后的反抗我已经有经验了,很轻松就解决掉了。

    夫妻对话,孩子听。这几乎是语言输入最好的场景,没有之一。大人畅所欲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使用最舒服的词汇;作为听众的孩子,可以在边玩边听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词汇量、语感和各种成熟的语言信息。

    一个正常的小孩子,哪个不是靠听大人说话学会的说话?哪有一个孩子说的每句话,都是妈妈一句一句教出来的?

    所以,虽然孩子反抗得很痛苦,我很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语言场景,对外语学习无比珍贵,不能因为孩子抗拒就放弃。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靠着母亲的直觉和多年学习外语的经验,我比较平稳地缓解了抵触情绪。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意识到孩子一个字都听不懂,感觉被父母同时忽略(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甚至会觉得被遗弃)了。她并不是对哪种语言有意见。如果让她知道,我们并没有遗弃她,反而正在讨论关于她很重要的问题,她自然不会强烈反对。而我们那次的谈话,正是围绕着孩子的语言发展、入托展开的。

    所以,我马上和孩子用中文解释了我们谈话的(一部分)关于她的内容,告诉她这个谈话对她很重要。并且承诺,当爸爸、妈妈有了方案时,就马上告诉她。孩子立刻安静了下来,我们的交流可以继续。

    接着,我们没有再进行很长的对话,把孩子晾在一边(失去父母的注意力,是孩子哭闹的根本原因),而是很快就把一个简洁的结论(中文)转告了孩子。孩子这时,不仅表现了接受和宽容,还特别爽快:她支持我们的决定!

    如果我们再次简短地讨论,并很快用中文翻译给她,她也会欣然接受。但我不想一次性的透支孩子的耐心。来日方长!

    最后我建议先生,一起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结合刚才的话题,我们引导她掌握几个德文单词的含义,比如儿童、幼儿园用德语怎么说。这样,下次如果我们再讨论幼儿园,用到那个单词时,孩子就有机会猜到话题是围绕她展开的,自己就知道她并没有被父母“抛弃”,相反地,她是被父母深深的关心着,所以父母才用德语尽快讨论。在这样的心情下,她对这门语言的接受度和好感,都大大提高。

    经过几次“翻译官妈妈”的同声传译,孩子在我们后来或长或短的交谈中,没有再表示反感。不仅可以默默的听、做她自己的事,还可以听明白越来越多的意思。

    在英语的场景中,孩子也在最初阶段表现了同样的抵触。但抵触已经没有德语那么大,而且她是在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才抱怨的。当时,我们只是在和朋友聊天。我和孩子说,今天很抱歉,爸爸妈妈想和朋友玩,所以我们需要用英语说话。刚才宝宝一直很礼貌,所以大家都夸你了呢!你再玩一会玩具,好吗?

    孩子努努嘴,贴在我身上表示想和妈妈玩。

    “那就玩一会呗!”

    六、开启第三语!

    条件有限,我们只能选择英语幼儿园。所以选择了一家和我们教育理念最接近的英语幼儿园:多玩少教;教的时候,让孩子们以为他们在玩。

    以闺女的个性,她会先孜孜不倦的和全班小盆友说中文。有那么多孩子可以交朋友,怯场害羞,哪顾得上呢?倒是入托的时候,面临和妈妈长时间分开,小家伙适应了大概一周才好。关于入托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孩子的心理建设,后面有时间就和朋友们分享。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集体生活,小妞不仅生日快乐歌唱的溜溜的(唱歌祝福小寿星时,有蛋糕吃),连数数、表达自己需求,也都学会了。

    结束语:

    孩子的年纪,不到三岁。三种语言中除了中文可以讲长句子,其他语言还仅仅停留在单词和短句等“刚需”的使用和尝试上。如果说,我的孩子比大家的有一点点优势,那只是我的德语、英语口语比较好、时间比较多。

    至于德国家庭的其他人对我们语言教育的帮助,一年里孩子遇到其他家人的时间大概只有两周左右。杯水车薪,帮助并不大。

    德语学习的任务,依然落在父母两人身上。

    所以,想达到三种语言流利表达,甚至将来达到学术阅读、写作的语言水平,还任重道远。

    但几个月后的成功经验,已经写在上面的案例里了。

    1.接触双语、多语,对孩子的发展有益,而且不会影响母语的发展。学习有很多的途径,而最值得考虑、双赢多赢的途径,就是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语言环境。

    2.“一人一语”的方式,虽然进展有些迟缓但依然有效。“自由切换”的方式,如果有父母双方有条件,则更值得尝试。

    科研成果证明,不管以上哪种方式,都不会让双语儿童混淆不同语言。双语儿童都有语言的“混用期”,这不是混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自我纠正后,混用的情况会减轻直至消失。

    3.破除语言学习的壁垒,从关心孩子的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始。不开心的学习,只会起反作用,尤其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错误的“早教”,早早教算数、写字,扼制孩子的天赋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将来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表现为老师眼中“多动症”等。花钱受罪,不如不学!

    4.语言发展和逻辑思维、情绪直接相关。只关心词汇量、发音这些表面功夫的学习,在我眼里是最笨的。

    5.以身作则的家长,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最后的一点建议。如果工作繁忙,需要给学龄前儿童选择一个培训机构,当然可以。但是,选择的时候,货比三家,弄清教育机构的理念非常重要。任何一家把硬性指标写在纸上、保证孩子学会那些条款的教学机构,都不值得去。

    孩子一旦入学,有的是让他们受罪的硬性指标和考试,何必入学前花大价钱、提前折磨孩子呢?

    三语宝妈:“宁可培养一个快乐的单语孩子,也不要再制造多一个痛苦的学习机器。”

    德国硕士/创业拿绿卡/路过旅游指南上没有的风景/踩躲不过的坑/也是一种活法罢?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eye2talk“第二眼说”,看一个不同的世界

    装逼时刻:

    孩子身体不适哭闹时,用尽全身解数也往往不能立刻缓解病痛。玩笑就是那时的药方了。

    第二眼美女曰:“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难得困境里的洒脱一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怎样成功培养了一个三语宝宝?(经验分享的好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vu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