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十而已》的热度已过,但是剧荒的我又重新刷了一遍。重刷之后,发现一心想要在大城市扎根的王漫妮其实是有三次机会留在上海的。
王漫妮在剧中的人设是一个柜姐,作为高级销售的她,不但生的天生丽质,而且工作努力、八面玲珑。
她年近三十,依然选择在大城市——上海打拼。为了一个阳台,为了上班近一点,宁可花掉工资的一半(7000块)去租房。没有背景的她在魔都想要扎根,希望很渺茫。但是离开这个曾经洒满了整个青春时光的城市,心里肯定是不甘的。剧中的王漫妮仿佛就是当代背井离乡远赴大城市打拼的我们的真实写照。一边看不到希望的忙碌,一边又阻挡不了岁月的腐蚀。也应了那句话:大城市容不下肉身,故乡安抚不了灵魂。
王漫妮如果不是过度追求完美,她是有三次机会可以留在上海的。
第一次:她本可以依靠梁正贤实现在上海有车有房的生活,但是看清渣男的本质后,她选择净身抽离。
梁正贤虽然是海王,但是看得出他对王漫妮很用心,出手也算阔绰。名牌奢侈品手到擒来,代步车说送就送,眼睛都不眨一下。
王漫妮如果是个纯物质的女孩,她本可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但是她不是。说得好听一点,她有自己的原则,她内心无法接受这种利益置换感情的游戏。她希望能得到梁正贤的爱和认可,名正言顺地接受他给予的好生活和好资源。
但是说得难听一点,她也是真傻。这段感情里,她本就是受害者。她本没错,无非就是想好好谈一场自己认为的完美恋爱,却莫名其妙被小三了。这种伤害难道就不该得到一些补偿吗?她最终选择净身抽离自己,看似淡然,实则便宜了海王。
第二次:权衡之后打算回老家之前,她本可以勇敢一些,争取一下姜辰的。
姜辰是曼妮的前男友,后来在咖啡厅重逢,两人虽看似波澜不惊,内心肯定也是五味杂陈。
这时的姜辰虽然比不上梁正贤,但也拥有了自己的咖啡厅,自己当老板。不再是曼妮心中不思进取的模样了。
当初分手是王漫妮提出来的,她也坦言,那时自己刚入奢侈品这一行,被物欲熏心,觉得姜辰不思进取。所以找了个理由,以不公平的方式为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
多年后的姜辰看起来并没有怪罪于曼妮,虽然当初分手现场很惨烈,但是曼妮后来也把钱还给了姜辰。这就是王漫妮。她虽然有物欲,渴望更好的生活,但是她不会无缘无故让人买单。
后来曼妮再次拒绝了姜辰,原因是时机不对。她说,如果是在回家之前姜辰留住了她,她肯定会考虑。现在她只想靠自己。
由此可见,曼妮在心里还是给了姜辰机会的,只是姜辰没有把握住。那既然愿意给对方机会,对方没有勇气,曼妮为何不肯勇敢一些呢?
第三次:魏老板心仪于曼妮,只是曼妮想要的是尊严、自由。
说巧不巧,也算是缘分。曼妮也没想到在老家还能遇到熟人——魏老板。有点意外,有点尴尬。
当初梁正贤经常带曼妮出入各种高档场所,见世面。其中一次就有魏老板的参与,还是曼妮漂亮,能在阅人无数的魏老板心中留下印记,魏老板对曼妮抛出了橄榄枝。
思考再三,曼妮还是决定做自己,又一次返回了上海。仿佛那里才是她的归宿。
她也确实选择投靠魏老板,想要寻求一份工作。魏老板倒也想看看曼妮究竟有多大能耐,让她做最难缠的工作——催收。
几经周折,曼妮不负所望。魏老板想要进一步关照的时候,曼妮提出来出国留学。
对,这才是王漫妮。她一直渴望能够有好的生活,但是她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自尊和骄傲。当第一次魏老板让曼妮选择“是躺着还是站着时”,曼妮虽然吃惊,但还是坚决地选择了站着,堂堂正正地站着。
这部剧刚刚播出时,很多人都不喜欢王漫妮。有人喷演员,有人喷人设。作为爱看剧的我,向来是只谈角色,不因演员而看角色。
我倒觉得王漫妮这个角色很真实,很鲜活。她就是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为了自己的追求,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对家里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哪怕自己在上海生活拮据,也不忘给父母寄钱,让父母生活质量好一些。多像打工人的我们啊!
王漫妮是漂亮的,理性的,她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尊。虽然她只是个柜姐,但因为她的漂亮,她有比普通人更好的人缘和机会。但是她也是很理性的,不属于她的东西,她从来不多要。
她最终选择出国留学,看似突然,实则是顿悟。她明白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这大概也是这部剧给观众的警醒吧: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