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国际原油价格低位持续震荡,国内油气需求增速放缓,油田企业经营效益急剧下滑的严峻形势,第十采油厂产能建设紧紧围绕“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牢牢把握“质量、安全、效益、任务”目标,坚持“打责任井、打高效井、控制低效井、杜绝落空井”的原则,牢固树立“投资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的理念、“产建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控制投资和降低成本”的思想、“凡是与单井有关的投资和成本都必须严格控制”的思路,将“三老四严”的优良作风创新运用到产能建设的各个环节,探索形成具有时代内涵的“三老四严”产能建设新模式,推进超低渗透华庆油田安全环保、质量效益开发建设。
一、形成背景
(一)依法行政、合规管理为产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行政被推上重要的工作进程。近两年,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围绕加强和规范土地管理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2014年,国土系统经历史上最频繁、最严格的巡视、审计和问责。而油田企业产能建设离不开土地,必然要求产能建设重新研究和完善现有的征地、报批、经营、企地协调、土地监察和动拆迁等工作模式,提高依法用地水平。
(二)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给产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土地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全局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调控对象,影响着石油企业土地管理工作的具体走向。新《环境保护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油田产能建设必须编制复垦方案、安排复垦资金、履行报批和验收审核手续。2015年6月,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通知,缩小石油生产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的范围,从而大幅增加油田企业应缴土地使用税。无论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政府部门的政策调整,都对石油企业的生产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三)稳产增效、转型发展为产能建设带来新变革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国内油气需求增速放缓,油田企业经营效益急剧下滑,对企业质量效益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并直接导致产能建设投资缩减。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行精细管理,走低成本发展道路,提高产能建设的投资回报率,研究建立更务实的投资和项目管理机制,持续深化精细管理,眼睛向内,苦练内功,过紧日子,才能适应油价振荡下行的新趋势,最大限度地拓展产能建设效益空间,实现产能建设由点到面的突破。
二、基本内涵
“三老四严”产能建设基本内涵是:将“重翻老资料、重走老场地、重用老系统”的典型做法和“严格建设立项、严格地质把关、严格土地审批、严格质量管控”的重点管理相结合,形成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的产能建设新模式,把精细管理、提质增效要求贯穿于产能建设的全过程,为油田开发转型升级和采油厂稳健发展再添新力。
三、主要做法
(一)“三老”优化资源,精细建产规划
1、重翻老资料,用活找油的“向导”。近年来,针对油田开发规模减产、新增区域缺乏,动用各种力量,重新翻阅、吃透活用研究所辖区域油藏开发的各种历史资料,新增白444长4+5、白505长8等油藏定向井部署61口、筛查出浅层出油井点11个,依据油藏落实程度及地面系统配套程度排队,优先建设地面系统配套成熟的有利区8个,建产能由年初部署的9万吨增加至14万吨,占全年部署的58.3%,投资万吨产建进尺由年初部署的2.55万米降至2.25万米,极大地提升建产效益。

2、重走老场地,用足聚财的“宝盆”。井位选址坚持“五尽量、一减少、三节约”的原则(即尽量选择荒地、尽量选择土方量小的地形、尽量选择道路短的地段、尽量少选耕地、尽量不选人造林地,减少土地使用,节约工程费、土地征用费和青苗赔付等各项费用),对老井场、废弃井场再次利用。在白505、元427等区块建设过程中,优化井位组合,利用老井场18个,节约土地148亩,节约费用约630余万元。
3、重用老系统,用好增效的“通道”
( 1)按照“集中拉油—临时输油—场站投用”三步走,紧盯地质调整,不断优化地面建设方案,新、老系统有机结合,加快场站建设,早输油、降拉油,实现地面建设与效益建产有机统一。加大已建场站系统的利用力度,通过改造扩容发挥已建系统能力,两年来利用老站10座,通过站库改造完成老站库的隐患治理5座,实现产建配套与隐患治理双到位。
(2)针对白45、白211区、白492区等就近无可依托的原油处理系统的区块,不满足建站条件,地面建设方案以减拉油为目标,不断现场踏勘,新建输油点2座、增压点1座,改造午4增为脱水站,既保证三个区块230m/d液量的输油运行,同时通过调整午4增输油方向,彻底消除午4增外输管线穿越东沟水源区的重大隐患。

(二)“四严”夯实基础,提升建产效益
1、严格建设立项,从源头保障建设效益。低油价下,有效的产能建设可以实现投资成本最优化和后期的可持续开发。近年来,紧紧围绕效益开发这一中心,突出“精细管理,效益建产”这一关键,按照“坚决不打落空井、不打低产低效井”的原则,现场勘查、资料研讨、项目立项、申报报批,严格建设项目立项和优化部署,增加落实区油藏部署,从源头上保证每口井“优生优育”,有效规避了建产风险。2016年以实施定向井为主,加快侏罗系浅层,在7个出油点滚动建产,均取得良好效果。
2、严格地质把关,优化调整规避建产风险。针对可建产优质储量严重不足的困难,始终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紧盯探评成果,加大区域研究攻关力度,寻找建产甜点,2016年面临因元427区长9油藏东部高含水及山163区长63油藏北部水平井低产导致8.6万吨产能不落实的情况,及时提供白444区长4+5油藏、白505区长8油藏、元286区长9油藏等后备调整区块,有力地支撑2016年产建任务的完成。通过不断优化部署,元427区长9油藏由年初部署的9万吨降至2.4万吨、水平井由年初部署的6万吨降至4万吨,并在白444区长4+5油藏和白505区长8油藏增加部署3.6万吨,有效地规避了建产风险。

3、严格土地审批,优化实施地面建设
(1)坚持地面建设与地质产能充分结合。针对白452、元470区、白45区地质规模不明确,及时缓建庆十一注水站、元445脱水注水拉油站、陈6增压点、陈7增压点、元21增压点等8座场站,调整新建场站4座,节约建设投资1800余万元。
(2)坚持地面建设与建产区域紧密结合。针对元427区长9层与元284区长6层区域重叠、元东富县区与延10层区域重叠、山137长6层与白505长8层区域重叠,充分利用已建系统,老井场供电线路重复利用17座18.4km,及时改造元东一转、元东一计、元2增、元西一转,发挥庆六转、关1增、关5增、元9增等场站剩余能力,减少集输场站建设4座,减少新增劳动定员15人。
(3)坚持地面建设与降本增效紧密结合。科学部署,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或杜绝单井单站,尽量采用丛式井、联合站等布井布站模式,站所与井场“二合一”报批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严格质量管控,严把投资成本效益关口
(1)从图纸方案、材料入场强化源头控制。突出“优化、简化”的原则,合理优化调整方案,落实施工图会审制度,确保建设方案、施工图纸更加合理实用。
(2)严格落实甲、乙方材料供应管理。严把入场质量、技术参数、完好性检查,规范石子、水泥、砂子等土建用料的品牌或产地,统一各场站的建设材料标准,从源头控制工程质量。
(3)工程质量以监理公司为主体,强化过程监管,注重第三方检测,质量管理严肃、可控。严格执行工序报验、旁站监理制度,将项目组人员、监理人员分片驻点,保证施工环节就近监督,工序报验及时到位。同时针对焊口、地基、防雷接地等重点环节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做到建设资料备案可查,保证过程施工质量的全程监控。
(4)严把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关。工程实施过程中,中间验收关键工序,加大与作业区、厂部的沟通,建立“六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监理工序验收、项目组中间验收、作业区预验收、机关部门竣工验收、质监站质量评定的组织程序,保证工程验收规范严格。
(5)加强建设方案审查。通过合理的方案和设计图纸保证材料上报的准确性。材料组织紧跟地质部署,根据油水井部署区域范围、井场数量准确预测集输及注水管线、供电线路、数字化建设、抽油机安装等建设用料,按照建设标准、设计要求确定建设用料型号、材质,做到准确预测,按需组织,减少材料不满足现场要求而造成的材料浪费和积压。
四、取得效果
(一)原油生产持续稳产。2015年新投井229口,日产油水平760t,折算年产油水平26万吨;2016年截至目前新投井104口,日产油水平265t,折算年产油水平9万吨。两年来,新投井累计增加产能35万吨,保障原油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投资回报效果显著。通过优化部署调整、控制水平井、多打定向井,紧盯地质调整,优化场站、管网、道路、电气线路缓建初设场站,扩容改造元城油田老系统,二次利用已有土地资产,节省地面投资,创造效益4.9亿元。

(三)精细管理稳步推进。借助推行精细管理,充分调动项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细管理的主体,变自上而下的被动管理为自下而上的主动作为,形成“眼睛向内、不等不靠、深挖细找” 精细产能建设的新风气,推动华庆超低渗透油田的质量效益开发建设。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