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重要?还是正确重要?
最开始的时候,听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当然是正确重要,如果连正确都谈不上,有效有意义吗?
再后来,学习了心理,在课堂上,老师问,有效重要还是正确重要?这个时候,我会说有效重要。
再再后来,跟随李老师学习心理实操培训,参加研修培训。再有人问有效重要还是正确重要时,尤其是老师问的时候,我几乎不回答,再问,我会说,得看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场合中。
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下,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场合中,面对不同的人群,有时正确重要,有时有效重要。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医生给病人看病,甚至法官断案等等,首先要讲究的是正确。如果不能做到正确,教育、医疗、法律如何操作?如何普及?如何发展?如何做到有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医生看病,无论是普通的科室,还是急诊科,都要先做诊断,再治疗。不能因为是急诊,来的急,来的险,就先治疗,后诊断。如果真的有医生这样做了,患者也好了。但患者要状告医生,医生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即便是治疗正确,只要不按操作规程来,那也是不允许的。
所以,在某些时候正确比有效更重要。
那么,在什么时候有效比正确更重要呢?
这几天,小学生、中学生陆陆续续开始放假。就有家长问,老师,你说俺家那孩子,这次数学才考了60分,给他找个辅导老师行吗?
也有家长问,老师,你说俺家孩子,这次因为考的成绩不理想,被他爸爸揍了一顿。孩子很生气,可是又不敢和他爸对着干,他爸不在家时,跟我哭,嫌我不给他挣理,这几天跟他爸爸冷战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跟他爸聊,说孩子大了,不能揍了,可他爸爸说,揍,都不好好学,不揍,就更不好好学了。我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打不是办法,也不对,因为每次孩子被打之后,感觉更加的不愿意好好学习了,可是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孩子是打出来的。这经验是跟谁学的呢?大多是因为小时候曾经被打过,骂过,所以他觉得教育孩子就是靠打靠骂。学习不好,就是打的少骂的少。可是打骂有效吗?没有效!打骂正确吗?在某部分家长看来是正确的。拿着自己小时候的经验来应对现在的问题,有效吗?
告诉他们,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骂出来的。即便告诉他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别家孩子身上是有效的,可以试一试,如果真的不好用,可以再换其他的方法。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家长宁可抱着无效的方法继续使用,也不肯试一试新的方法。
那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无论是在什么方面,我们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到底是想要把我们的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呢?还是让他成为他自己能够成为的样子?还是把他打造成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样子?

现如今,无论是在工作中,在教育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在说以人为本。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家庭教育中,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呢?
期末来了,孩子们都放假了,我们做家长的大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那么如何既要保证孩子们的假期愉快玩耍的时间,又能兼顾到孩子的学习?这就需要发挥我们家长的智慧,我想,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不缺智,但有没有慧呢?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能做到的是有效还是正确呢?是有效前提下的正确?还是正确前提下的有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