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昨天说到的“正确和有效”,我说逻辑学上正确的反义词是错误,可是心理学视野下正确的反义词却是有效。因为正确意味着底线思维,是避开可能的风险和最差,而有效意味着能解决问题,力求可能的创新和最好。
因此,从这个意义说正确和有效是对立的。同时,它们还是统一的,正确是为了追求富有成效的结果,而不是不犯错误,仅限于夸夸其谈;有效则是建立在正确前提下,避免南辕北撤,着力发挥聪明才智和有效思维方式,获得最好的预期效果;二者统一在顺利解决问题这个现实中。
举个例子,当年学车时候,刚上路练习胆战心惊不敢前移,可是驾驶技术掌握无比正确,后来通过观察顿悟到可以刹车控制车速,于是正确技术就化作有效行为。学会刹车,这是正确技术,学会开车,这就是有效行为,二者互为对立和统一。
与此类似,可以谈谈“资格和水平”这个对立统一关系。
资格的本质是社会预期的象征,比如颁发资格证,发给咨询师证书,乃至结婚证,这是社会给予特定个体的证明文件,拿到证意味着拥有特定水平和能力。
例如就心理咨询师来说,不要管证书含金量如何,只要拿到就说明这是社会认可的证明文件,就可以闯荡江湖,相当于拥有了通行证。
至于和资格相对应的水平,则是个体实际能力的体现。其最大特点是实际使用效果如何,是否体现出证书的预期期望值。好比领了结婚证,两人日子过好了,证明社会预期与两人磨合水平吻合。
资格是社会预期能力,水平是个人实际能力,二者即对立,又互相交叉,统一在能力这个统一体中。进一步说,资格是可以接受的最差情形,能力则有着无限发展空间。
有个朋友说起自己工作历程,当年原单位发不出工资,改行自学造价知识,获得国家造价师执业资格,进入新单位开始工作。显然,比起富有经验从业者差距很大,甚至都不知道还有工程量计算规则这本书。当时单位有个同事业务不错,但是没有拿到证,这本计算规则书上下班都带着,很难借阅学习。资格和水平的对立,曾经很痛苦。
过去高考扩招前,爱说学生“高分低能”,嘲讽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认为学习好没啥了不起,能力不会太高的。如果把分数视作某种资格,这就是把资格和水平直接对立起来的例子。
至于我自己也有太多体验,比如当年刚毕业,拿着堂堂专业学历,正好同事家厨房水表要换新的,让我帮忙看看如何弄。我去看了看,毫不含糊就动手拆除水表两侧的“活接”,想拆换整个的新旧水表,只是费了牛鼻子力气,一地鸡毛,也没有鼓捣好。最后喊来维修工,人家看了看,微微一笑,根本就不去拆卸管路,只是把水表上盖拆换就行,省时省力,简单有效,也实实在在给我上了生动一节实践课。
这就是资格和水平的对立差距,有资格真的只是基础,仅仅意味着社会对你的期望值,不代表你的水平足够达标,更不用说厉害成专家级别。
可以嘲笑高分低能,可以嘲笑会考不会干,可以嘲笑伪资格低水平。可是,嘲弄的背后却是试图竭力获得这个资格,不是资格不好,只不过还没有获得别人已经有的资格。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资格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因为社会的认可而拥有了更多选择权。有资格,可以发展匹配的水平能力,资格水平就是相称的,当然获得资格没有兴趣那就不做好了,这就是选择的自由。
没有资格,更多意味着没有水平,即便有特例水平不错,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师出无名,水平再厉害也是野路子。难怪清朝封疆大臣左宗棠纠结自己没有进士身份,甚至年迈之际要求回京赶考,弄得老佛爷赶紧赏赐给个同进士出身化解尴尬。
事实上,上面几个事例的结果是,我这位朋友很快成为有证的行家里手,学习优秀成绩好的孩子早就深造在高等学府,就是毫无出息的我也能在拥有学历的基础上,考取很多国家职业资格证,甚至可以凭此变换多个单位。再回顾以往,那些嘲弄的人呢,可能正因为缺少这个资格止步不前,这就是拥有资格的最现实意义。
有资格,拥有无限发展可能;没有资格,选择余地如此受限。这就是选择的多样性,选择的可能性。
再如职业军人和土匪的例子。作为正规军的职业军人,平常训练的是踢正步,严格纪律要求,看似缺少实用性,可是战场上表现却远远超过那些野路子的土匪。激烈的战斗面前,军人们视死如归,拥有军人职业荣誉,而土匪则常常是一看大事不好,就逃之夭夭,纯属乌合之众。
为什么?因为军人与土匪差距的不仅仅是水平高低,而是是否拥有军人这个资格。有资格,才规范,才职业,经过训练后的水平才更是如虎添翼。
想要讨论或者嘲弄水平高低,还是先拿到资格再说。相信吧,拥有资格谈资格,水平自然也不会差!
作业就是反思水平和资格的关系,可以结合课堂讲过的职业军人与土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