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今天在图书馆想了很久要写的内容,当时情绪甚是饱满,到了现在,反而提不起劲,想不起自己要表达什么。
甚至现在回头看看晚上八点的自己,觉得自己很傻,陷入情绪化并且难以自拔。毕竟身在其中为局中人,现在的我理智恢复自然为局外人。
关于自己、家人之间以及家庭氛围的关系,想了许久还是没有得到答案。
父母在他们小时候也是一个那么小的小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没有对于他们的成长给予很多的关注,毕竟那个时候穷,不做事就没有饭吃。
爸爸十三四岁起就跟着奶奶的表哥学习手艺,后来出师,自己一小伙子去外面闯荡,才有了现在的小手艺。在他都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不好的东西,也许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正在遭受着什么,就这样莽莽撞撞地成长了起来,长成了参天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第一次见爸爸哭,是在爷爷快要去世的时候,那个男人,抱着他爸爸痛哭流涕。从此以后,他就没有爸爸了!不知道在今年父亲节的时候,他有没有暗自伤心过,中年男人的无助,也就在一瞬间。
爷爷奶奶也时常会在我们耳边讲爸爸年轻时候的“壮举”,一个人在火车站遇到抢劫的小混混,可以毫发无伤地回到目的地;只身闯荡云南昆明、湖北武汉等地方,最终选择在贵阳发展,这一选就是二十年。
现在在爸爸的这个年纪,似乎是最为焦虑的时候。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小孩还没有长大,自己一个人还是得蒙头做来支持家里的发展,我爸爸真伟大!
今天突如其来的情绪,我自己也被吓到了。一直绕在情绪圈子里出不来,似乎是陷入了某种执念。“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疤,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修复。”
是的,我小时候差点被送人,从小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大,懂事之后只有过年时候才有着对“爸爸妈妈”这四个字的清晰概念。
我尤其记得初二上学期,爸妈忽然从贵阳回来在教室门前喊我的那一刻,陌生又紧张的感觉充斥我的大脑,那一刻脚被定住了一般,只能生硬地喊着“爸妈”,我想我至今不会忘记这个场面。
每到过年时,爸妈春节过后就离开。于是,与爸妈的相处也就那么些日子。
现在,我长大了~
虽然小时候的记忆是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自己在身后默默地流泪,也无数次埋怨过他们为什么不回家,但是随着慢慢地长大我知道了,因为爸爸妈妈要赚钱来养活我们没有时间回家,他们压力很大。
于是就慢慢地开始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乖巧懂事是他们对我的印象。不想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负担,很多东西自己藏在心里就够了。
慢慢地,越长越大,开始了学会自己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讲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自己的一些小看法。好像,我们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些。
其实自己也有过转牛角尖的时候,就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不喜欢自己,开始了小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可是,我知道,其实在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时候,他们可能也是这样被养活过来的,也没有人管,就一路成长过来,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后,村里媒人一说,就领了两张鲜红的结婚证。
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爸妈,也没有经验,随着世俗——结婚生子娃给爹妈养,外出打工挣钱养活一家。
他们内心也有一个小孩子,那是小时候的他们,也有情绪压抑不知往哪发甚至都没有力气发的时候,他们也很辛苦!
我也是第一次当女儿,还有不足,多多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