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五年前就知道比特币,但如今靠每月固收六千五朝着“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走去 | 二十几岁,他们在比特币镜头里
编者按:比特币用了互联网20年的时间在短短数月里,以不可估量的颠覆力影响着一批九零后看待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当我们尝试带着比特币镜头探讨他们的学业、工作、消费、社交、选择、迷茫以及认知结构时,发现改变他们的不止是财富自由论,一些不谋而合的细节和雷同的欲望斗志,关联着一个个组织、一座座城池、乃至商业世界里的迷你时代。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仿佛站着蓬勃的巨人,等待着有一天,能走到历史的台前来。
这是第五位,以“雌雄同体”自称的姑娘。2013年她就知道什么是比特币,那时候她21岁。五年过去,一毛钱币也没梭过,但因此在知识付费上花掉了5个以太。期间,她换过7份工作,薪资曲线大致呈y=sinx , (0,π)。
区块链之于她,如同比特币镜头里的他们之于我们。
为了工作去买课,被“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成功洗脑
Q:你是做了粉丝圈(一个微信社区工具)的BD,才了解的区块链吗?
Sam:我TM真的是2013年就已经知道比特币了。
那是临近圣诞节的时候,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周一话题里讨论到炒比特币,认为是个风险较大的投机行为。
当时还在天涯经济论坛引起过不小的争论,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刻。
不过这事就没有然后了,五年过去了,我没炒过币,你敢信?
理财也只是停留在《小狗钱钱》的水平。
小狗钱钱,一个引导孩子认知投资理财的童话
深深地嫌弃自己,想想人家的19套房……啧啧啧。
后来认真去了解区块链,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嗯是的,我是粉丝圈的BD。今年3月份,有天和朋友探讨推广的事儿,他给了个建议,说试试从区块链入手。我就这么干了,开始恶补。
最近的一次是7月10号,我还特意去B站搜了刘润老师在“得到”上的直播课《一堂课弄懂区块链、比特币、ICO》,这算是一次正儿八经的入门课了。
感受到新世界的气息,这感觉很好,处于学习中的状态总让人兴奋。
Q:一直有用“得到”上课的习惯?还是说一直有买课的习惯?
Sam:倒不是说有买课的习惯。对有用的知识,一直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属于自我驱动吧,并非完全来自于所谓的焦虑。
像刘润老师的课,我花了一周的时间集中学完并做了笔记。有些课就当做资料库,可搜索就行。
至于“得到”,和你第一篇写的那位午夜同学一样,“得到”也在我手机页面最显眼的位置,哈哈。
上头单个专栏课程的价格是199元,我买了8个。还有每天听本书,一天一块钱,365块钱。很便宜的样子,但其实得到的专栏就已经可以把你的时间占满了。
好吧,说到底这笔钱是为焦虑付的费。
不过现在想想,我购买过的大部分课程好像都多少跟罗辑思维有点关系,我是2013年12月罗辑思维二期亲情会员,当时微信支付才刚开通,就在罗辑思维商城买买书。
中间为了工作,陆续买了插坐学院的公众号运营课程,罗胖推的何宽;混沌研习社的课程,罗胖推的李善友。
Q:花了多少钱买课?觉得这些课对你的帮助大么?
Sam:如果把暖石网运营课、唯库之类的算进来,前前后后买课总共加起来花费大概1万多块钱吧。
比如暖石网的运营课,3980元,我觉得花的是真值。因为学的都是专业运营技能,所以它的效果体现的又快又好。
被它们(暖石网)COO的那句“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成功洗脑了,哈哈哈。
这课是前主管推荐的,她告诉我,我是值钱的主。当时自信不是长在自己身上的,是别人给的。所以她这样说,我就信了。
后来,工资翻了一番,真的神奇!
我们从第一份工作结束之后就一直保持着联系,上周还吃到了她亲手包的包子。属于灯塔类挚友。
当然其他课程大部分也是非常有用的,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
“人生中,80%的问题,早就被人回答过,你只要搜索就好,剩下的20%,你才需要研究。”
“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我觉得自己花钱,相当于跳过了漫长的“顿悟”过程,节约了时间。
对我来说,这些课就像是龙珠里的精神时间屋(一个能够短时间内大大提高实力的修炼场所)。
要说别的什么帮助,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建议我从区块链入手的朋友,花名“悟空”,我们是在插坐学院线下课上认识的,很巧的是他是2013年8月罗辑思维一期铁杆会员,现场我俩就达成共识,于是握爪。
咦,看来我和区块链的缘分说到底,还是“罗振宇”牵的线。
投稿咪蒙闯进全国前十四,坚信工作现场有神灵
Q:过去五年伴随买课,工作经历上发生过哪些改变?
Sam:首先,我是专科,且不打算专升本。一直都是垫底又懒得作弊的学渣。
虽然比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出50几分,老天还是安排我被调剂了,从会计到涉外文秘。
如果自己主动提出换专业,还是可以转的,哪知道,第一天入学我就觉得室友超级对味,实在于心不忍,就留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如鱼得水的三年。
至于工作经历,给你看看我波涛汹涌的薪资好了:
3.5k→4k→1.8k→4k→5k→3k→7k→10k→6.5k。
天晓得,我干了什么,羞耻。
最开始选工作是看能学到什么,会去研究公司发展前景啥的,现在想想,真的觉得自己太不专一了。应该一直向钱看的,阿西。
不过有一段最终失败了的经历对我影响还是比较大。2016年6月,我投稿咪蒙,全国选了14个。
我飞到北京,抬头望了望望京SOHO,低头看了看咪蒙大大,面了三轮,最后然后14进2的时候凉凉。
但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是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加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的。不管怎样,毕竟成为了被召唤的14人之一。
所以我很我认同稻盛和夫说的,“工作现场有神灵”。
这种道理是不是早就听出茧了?可自己亲身经历之后得到这样的感触,真的是太浓烈了,呛鼻。
总之,生命不止,折腾不息。
Q:现在想想,光顾着上课,没炒币会不会有点后悔?
Sam:不后悔,我在不断升级我的操作系统哇。而且也没光顾着上课,期间用学到的知识赚了点小钱。
我笃信每个人一生至少有一次翻盘的机会。我的翻盘机会,不仰仗区块链。
话说回来,我做不到三点钟都不睡觉,这样很容易有钱没命花啊!
而且,我这人兴趣爱好比较多,占据了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比如弹吉他,是我毕业以后坚持的最久的一件事儿了,每次低头看看左手满指肚的茧,哇,荣耀~
还有个值得骄傲的事可以拿来讲讲,2014年冬天工作第一年,因为喜欢配音,帮公司注册了荔枝FM,一个月从客服岗调到了运营岗。
Q:所以你对财富自由的理解是啥?
Sam:币圈总提财富自由,我特别想在这里类比一下“安利”,逻辑差不多,你懂的。
那我自己的理解是,相信终有一天,能不再出卖自己的时间。
眼前还是首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给自己定了个阶段目标是做运营总监,年薪25W+,没办法,宁波工资是真的低。
然而就在前几天,我的前同事告诉我,她做了很多兼职目前也能拿到这个数。瞬间觉得自己太没出息了,是时候要开始好好利用自身的资源了,除了人啥都可以卖,赚钱赚钱赚钱,毕竟是要开大黄蜂的人。
Q:好好利用自身资源是指哪些?
Sam:会粤语、会运营、会弹吉他、会甜点... ...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这算一个吧。
另一个是社交面比较广,之前做过罗辑思维的链接侠,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想要的资源,不超过3个人就能接触到。
话说虽然没炒过比特币,但我手握社交货币!
最重要的,60%+60%=120%,我想做的是这样一件事。
你可以理解成两种未必优秀的技能,因为一个点被糅合到一起,产生出一个新的东西。我觉得能把自己的方法运用在这个过程里。
天知道会出来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Q:善于社交受益于天性使然多一点,还是后天养成多一点?
Sam:天性多一点吧。从小我和哥哥弟弟们一起长大,性格像男孩子。
大学时候,我们班上只有1个男生,39个女生,但你看我在宫斗剧里面活的好好的,基本男女通吃。
呸,我的意思是我属于那种直不作、乐观自信、胆子肥,果断并且打不死的那种。尤其擅长连续的绝地反击,毕竟雌雄同体。
Q:那你觉得自己有性格缺陷么?
Sam:有。没办法和打心眼里排斥的人走到一起,假装笑脸相迎也做不到。妈蛋都奔三的人了。
还有,说好冷战的,可以五年不主动说一句话,这个算不?
Q:算你赢了。
如通篇所示,蚊子不是比特币镜头里二十几岁的炒币少年,但她因为区块链意外收获了探索新世界的灵感。这份灵感不再受限于凌晨三点钟的币价行情、也突破了币圈财富自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我为她感到高兴,或许这就是能够演绎“去中心化”的美妙样本之一。
- 关注链就社,在区块链第一社区媒体做自己的专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