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区块链用了互联网20年的时间在短短数月里,以不可估量的颠覆力影响着一批九零后看待世界与人生的眼光。当我们尝试带着比特币镜头探讨他们的学业、工作、消费、社交、选择、迷茫以及认知结构时,发现改变他们的不止是财富自由论,一些不谋而合的细节和雷同的欲望斗志,关联着一个个组织、一座座城池、乃至商业世界里的迷你时代。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仿佛站着蓬勃的巨人,等待着有一天,能走到历史的台前来。
这是第三位,他曾经为了见李笑来,花光自己一个月生活费买了张1000块的门票,并因为一篇推文而“如获新生”。于是他下定决心去大城市看一看。
这个24岁年轻人在追梦的路上,但他告诉我说:“我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没有工作。”

两个人令他深信:一切靠积累,以及阶级固化这件事太恐怖了
这两个人,一个叫李笑来,一个是素未谋面的胡大哥。
不过助攻是罗振宇。
每天60秒,罗振宇这天早上6点半,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发出的语音,是关于成长观的推荐。
那时候微信还未改版,柯柯是从公众号的对话页面直接收取到这条推送的。他已经跟随这种“推荐性输出”度过了30几天。
而到目前为止,第一次关注“罗辑思维”的人,依然能够第一时间就收到欢迎语,内容强调:每天早上6:30的这条有价值的60秒语音,已经坚持做了1900多天。

柯柯记住了语音中提到的关键词,于是输入回复,并通过点击链接跳转到线上商城,找到了那本《把时间当做朋友》。
随后,他关注了书的作者李笑来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6年初,大四即将毕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风似地考了研之后,柯柯寒假待在安徽老家里每天做的事基本就是看书,“考不上就等银行春招,自己感觉考的不行。”
柯柯还因此去到知笔墨(知笔墨是一个在线阅读网站,集合了李笑来个人的书籍、文章和主要观点,包括推荐书籍清单等)。那阵子,他几乎看完了关于李笑来的所有文字:《七年就是一辈子》、《我也有话要说》、《挤挤都会有的- 写给女生的性高潮指南》... ...
“一切靠积累”,这句来自《把时间当作朋友》,在这个寒假带给柯柯极其重大的启发。“这句话就像一把榔头一样敲醒了我,那会感觉自己在技能方面几乎没有一点点积累。”
开学后,柯柯在手机里下载了新生大学(与其把新生大学定义成一个APP,不如说它是一个社群组织更贴切一些。百度百科给出的该社群的slogen为: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在新生大学上,每天不停地刷文章,刷文章。
就那么某一天,在点开一篇名为《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后的重生之路》的文章后,通篇读完全文4763字,柯柯觉得自己“如获新生”。“我当时心里就一个想法:我靠,这人这么牛逼!'一切靠积累’,活生生的案例啊!”
“这人”指的是一位北京大哥,柯柯称他为:“胡大哥”。和柯柯一样,这位胡大哥也特别喜欢读《把时间当作朋友》,但不同的是,他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践行结果罗列了出来(通过搜索,我找到了这十条令柯柯赞不绝口的胡大哥的改变):

就这样,柯柯沦为胡大哥死忠粉。从此,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日更的文章成为柯柯每天的必读款。据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和个人成长方法论、对阶层上升通道的看法、以及投资逻辑、政策趋势分析相关。
其中,最令柯柯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是:要不停地折腾,不断地成长。年轻人,尽量去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多去大城市,因为那里是资源、信息的集合地。

柯柯从出身以来到念大学,都一直呆在安徽的小县城。用他自己的话讲,小城的慢节奏、追求稳定的观念都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他坦言,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计划着毕业后,回家里小县城进个银行,安安稳稳地生活了。
但直到读了胡大哥的文字,他开始动摇:“如果呆在小城市,安稳的生活,其实每一天都是对昨天的重复,慢慢的在内心里开始讨厌这种生活方式。”
到这里,胡大哥的出现,一方面深化了柯柯对李笑来“一切靠积累”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开始对“阶层固化”这件事产生巨大的恐惧。
一边调剂考交了白卷只为考去大城市,另一边在花钱买课的路上越走越远
很快,2016年4月,考研成绩披露,柯柯在报考中南财经的计划中落榜。尽管反复纠结和犹豫是否调要回本校,但最后他还是选择在调剂的考场上交了白卷。
“因为不想在小城市继续呆着了。”
二战备考的柯柯,心里有一个信念:对于自己来说,读书,大概是闯入一座大城市成本最低的方式,没有之一。
这一次,他心里的目标是中央财经大学,更进一步说,他把大城市的坐标定在了北京,因为胡大哥在北京。
非常巧合的事情是,胡大哥在2016年的夏天组建了一个名称为【待己如仇,挑战极限】的微信群,号称要带领朋友圈的小伙伴提升自己的践行力,推动大家提前制定各自目标,每天通过打卡、相互督促的手段来倒逼自己进步,并形成群组内的同侪压力。
入群费:1000元,挑战周期:100天。
“我纠结了好几天,一是怕自己完不成任务,二是之前从来没有以这种形式花钱过,不过最后还是付费加入了,想近距离接触一下胡大哥,看看他每天的生活安排是怎样的。”

100天里,柯柯把自己二战考研的状态与【待己如仇,挑战极限】群组里的践行计划紧紧绑定在一起,这段时光至今让他难忘。
而100天过后,令柯柯以及和他一起打卡的小伙伴们,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他们不曾想过,人还可以像胡大哥那样活着。
“不差钱,对自己的成长却依旧如此苛刻,每天5:00之前就在群里打卡,写作、训练演讲、锻炼是他每天的必选课。”
然而,二次考研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选了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结果貌似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报考专业人数暴增,复试线较上一年高了20多分,374分是还差了几分。”
柯柯的北京梦落空了,退而求其次,他决定服从调剂去上海一所双非学校(非985、非211)。
等待开学的时间里,柯柯重新读起了李笑来。那时候得到上线,他果断花199元订阅了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不过彼时陪伴他的还有一个看起来“更接地气”的社群组织叫007。
“最开始知道007,是007老大(指的是创始人覃杰,李笑来的粉丝)天天在李笑来专栏文章打广告,那时候差不多是3-4月份。但一直没有加入,害怕自己写作坚持不了七年。”(柯柯此处提到的七年,指的是007组织打出的口号:不写就出局,七天一篇写七年。)
改变他想法的一次“意外惊喜”发生在5月,李笑来要到上海开一场线下课。
“抱着这种感激的心情去参加,我就是单纯想见见这人,会场第一排,三米远,听笑来老师讲了一天的课。”为了买门票,柯柯花掉了1000块钱,等同于他大学时一个月的生活费。
同样在那场线下课出现的还有大批007社群成员,“我看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感觉是一个很温馨的社群,挺有意思的。考虑到自己9月份来上海,没什么朋友,或许可以通过加入007,接触一些人。”
柯柯在线下课结束时,正式加入了007,编号8XX(与比特币镜头的前两位相比,柯柯显然是老会员)。
当时的入会费用是299元。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007之后,柯柯似乎在花钱买课这件事上变得更容易被打动了。迄今为止,他购买过的课程有:金马——399元;北大核聚思维编程与英语教学798元,张三九——199元。(比特币镜头的二号,BING,也购买过张三九的课)
“反正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花了有5000块钱吧,大半年的时间。”

一夜暴富的故事让人着迷,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没有工作
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这些课程到底给柯柯带去多大的“影响”,我不得而知。
炒币,或许算一个。
“我前面说了,买了金马哥的课程【金马带你定投区块链】(据了解,定投同时是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里出现过的概念),说是面向小白的,我觉得挺适合自己。在一些社群成员的分享中,我还听说了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
一个又一个暴富的故事吸引着柯柯,抱着一知半解的心态,他开始跟着金马每周做定投。
“最早的一笔投资应该是在6、7月份左右,当时花了100块钱在云币(据不完全资料,该平台由李笑来创办,并计划于今年8 月31日正式关闭)买了7、8个EOS,完全是为了熟悉流程参与的,后来也拿了几个柚子参与了李笑来老师的项目pressone的重筹。
同样和比特币镜头的二号BING一样,柯柯很快在三个月后迎来了九四一刀切(2017年9月4日,中国政府七部委发布联合公告,宣告在中国严禁包括ICO在内的代币发行融资)。
“因为那时候啥也不懂,国家不让干的事,自己对区块链的学习也就暂停了,谁能想到不到2个月,市场又再度被点燃,听说在这波牛市中,不少人赚了很多钱。反正我是没赚。”
柯柯说炒币半年多,自己整体浮亏20%左右,为了挣钱,自己考研后就去找工作了,之前也问家里要过些。
如今,柯柯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做全职。而驱使他从炒币到All in 区块链的动力仍然来自胡大哥。
“今年3月份的样子,我在胡大哥的朋友圈看到他发了一条准备每天入手BTC的状态。”柯柯的逻辑是,当自己的认知不够强大时,不妨从那些比自己认知高的人身上找一些方向。
这条状态,让他坚定,去找个区块链领域的工作。

“后来因为自己每天花在区块链上的时间比较多,一个朋友了解到还去网上搜索了很多负面报道过来和我说:比特币这个东西你要当心啊,我看网上说他是传销。”
柯柯当时给的回复是:“我接触到的区块链世界和你理解的可能不大一样。”
根据他的描述,不论如何,有些感受只有自己清楚。加入007以前,即使被胡大哥和李笑来点醒,但仍然找不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更多来自对未来的迷茫,但现在,这个状况改善了许多。
除了浮亏20%,他同时还看到一些积极的改变在自己身上发生,一是感觉自己还年轻,机会还有很多,愿意拥抱不确定性。
另外,社交上也有不小的变化,以前害怕接触那些比自己段位高很多的人,也很排斥那种场合。现在的自己敢于走进那间【自己是最笨的那个人】的房间。
而在此之前,他以为大学里自己是个当之无愧的好学生,因为小地方能接触到的真的很有限。
我问他,是如何理解财富自由的,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对财富没有奢求,但对自由身的向往越来越强。
“我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没有工作,但是,在这之前还是好好搬砖吧。”

往期比特币镜头:
因为看到更高级的活法,他义无反顾放弃了读研| 二十几岁,他们在比特币镜头里
不完全梭哈三个月赶上了九四,但他认为自己还赶上了计算机科学狂欢的时代| 二十几岁,他们在比特币镜头里

- 关注链就社,在区块链第一社区媒体做自己的专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