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5颗星
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能会引发巨大的灾难。这既是一本用概率问题看待投资的通俗读物,又是一部增进我们了解世界深度的思想巨著。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早年曾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目前是纽约大学的特聘教授,他还出版了全球畅销书《黑天鹅》。
我觉得好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强化我们已有的正确观念;第二个层次是建立我们没有的正确观念;第三个层次是颠覆我们一直固守的错误观念。这本书就属于第三个层次,它不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而是带我们来到了新大陆。
一、运气
假设有两个邻居,马克本来当门卫,有天中了彩票大奖,于是搬到富人居住的社区。隔壁的戴维不是那么有钱,三十五年来一直当牙医。戴维的事业单调乏味,假设他从医学院毕业后,人生必须重新来过几千次,可能出现的情形仍相当有限。最好的情况是他会在纽约替富裕的居民看牙,最坏的情况则是在那种荒芜的城镇行医。至于马克,如果这辈子必须重新来过一百万次,那么一百万辈子几乎全部都会是当门卫,而且一直花钱买彩票,却怎么买都中不了大奖,一百万辈子只有一次中了彩票大奖。
除了考虑观察到的可能结果,也考虑观察不到的可能结果,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好像疯狂至极。在大部分人看来概率是谈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谈过去已经观察到的事。已经发生的事,概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百分之百确定。谈到这些观点时许多人指责我把迷思和事实混为一谈。迷思积蓄的力量可能远比事实强大,也让我们有更多的体验。
牙医远比开着劳斯莱斯进来的摇滚歌手,把印象派画作价格喊得天高的投机客,或者收藏私人飞机的企业家富有。我们在讨论一项行业时,必须考虑踏进那一行业人士的平均值,而不是拿一个已经成功的人做样本。玩俄罗斯转盘赢来的一千万,价值不同于靠辛勤努力和娴熟的牙医技术赚来的一千万。两者的金额相同,能买相同的东西,但前者的随机成分比后者高。对会计师来说,它们完全相同,不过在内心深处,我总觉得它们的性质很不一样。
得自运气之物,也可能被运气取走,而且往往出乎意料地迅速。反过来说得自运气之助极少的事物,比较不容易出现随机现象。参与高收益市场就好比在铁轨上打盹,终有一天突如其来的火车会撞死你。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你可能每个月都赚钱,然后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赔掉历年来累积利润的好几倍。所以不到最后,都不算结束。
历史存在着多种可能,我们不能被历史的一小段过程所迷惑,而要在较大尺度的历史范围内考察一切。拥有一身本事却穷困潦倒的人最后一定会爬上来。幸运的傻瓜可能得助于生命中的某些好运,但是长期而言,他的处境会慢慢趋近于运气没那么好的白痴。每个人都会向长期的性质靠拢。
二、噪声
偶尔我会搭乘六点多的火车前往华尔街,这时总是看到睡眼惺忪的上班族埋首阅读《华尔街日报》。报纸不厌其烦地报道各家公司的琐事,而这些公司在本书撰写时,可能已经不在了。在我的事业生涯之初,看到别人如此专注于噪声,总是没好气,因为在我的眼里,有无数的信息在统计上不重要,不足以推演出有意义的结论。但我现在很高兴见到这样的事情,乐于看到那么多白痴决策者在浏览报纸之后,在投资时出现过度反应的行为。换句话说,我现在把别人看这些东西的现象当成是一种保险,因为有了那么多不懂随机性的笨蛋,才可以保障我继续待在期权交易这个有趣的行业中。
如果每天轰炸我们的大量紧急新闻中,有比噪声还好的东西,那只能说沧海一粟。人们不了解,新闻媒体引起你的注意才有收入可赚,对记者来说沉默可不是金。时间尺度短的新闻充斥噪声,时间尺度长的历史中噪声则多已剔除。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我宁可不看报纸,绝不闲聊市场。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最好在星期六看《经济学人》周刊,而不要每天早上看《华尔街日报》。除了因为看这两种刊物的知识阶层有很大的差距,从信息发表的频率来说,我也建议这么做。
我喜欢经过提炼的想法,因此也喜欢老投资人和交易人,因为他们在市场上打滚的时间最久。年纪越大,经历的稀有事件越多,也就具有更大的抵抗力生存下去。这和华尔街常见的行为不同,华尔街喜欢获利最多、尽可能年轻的交易员。在任何一个时间点,赚钱最多的交易员往往是最差的交易员。我把这称作横断面问题:在市场上任一时间点获利最多的交易员,可能是最适合上一个循环的人。他只是在市场热络起来时,碰巧躬逢其盛而已。
我这辈子唯一的优点,是知道自己有一些缺点,主要的缺点是面对新闻时,难以控制情绪上的起伏,也没办法保持头脑清醒。我缺乏理性,很容易被淹没在随机性中,蒙受情绪上的折磨。我知道自己需要到公园的座椅上或者咖啡厅沉思,远离信息。只有把信息从我身边夺走,我才能做到这一点。
三、路径
看起来彬彬有礼像个善良公民的老邻居,得等到哪天你在报纸上看到他的照片,才会知道原来他是个疯狂杀手。在那之前,没人知道他曾经作奸犯科,没有人猜得到那么病态的行为竟然会出自这么好的一个人。我认为稀有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人们以狭隘的心态去解读过去的时间序列,误解其中的风险。稀有事件总是出乎意料地发生,否则它们就不是稀有事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元汇率过高,根据经济直觉买进外国货币的交易员,都被清洗出场,但后来这么做的交易员却因而致富。这就是随机性!有人相信经济学,有人相信统计学。他们从没有想过,以前根据经济变量操作可以成功,或许只是巧合而已,或者可能更糟的是,因为经济学分析适用于过去的事件,反倒掩盖住它的随机成分。死守某些观念对交易员、科学家或任何人都不好。
对于随机问题只有一些概念的人,相信动物必定对所生存的环境达到最大的适应性,进化论的意思并非如此。平均而言动物是有适应力,但不是每一只动物都适应,而且不是时时都适应。一只动物可能因为它的样本路径很幸运而生存下来,同理一个行业中最好的人才也可能来自一群人才,他们能够生存是因为过度适应某一样本路径,那条样本路径并未出现与进化有关的稀有事件。这里面有个不良属性,就是这些动物不曾遭遇稀有事件的时间越久,则它们对该稀有事件的承受力越弱。如果我们把时间无限延长,那么依照遍历性原则,那个事件肯定会发生,那些物种必会遭毁灭!进化只能适应某一时间序列,而不是所有可能环境的平均值。
达尔文学所说的适应性,适用于在非常长的期间内发展的物种,而不是那些短期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积累消除了随机性的大部分效应,就好像人们所说的,长期而言,事事相互抵消而取得平衡。
四、偏态
科学家古尔德曾被诊断罹患胃癌,关于他能活多久,他收到的第一个信息是:这种病的存活期的中位数约八个月。古尔德研究后发现实情和他最初获取的信息大不相同。主要的差异在于期望(亦即平均)存活期比八个月长得多。他注意到期望值和中位数两者根本不同。中位数意指约百分之五十的人活不到八个月,百分之五十的人则活了八个月以上。但是活了八个月以上的人,生命维持的期间相当长,大致来说和普通人一样,这就是不对称现象。活不到八个月的人很早就死掉了,而活过八个月以上的人,则继续活得更久。结果出现不对称时,存活期平均值和存活期中位数并不相同,古尔德因此发现偏态的概念。
教授在计算学生的平均分数时,可以把称作离群值的最高和最低分数剔除,然后计算剩余分数的平均值,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好。一般预测天气时,也可以如此对待落在上下两个极端的天气资料,因为异常的温度可能会扭曲整体的结果。学财务的人借用了这种技术,因而也忽视不常发生的事件,不去注意稀有事件可能导致一家公司破产。某个事件虽然罕见,但如果会带来巨大的后果,就不能视而不见。
假使读者接受我的意见,也就是下个星期市场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上涨,百分之三十的概率下跌。但是再假设如果上涨,只会涨百分之一,下跌则可能跌百分之十。这么一来读者要怎么做?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件事发生时能赚多少钱。利润出现的概率有多高并不重要,结果多少才重要。
我试图从稀有事件中获利,这种事件不常重复发生,也因此一旦发生时报偿很高。我试着不要常赚钱,而且尽可能不常赚钱。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相信稀有事件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价值,而且事件越稀有,它的价格被人低估的越严重。为什么?因为心理偏差的关系。与只求避开稀有事件,以免受到伤害的防卫式方法不同,我更积极、更先进,因为我利用这种方法规划经营出一套能真正获利的事业。换句话说,我的目标是下不对称的赌注,好靠稀有事件赚钱。
五、线性
虚构一万个投资经理人,假设他们每人的赚赔概率恰好各半:年底时每人都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赚一万美元,百分之五十的概率赔一万美元。我们再加一条限制,一旦某位经理人某年的表现很差,便从样本中剔除。第一年结束时,预期会有五千位经理人各赚一万美元,五千位经理人各赔一万美元。接着再仿真第二年,同样预期会有两千五百位经理人连续第二年获利。再过一年是一千二百五十位,到了第四年是六百二十五位,而第五年只剩下三百三十三位。在输赢概率各半的游戏中,我们发现三百三十三位经理人连续五年获利,这纯粹是靠运气得来的。
第一个有违直觉的结论:一群整体能力欠佳的经理人,仍有少数人的绩效记录很好。第二个有违直觉的结论:市场中绩效记录杰出的经理人数目多寡,受原始样本的大小影响较大,受每位经理人的运气影响较小。
展望未来,尽管五年来这些经理人获得了利润,我们预期将来某个时期,他们的绩效累计起来会损益两平。他们的表现不会比原来群体中那些很早就中箭落马的人好。唉,关键在于长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全凭实力而毫无侥幸,只是失败的时候才会认为是运气使然。一个过去赚到钱这个信息本身既无意义且不重要,我们必须知道他所属群体的大小。换句话说,如果不知道曾有多少经理人尝试过且失败,我们没办法评估绩效记录的有效性。
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我们却常常忘了还有其它的可能性。生存者偏差是指表现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见,为什么?因为输家并没有现身。生命是以线性的方式呈现不公平的,生活中一点小小的优势,可以带来高得惊人的报偿,或者更邪恶的是,根本连一点优势也没有,却因随机性提供小小的帮助而鸿运当头。
假设你在海滩上堆沙堡,你不断地把沙子加到顶端,慢慢提高沙堡的高度。沙堡终于垮了,我们可以这么说:最后一粒沙子破坏了整座结构。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线性力量加在一个物体上,结果产生非线性的效果,多加一点东西竟然产生不成比例的后果。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已有很多智慧语录,如一根稻草压垮一头骆驼。信息时代促使人们的品味趋于一致,导致不公平现象更为尖锐,赢家几乎可掌控全部的顾客。
六、经验
如果失败的代价过于沉重,难以承受,那么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无关紧要。比如说在美国,在自家游泳池溺死的概率远远大于在恐怖袭击中死亡的概率,但民众对政府反恐政策的关注却远胜于游泳池,就是由于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虽然小,但出现恐怖袭击的后果却是民众不能承受的。
在面对随机性的事业生涯中,我顿悟的一件事是:了解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坚强,不必奢望去对抗自己的情绪反应。此外我也相信需要靠各种情感来构思一些观念,从而得到实践的力量。我最引以为豪的成就,是戒掉了接触电视和新闻媒体的习惯。戒掉之后发现看电视比做其它事还耗费精力。但我还是耍了些花招,如果不耍花招我就没办法逃避这个信息时代的毒害。公司的交易室里有台电视整天开着,财经新闻频道的节目中,评论家一位接着一位上场。我的花招是把音量完全关闭。在没有声音的电视里,那些喋喋不休的人看起来十分可笑,和声音打开时的效果完全相反。
我无法置身于随机性之外,但有一些应对的法子。人有情绪反应时,合乎理性的观念很难听进耳里。下次碰到厄运时,不妨开始强调个人举止的优雅。你应该表现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如何生存。行刑日那天把最好的衣服穿上,挺直腰杆站直,显示一股傲气。赔钱的时候,务必对你的助理更为客气,不要对他发怒。不要将你的命运怪罪于任何人,即使他们确实是祸首也是一样。命运女神唯一不能控制的是你的行为。
孩子只在犯错误后才学会某些事情。只有手被烫伤,他们才不会再去摸发烫的水炉,别人再怎么苦口婆心地告诫,他们也不会产生一点小心谨慎之意。天生拒斥别人的经验并不限于孩子或我才会这样,企业决策者和投资人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如果能避免小概率事件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甚至还能通过小概率事件大赚一笔,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能就请你保持优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及推荐,务请读者基于个人独立思考,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有损失,概不负责。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