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言语稍有不慎,就有掉脑袋的危险。
战国时齐国有位上门女婿叫淳于髡(kun),身高不足7尺,也就相当于现在1米6几,但能言善辩,诙谐幽默,特别擅长用隐讳的故事劝诫齐威王。
司马迁还专门在《史记》中把他编入《滑稽列传》,写了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故事1:
齐威王在位时,有一段时间沉湎酒色,不思朝政,四周诸侯来犯,国家危在旦夕。
一天,淳于髡问齐威王:“大王,有只大鸟呆在宫廷内,3年了,也不飞,也不叫,您知道这只鸟是为什么吗?”
“这只鸟不飞而已,一飞冲天;不鸣而已,一鸣惊人。”齐威王说完,即下令将全国72个县郡的代表召来,杀了1个人,赏赐了1个人,立即军心大振,发兵出击。
四周侵占齐国领地的诸侯都纷纷归还土地,齐威王自此声名远扬,威震36年。
故事2:

齐威王八年,楚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去赵国搬救兵,给赵国带去的礼物是黄金百斤,和四驾马车10辆。
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帽带子都断了。齐威王问:“先生是不是嫌东西少?”
“怎么敢呢?” 淳于髡答道:
“我今天从东边过来,看见有个人在那儿祈求丰收。他摆的贡品是一只小猪蹄和一壶酒,祷告说,想让上天保估他坡上、洼地的粮食都能获得好收成,让家里的谷仓堆满,我是笑他拿这么点东西祭祀,想要的却那么多。”
齐威王一听,立刻追加黄金千镒(1镒=20两),战车百乘。淳于髡带了这些礼物到了赵国后,赵国立刻发兵10万,楚国吓得连夜退兵。
故事3:
齐威王看到楚国退兵了很高兴,就在后宫内摆上筵席,召淳于髡来喝酒。
席间,齐威王问:“先生喝多少酒会醉?” 淳于髡回答:“我喝一斗酒会醉,一石酒也会醉。”
古时候1石酒相当于10斗酒,齐威王有些不解,就问此话怎讲。
“大王你要是赐酒给我喝,前面有倒酒的官吏,后面也有官员在看着我,我伏在地上大气不敢出,这时候喝不到1斗就会醉。
如果家里有父母宴请的客人,我陪坐在旁,侍奉他们喝酒,喝不过2斗就醉了。如果是和三两好友见面,叙旧畅饮,无话不谈,能喝个五六斗才醉。
如果酒席上有男女混坐在一起,一起游戏喝酒,喝八斗也不会醉。等大多数客人都走了,还有女子留下来继续饮酒,我能闻到女子衣衫上的脂粉香气,这个时候喝个一石酒才醉。所以,酒能乱性,乐极生悲,万事都是这样,不能过极,过极就会衰亡。”
齐威王自此就取消了通宵达旦的宴饮,再宴请重要的宾客,淳于髡都陪坐在旁,相当于监酒员。

@极昼之光明
齐威王喜欢隐语,淳于髡也懂得投其所好,用隐讳的故事去启发讽谏齐威王。齐威王也是听故事的好听众,听话听音,立刻就明白淳于髡话中所指,并及时纠正。
这也许就是故事的力量。让听者有耐心听完,并能自察,既不伤及颜面,又能起到劝谏的效果。“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所以司马迁专门为他们著书立说,将他们编入列传,并和“六艺”相提并论,故事中的很多言辞都成了成语,流传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