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时不我待的结局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等形容时间宝贵及流逝之快的色彩要浓烈得多。因为好像任何事物只要与生命扯上关系就会变得弥足珍贵,毕竟于人本身一次性的事物并非很多,而“生命”便是重中之重。
面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用“打卡”、“签到”,甚至在日历本上用笔去勾画那些已完成或待完成的事件,仿佛这就是任务一样,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是记录是记录,我们是否真正因为我们自己以为的“坚持”而得到了成长呢?恐怕我们自己也没有十足的底气去面对这个拷问的话题吧。
如果我现在构想一个现象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感动自己,“伪努力”地去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勤奋,然而到最后要一锤定音的时候却显得唯唯诺诺,不仅经不起推敲,最后还会被外界的质疑所打败。这样会有人出来为自己辩解吗?然后说“我的初心就是为了自己,我就是做给自己看的”。当然,若是我们处于一种理性状态,大抵少有人出来为自己的行为怎样申诉,因为那样根本就不必要。
以上写的只是自己的个人看法而已,大家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我正利用“投射效应”反映出自己的内心,这,也不必刻意遮掩什么,毕竟思维可能算是一种能和时间匹敌的事物吧,两者的共性都是不受空间限制在进行我们无法察觉的运作。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感觉时间很长,有时候又会感到时间很短,这矛盾吗?我想两者并不矛盾。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组概率事件: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识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五,相知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三,相爱的概率是百万分之四十九。想说的是,当这些这些数据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身边的“朋友”、“亲人”、“爱人”都变得弥足珍贵呢?很多你不以为然的情感正被时间一点一点地消耗,或许直到最后我们连一点轻微的情谊都会成为难以触碰的奢侈品,“无所谓”一直都是我们亲手栽培的“毒药”——然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
在生活中,会有很多个难忘的瞬间都是有恐惧构成,往往在那个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你会不会想到你的朋友,你的亲人,然后祈愿他们陪你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光。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都是肯定的吧。然而,有惊喜就必然会有失落,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他人只是旁观者”的事实,因为除开那些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于情于理,谁都没有义务陷入他人的“道德绑架”——这就是现实,却也是我们内心趋于成熟整合的特征:困难,自己度过了,才算真的过去了,他助一时,却不能助一世。
当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我们必然不应无动于衷,同样的生活重复过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将就。试问:“你愿意将就地过一生吗?”倘若不愿意,为什么现在还安于现状,与其空想无忧无虑,不如实干勇往直前,时间过得那么快,灵魂跟不上怎么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