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基础因子
——以萧红《祖父的园子》为例
周浩东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语文的高级形态是学生会写作,能写好作,有写作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养成写作能力上深入思考寻求办法。读了曹龙主任《读写互促》这本书受益匪浅,读完之后同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读写结合的基础因子是什么?
首先教师在解读教材上精准、独到、新颖是学生读写成功的基础。
教师在解读教材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会发现哪些内容通过读会带入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读把文本中所蕴含的感情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所以说找到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的“读”。这是基础因子中的基础。
比如《祖父的园子》中“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段文字以小昆虫为主,色彩明丽,短句居多,轻重音明显,读起来的节奏要轻快活泼。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快乐。本课中的第三自然段第十六十七自然段都应在教师认真解读之后指导学生的读好,更要读的绘声绘色。
其次教师要进行认真,细致,逻辑的教学设计,这是学生读写完成的理论因子。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主要的重点的内容进行环环相扣的设计十分重要的。教学思路的流畅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生成的流畅度,教师讲的明白学生才能学得明白。教师要是稀里糊涂学生一定是云里雾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往往决定了课堂一半的成功度。这两点也是我们教学中最为耗时用心血的环节。当我们克服了这只大老虎,那我们对教书这一行业会感到幸福。
在《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中。背景资料首先要详细了解萧红的生平经历,这是能解读好这篇课文的核心;其次要了解《呼兰河传》基本内容,这部作品是萧红去世前那成的,具有总结和自转的色彩。文章结构和主问题,主问题有两个,一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眼中园1-3、16-17);二是:“我”和祖父在院子度过了哪些美好的时光(心中园4-15、18-20);从而读出“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
理清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这是为写作提供方法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研究形成教学设计。比如:侧面描写(1-3自然段)“我家有一个大花园”看似没有一朵花,但时时处处有花,这样的描写让学生的想象无限的放大,可谓作者写法的高超,太妙了!“榆树”、“李子树”、“樱桃树”就更有意思了。内在的含义,嘲讽的含蓄,让读者读了都会说一声“不愧是才女”。十七自然段借拟人修辞手法把园中事物写活了,表达童年的自由自在,既有童趣又有诗意。四到十五自然段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等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和快乐,充满梦幻色彩。读者往往有一种感动和心酸,不由地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在这个时候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创造情景,进行写话的训练。
第三教师要专注、激情、有法地书写教案,讲授课程,这是读写完成的现场。
教案的书写要整齐美观,条例清楚,不必头头是道,但要框架清晰,授课思路明了,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如此。授课对于教师而言同样的文本处理的方法截然不同达到的效果有时候大相径庭,应该说:教无定法,千师千面。但对于读写互促来说应该是殊途同归的。读为了写,学为了写,那么教更为了写。
《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中作者对童年的怀念难忘这种情感移植到学生的脑海里,创设情境,让写写自己难忘的事情。自由发挥与给定题目都可以。以下是我们班杜金泽的小练笔。
《读信》
在3月11日我们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
最近,我们班与西安一所学校一起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的所容是互相寄一封信。
课间十分,周老师抱着一厚沓信封走过班门口进入了办公事,我刚好看见了,立即跑回教室,激动的大喊一声:“信回来了!”班里犹如暴风雨前短暂的沉寂,安静了两秒。接着.呼啦一下, 几乎全班同学都从坐位上站起了身,拥到了办公室门口。一个紧挨着一个,杨宇驰和袁嘉站两人互相挤来挤去.谁都不肯让交步。 但是, 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只能无奈地回去了。之后20分钟的煎熬, 同学们都无精打采,各各像泄了气的气球——蔫儿了!在最后的10分钟来临时。周老师终于带着一沓信推开了希望的大门。周老师要了10分钟课来发信,所有人都欢呼起来,但老师说可能有5位同学没有信时,所有人立刻变得严肃起来:脸上挂满了期待与激动。领到信的同学无一不激动和喜悦,而没有领到信的同学表情有一些失望。
但在拆开信之后, 气氛就完全不一样。安静的教室瞬间热闹起来,柔和的阳光像应景一般将暖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个人欢悦的脸上,没收到信的王予廷和袁嘉玙已一扫刚才的失正在激烈的讨论呐。还有武建雄和别人交换了信正在津津有味的读着。杨雅婷正给王瑞馨她收到的信,王瑞馨凑到杨雅婷旁边,认真地听还有一些同学自己一个人读着,读地是有么认真那么开心。 还有闫嘉禄和我,我们读到有趣的地方是真的“仰天长笑”。刘嘉赫,苏辰锐,张梓萌三个人在读一封信,但他们都是那么的开心。
在之后的好多天里,信成为了全班最热门话题,不管写的好与坏,读者皆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这样的小练笔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当堂完成写的要求,达到了我们写的教学目标,这节课也就上完了。
第四新奇、广泛、深入的教学拓展和教学反思。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教师进步的高速车,也是完成下次读写互促的桥梁。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要让孩子学会通过这扇窗户看到广阔的世界,发现更多美丽风景,收获更多的知识智慧。教学拓展就起到这样的作用。结合《祖父的园子》的课下注释,让学生读有关萧红的作品尤其是《呼兰河传》。
教学反思对一节课的优缺点,尤其是自己的闪亮点提出来,积累好的经验,日复一日,这样我们青年教师的课会越上越好。比如这篇稿子就是上完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2019.3.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