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具体化,我在今天有了新的认识。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对很多东西有一些感觉,但是这些感觉往往是很笼统的很模糊的。比如我在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看到网络上很多的图片打造的很好,可是到自己去做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现在细细想来,就是对于环境创设,自己好像有一个感觉,大概知道怎么做,但是具体又很困惑。直到后来看了照片比较多之后,我才发现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可以落地执行的,比如,针对于娃娃家这个区域,如果你想要打造出娃娃家的感觉,那么首先你得要有一个娃娃,然后还有一些娃娃的衣服,床,柜子之类的,如果再有一顶小帐篷,那么这种感觉和氛围就能够被营造出来。这些能够落实到场景当中去,运用到的小物件,就是对于感觉的具体化。
再比如,我们往往做规划的时候,只能定到一个大的方向,可是却迷失了目标,就拿这一次备考来说,我的目标是要去能够成功的上岸,那么在成功上岸的这个前提条件下,我到底能够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我要具体化落实的。在网上看到别人写了很多的具体化的规划和计划,可是对于自己无法完成的时候产生的懊恼,我又会觉得在对自己进行否定。如果不去做这样详细的规划,又会觉得自己做事情没有重点,学到哪就是哪。我想关于制定计划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自我实践当中的总结到的一点:需要去记录和观察一段自己行为的时间。这一点是通过其他的学习内容当中迁移过来的。毕竟关于我所读的制定计划的方面的书籍,并没有告诉我这一点。首先我需要做的是观察和记录,我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大概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然后这个时间我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大概能够明晰我自己的工作量,只有在弄清楚这一点的基础上,才能够去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计划的合理性,才能保证自己能够正确的去落实,并且得到积极的正向反馈。不然就会陷入到自我否定的循环当中。也许这样的时间管理方式是换一个角度来进行管理。毕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一个人要承担很多的角色,也要做很多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并线任务,相互之间是互不干涉,但是每条任务线都有自己的时间节点。那么我在复习的时候就需要高效的去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和整块的时间。
现在我能够意识到自己花在一些软件上的时间比较多了,那么我就需要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来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毕竟要去达到最终的结果是需要不断的去进行反思和复盘的,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当中来进行迭代升级,这样能够更加清晰的去知道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就好比我现在去做的这样一个复盘记录,大概也就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因为这个思考的过程其实是很短暂的,只要问题思考清楚,剩下的就是怎么执行的过程了,不断的自我对话,才会更加的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
不论这次考编是否能够成功,我想在这一路上的收获远远是大于最后的这样一个结果的。
当我们处于宏观层面时,要去关注细节的落脚点,当我们处于执行细节的过程时,要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事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不再孤立地看待一个事情,所以越来越明白,人活在世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