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铭记

作者: 半盏清茶敬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18:13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违删

        在美丽的辽西河畔,有一个名叫尤山子的小村。在小村里,有一条特殊的柏油路,它是村里的红色教育之路,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党员干部和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这条路,叫鸣岐路,是为了纪念在1994年的那次抗洪抢险救灾中壮烈牺牲的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书记而修建的。

        张鸣岐,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从基层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曾先后在企业、共青团省委、省政府、沈阳市政府等地任职,1993年11月28日被任命为中共锦州市委书记。

          张书记到锦州就任的那一年,锦州的经济和东北其他老区经济一样,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多数企业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已经放假,只发生活费。

          他上任后,没有带家属,只身一人借宿在锦州军分区宿舍里,吃在食堂,起早贪晚,废寝忘食,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改变锦州和建设锦州的工作中。他时刻牢记省委领导临行前的嘱托,“要尽快把锦州的经济搞上去,要尽快改变锦州的面貌,要尽快改善群众的生活。”

          他到锦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议由市委常委带队,分成七组深入到困难企业走访。寻求摆脱企业困境的办法。尽快把锦州的经济搞上去,把锦州人民的生活搞上去。

        那个寒冬,他不顾疲倦,走访了锦州阀门厂、轮胎厂、钢厂及乡镇企业。在田间地头、商店、学校,处处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脚印。

        他以“富民强市”的口号使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全市党员和群众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

        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坚持廉政,一不吃请二不应酬三不搞花架子。不管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他经手查办了21件大案。他在患糖尿病及做色术瘤手术住进医院时,病还未好,就急着出院。

          1994年3月27日,刚刚回到锦州的张鸣岐,听说观音洞牛心山起火了,他不顾身体有病,跳上指挥车就去指挥灭火。竟然忘了手术处的伤口未愈合,挣裂开的伤口在渗血,鲜血染红了纱布。

        1994年5月3日,凌海市遭受严重风灾,致使两万多亩蔬菜大棚受破坏,他心系受灾农民,赶到灾区,鼓励农民振作起来,重新恢复生产,并且用最短时间,筹集20多吨农用塑料薄膜送到急需的农民手中。

          1994年7月13日,他正在沈阳开会,听说锦州汛情严重,二活没说马上赶回锦州。当天饭也没顾上吃,就去查看险情。天正下着暴雨,他顶着大雨,连夜赶到凌海市防汛指挥部。听取汇报后,紧急奔往现场。并看望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这时,大凌河西护堤尤山子村段出现了险情,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查看。在返回途中,洪水从尤山村外的高堤上发泄下来,在万分紧急的情形下,张鸣岐拒绝村民的挽留,坚持继续去查看沿河几十公里的其他村民的灾情。不幸的是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共锦州市委书记,在锦州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在这次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被无情的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8周岁。

          从1993年11月28日赴任,到1994年7月14日牺牲,张鸣岐书记在锦州仅仅工作7个多月时间,可是他却赢得了300万锦州人民的厚爱,也给锦州人民留下了深深的怀念。

      “鸣岐不让”是张家所有成员和亲戚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多次为家人立下家规:不准家人,亲友以他的名义办私事;不让家人向他所在单位提要求;不许家人用公车。他的儿子每次从沈阳到锦州看望他,他从不让司机开车到火车站去接,都是让儿子自己坐公共汽车。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党和国家,他唯一亏负的是一直和他聚少离多的妻儿。

            为了让更多的锦城人铭记鸣岐书记,永远的纪念这位英雄书记,凌海市委按照辽宁省委、锦州市委关于学习张鸣岐同志先进事迹的指示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宣传优秀党员干部楷模,在张鸣岐同志牺牲地——大凌河街道尤山子村修建张鸣岐事迹陈列室。

          该陈列室于2019年9月1日落成开放,建筑面积880平方米,包括序厅、四个主展厅和尾厅。展区面积495平方米,陈列通过雕塑、文物、图板、绘画、场景、媒体等表现手段,展示了张鸣岐生前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片段和感人瞬间。

          2021年,张鸣岐事迹陈列室被锦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锦州市委组织部确定为锦州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张明岐书记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及干部向他学习。

          如今,张鸣岐书记已经离开我们29个年头了,但锦城人民不会忘记他,辽宁人不会忘记他,全中国人也不会忘记他。在物欲横流贪官不时被查的今天,他是党员干部中的一股清流,是人民信赖的好公仆,好书记。他的"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他的一生甘愿做人民公仆、热爱祖国、心系百姓的情怀,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原创文字,感谢点赞与留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远的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xf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