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见里面有个人名———孔融。就想着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难不成是小时候学的课文《孔融让梨》里的那个孔融?百度一看,还真是其人。
小时候的孔融就知道礼让兄长们,《三字经》里也有“融四岁,懂让梨”,成了千百年来教育孩子们礼让的道德典范。长大后,他的人品依然杠杠的————是个很受老百姓欢迎和爱戴的官,他的文采也相当不错———是“建安七子”。但不幸的是,他由于不善于溜须拍马,得罪了当时最有权的曹操,于是他被下了大狱、宣判死刑。
据说他当时有一儿一女,儿子九岁、女儿七岁(另一说法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孔融对死毫无畏惧,但他求曹操放过他两个年幼的孩子。曹操当时没发话———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但后来,曹操听了孔融儿子说的一句话后,就毫不手软的斩草除根了。那么孔融的儿子说了一句什么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不知道是谁说的而已,那就是:
“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
这是孔融九岁的儿子在知道他父亲孔融被下了大狱后说的一句话———后来成了千古名言!这句话传到曹操耳里,曹操想:“这么小的小屁孩居然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我如果不杀了他,他长大后不找我报仇才怪!”所以,曹操下令:连孔融的儿女一起杀了……
看到这样的结果,真的替孔融的儿子可惜。孔融儿子之死,让我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人———杨修。
《杨修之死》,上过学的人大多学过这篇文言文。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杀了,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以至于能揣测到曹操的心思。这让当时大权在握、威风不可一世的曹操哪受得了。所以最后以“扰乱军心”为由,也把杨修杀了……
哈哈,看来人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在某些时候,要适当的变傻一点,这就是另一句名言: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这句话的真谛了!
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读《三国演义》有感(4) 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读《三国演义》有感(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