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景
这注定是一生难忘的年份—2020,过年只能家里蹲,春天只能云赏景,还没反应过来,冬天春天就这样沉闷着过去了,只留下满眼的口罩和这个星球上不断增加的感染数字,每天都为那最后一列的“死亡数据”揪心再揪心。
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也迎来了几十年不遇的高温(30度+),饭后燥热出门散步骤雨忽至,短促得几乎没留下任何痕迹,只抬头看到被洗过的黑幕上星星️似乎清亮了许多,只是不知为何没有找到那颗本应最亮的星,心中难免黯然。
对高温的两次深刻记忆远在大西北。
西安的春天没有翠绿清幽,只有脱下羽绒服后突然而至的春夏合一的“热”,四季不分明是这个古朴城市的特点,热得似乎扒了皮也受不了,吹着电扇也没感觉凉快丝毫,所以总难免心中烦躁。记得期末考试时最是炎热,坐在考场上奋笔直书,同时汗如雨下,那一年的考场突感片刻清凉,抬头看到监考的老教授挥着扇慈眉善目的看着我,顿感心内凉爽,古都的炎热留在记忆最深处的除了汗水就只剩那把被已长老年斑的手握着的扇子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初读诗书的我最为向往的场景,2001年的暑假终于到了敦煌鸣沙山,42度高温也抵挡不了对向往长久的壮美的惊叹与沉醉,西域风情酸梅汤,兰州拉面白头巾,风沙,孤寂,荒凉,古老,壮丽,唯美,就这样深深刻在了记忆里,尽管已跨越二十年时光,丝毫未减其光芒,而高温则在黄沙佛窟古长城的庇护下多了几分深沉的怀念,这也许是这一生最美的高温回忆了。
今天,贵阳31度,躲在家里都能不时感受到热浪的涌动,许是年龄痴长,未再如大学时遭遇高温的烦躁易怒了,不出门,躲高温,也避病毒,新闻报道全国各地景点都人头攒动,疫情尾期的报复性游玩随处可见,口罩依旧,生活却一点点步入正轨,这是令人感动的场景,虽不在这种热闹中,也为这种久违的“生的希望”感到安慰。今天哔哩哔哩发布了一则“后浪”的视频,向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致敬,是哈,今天是青年节,虽自己已步入中年,却仍有一颗不服输的年轻的心,期待着疫情后的重新出发。也许,年轻其实与年龄无关,只关乎心态,就如面对疫情的团结以赴,也如面对高温的泰然自若,这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我们都是大时代下之“年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