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新网师 (1118)
晨读王荣平老师写的担任观课议课助教的感受:无论助教如何精心设置海报,反复叮嘱,但总有教师不看通知;交回来的作业,应付、抄袭,五花八门……
想起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句话:“最用心的教师往往最容易受伤。”
这也是为何许多培训者“少付出”“少期待”的原因,这样就会尽量“少受伤”“少失望”。
然而,教育内在地包含了对学生的希望,对理想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才让我们在复杂的红尘现实之中有了坚定前行的勇气。正是这种希望,才让孔子在颠沛流离中始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让王阳明在遭受嫉妒、陷害时,内心保持平和而温润。
华东师范大学李伟教授说,“当教师作为希望性生命走入了沦落之途,变得彻底麻木时,那他就会成为教育世界里拿着薪资的行尸走肉,这对于自己、对于学生、对于教育都是最残酷的‘背叛’与‘戕害’”。
在失望中,是否保持希望,是否拥有对世界根本的信任: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有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标志。
【郝晓东】
(补发)
2
#早安新网师 (1119)
这学期,我讲授教师成长课程。安排的两次作业,第一次是撰写个人阅读史,第二次是撰写职业生涯史。
本质上,这不是作业,而是以作业的名义与自我对话。
所以,最好在安静的环境,充足的时间,深度的思考,让曾经的过往缓缓展开。如果匆匆忙忙,为写而写,甚至摘抄、复制,就失去了安排作业的初衷和写作业的价值。
李伟教授说:“教师,本质上从事的是以‘成长’为志业的职业,教师生命自觉的第一本质在于其意识到作为成长性生命的自觉。”
这种自觉,仅靠外在要求、名利增加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在一次次的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以及丰富的实践中而激发。
【郝晓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