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散文读书
郝晓东老师读书分享会(1)

郝晓东老师读书分享会(1)

作者: 孔繁竹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19:09 被阅读0次

2022年8月2日晚上20:00,郝晓东老师要进行《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共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分享会。平日里新网师的学员群里总能看到郝晓东老师关于读书的独到见解,想着今天的读书分享也一定会很精彩,早早坐在电脑旁,内心充满了期待。

郝老师首先提出四个问题:

1、为什么而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理解不同?

2、为什么国际象棋高手能一人同时对弈上百人?

3、为什么过去认真阅读了一本书,现在翻起却像没有读过?

4、医学专家与普通医生思考方式有什么差別?

为了讲清这些问题,郝老师分享了两大主题:

01、关于“思维”的三种理解。

(1)行为主义理论对思维的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段很有代表性的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行为主义强调外部手段而忽视内部因素,有一定道理,但有些偏激。

行为主义注重对人行为的训练,华生发现了“刺激——反应”模式,斯金纳又发现了奖惩模式,共同构成典型的“胡萝卜+大棒”的心理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刺激、奖惩等办法达到对学生外部的塑造,重视环境和教育之间的互动,忽视了遗传等前有因素。

郝老师认为行为主义就其理论不足是把人当做动物。具体有六个方面:①能控制了儿童的身体,但不一定能控制思维。② 能让儿童机械记忆知识,但无法确保理解并运用。③能让儿童获得高分,但很难确保儿童喜欢学习,喜欢老师。④能让儿童听话,但很难形成自律。⑤重视儿童的行为,但忽视了人格、道德、情感。⑥关注儿童的当下,忽视未来。

(2)以皮亚杰、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对思维的理解是: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索。

皮亚杰从生物取向把思维水平分为两类,同化和顺应。同化是能够理解,顺应是不理解的情况下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达到理解。同化和顺应发生前后在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图式”,同化不改变原有图式,顺应必须要改变原有图式才能完成。改变原有图式,就是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破坏原有认知结构就是打破原有平衡,完成顺应便是形成新的平衡。郝老师用了幼儿对地球的认知和鱼牛隐喻作为案例做了分析。

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就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一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其实际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是指恰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以达到的学习量。

“最近发展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①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②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3)本书对思维的理解:环境——工作记忆(意识和思考区域)——长期记忆(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环境是工作记忆思维的材料,环境要丰富,否则,工作记忆很难发生。长期记忆需要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支撑,事实性知识就是大量的案例,是经过工作记忆加工过的“环境”。过程性知识是技能,是在不同情境下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没有事实性知识的支撑,过程性知识也很难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不仅我们要在工作中积累足够的理论和教育案例,更要在实际的教育中不断实践,生成过程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也叫做程序性知识。特别注重做,在做中学。

思考又是如何发生的呢?①人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用思考来指引行动。②事实性知识先于思考能力。③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越多,工作记忆越容易。④工作记忆越多,转化为长期记忆才更多。⑤背景知识对阅读必不可少。

02、如何提高思维水平?

郝老师提出三个问题,并做了详细的解析。

(1)长期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按成因分为五类:①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写作(写作是思考的开始)、费曼学习法(用教的方式去学)、有意义的学习(有理解的学习)、讲故事、复活知识、实践。②机械记忆:针对暂时不懂,但以后会用到的无意义的内容。③重复(技能性学习)④与情感关联的事(听经典老歌带来的回忆)⑤讲故事

(2)如何拓宽工作记忆的空间?①将信息组合为有意义的模块(对我个人来说阅读经典增加知识背景,才可能有组合模块的发生。)(国际象棋高手、出租车司机)。②通过练习使技能的自动化(开车,阅读,书写,口算,题海战术…)需要刻意练习。

(3)对环境有哪些要求?①尽量少,要求慢,防止信息无序化。②减少干扰,防止信息的碎片化。③减少不确定性。

03、回归开篇四个问题:(1)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认知水平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理解不同。(2)因为国际象棋高手经历的多,象棋对弈的图谱多,下起棋来,就会得心应手。(3)有时虽然认真去读了一本书,但未进行深度思考、批注、输出,所以过一段时间,再翻起来却好像没有读过。(4)医学专家与普通医生思考方式有什么不同?用专业的术语说医学专家的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跟普通医生不同,所以他们思考的方式也不同。

04、收获:

(1)强化了我对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认知。

(2)了解了啃读一本书需要思考的五个问题: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而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其他人是怎么理解的?这本书有什么新的见解?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启发?正是因为啃读,正是因为写作,思考才会真正产生。

相关文章

  • 郝晓东老师读书分享会(1)

    2022年8月2日晚上20:00,郝晓东老师要进行《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共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分享会。平日里...

  • 绿藤上的那道光

    初始常春藤读书会,起缘于收看了两期郝晓东老师...

  • 学做减法,聚焦真学习

    2021.2.15 【1】阅读郝晓东老师和刘广文老师对何刚和方娇艳老师生命叙事的点评 (1)郝老师用《何以成“钢”...

  • 让思维导图推动阅读的深入

    今天再次反复阅读了郝晓东老师关于阅读的步骤以及方娇艳老师的“啃读的层次--兼谈思维导图绘制”。郝老师说,读书三步法...

  • 榜样的力量

    阅读郝晓东老师的《教师成长力》p214—255。 1.郝老师从孙静老师的成长之路中总结出了教师专业...

  • 王阳明石棺悟道,悟到了什么顶级思维

    郝晓东老师在常春藤读书会群里分享的好多都是顶级思维的好东西。 如分享肖川教授的一段话:“就是要把你核心...

  • 助力孩子从自然到自由

    郝晓东老师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分享一份他的思考,已成系到"早安新网师"。郝老师的很多观点和视角都不错,"早安新网师"便...

  • 为了健康 好好吃饭 为了成长 好好读书——《读书

    郝晓东老师在网师一周观察《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一文中把读书比作“吃饭”,非常形象,也很贴切...

  • 在写作营充其量只是起步而已

    哈哈,这样的标题会让人有什么感觉与什么感想呢? 读书营做的不好吗?郝晓东老师的一次次和大家的...

  • 郝晓东老师河南讲话

    楚老师好,丁老师好,洛阳师范学院的同学们周末好。 刚才褚老师把我介绍了一下,也是美化了一番。和大家一样,我现在也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郝晓东老师读书分享会(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te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