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前只剩下两节课了。这两节课,我要解决的问题:完成必修下册的所有教学内容,完成对2023全国新高考一卷的讲解分析,带学生复习必修下册的背诵内容及重点文言实词。都快考试,更不能赶速度,从容而自信。课本上没有上的课文是可上可不上的自学课文,可以在兴趣上引导学生去自学,不要企图在最后两节课把几篇没有上过的文章带孩子们学习一遍,更不可呢做到读到而深入的解读。星期六的课堂上,关于《促织》,京凡同学的思考和对教辅的质疑,还是值得肯定的。他认为,宣德年间,是明朝朱瞻基的年号,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根本不是所谓的“荒淫无度”,他和他的父亲乃至明朝的前几代皇帝都是治世明君,所以《促织》应该是借古讽今,“刺贪刺虐”的对象应该是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不过为了避免“文字狱”,因而借古讽今。我非常欣赏这孩子的思考和质疑,但因为临近下课,所以借着孩子们的热烈掌声,我极力表扬了它。并借此谈了小说的虚构性,特别是古典小说经常虚托前代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当世的讽刺和揭露。明天在上课之初再次表扬京凡,然后并针对他的回答来提出他的表述中的一些问题,如“借古讽今”,这不是小说的手法,这是诗歌所用的手法,并以此为契机,和孩子们说说文体知识。小说的原型和虚构,诗歌的抒情性和真实性。孩子们的质疑和思考,往往能让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相长,此之谓也。再忙,这样的教学机会也不容易错过。新高考卷的分析,也不需要题题都讲,重点讲解孩子们不太理解的题目,让孩子们做出成就感,最重要的是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从题目中发现阅读和做题的规律。检查背诵,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检查,无须篇篇查字字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