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消费心理学:
理解:
1懂消费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商业逻辑,而非立等可取的小技巧。
01心理账户:从最有钱的那个账户花钱
概念:人们在花费时间、金钱的时候,心理会分门别类的从不同账户里取出来。
理解:
1在如何影响消费者付出时,可引导让用户从最愿意花钱、花时间的心理账户里付出
2为《5商》所有的付出,我主要放在了“个人投资”这个心理账户
02沉没成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概念: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仅看这件事未来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会注意过去已经在上面的投入。这种有趣且顽固的非理性心理,叫做沉没成本心理。
理解:
1沉没成本心理是种非理性心理,在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产生影响
2克服沉没成本心理偏见,将有可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商业判断。具体客服沉没成本的建议有:
2.1把沉没成本当做试错成本
2.2关注和思考未来:活在过去和活在未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3有目的地制作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可能性;更通用的说,有目的地让对方付出沉没成本,对方越会考虑已付出的沉没成本。即,经常思考对方做不同的选择,会付出什么成本?
03比例偏见:贵和便宜,是相对的
概念:在很多场合,人们是不理性的,人们对比率比数值更敏感。商家经常利用这种不理性心理,让消费者觉得更划算。
理解:
1商品价格低的时候,可以打折(因为对比例敏感);价格高的时候,可以降价(因为比例不敏感,直接的数值比比率更有效);
2特意制造比例偏见,让用户觉得便宜。本质来说,还是让用户觉得价值更大。
2.1通过价格:最常见的就是通过价格,可以把不同商品的价格放在一起,形成价格比率。比如买了个很贵的相机,往往就买了个不错的相机包。毕竟一个包的钱,在很贵的相机对比下,也就没那么贵了;也可以把同一件商品,不同情况下的价格放在一起,形成价格比率。比如可以把一些不好卖的商品作为促销品,与某些高价格商品进行捆绑销售,这样用户觉得很划算。例如促销品平时100,现在加价50就可以,足足便宜了一倍。(整体来说,促销品和高价格商品,你一共才做了50块的促销);再例如交付50定金,购买日可当100块用,整整翻了一倍。(当然,这里面也用到了沉没成本)
2.2通过其他倍率感知,反应在价格上:比如同款手机,一个128G和256G内存,256G内存价格比128G高1/6,但性能提高了一倍,所以256G卖的好。(这里面也用到了锚定效应)
04规避损失:得到100元,可以弥补失去100元吗?
概念: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同等数量的获得所带来的快乐,是不足以缓解同等数量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的,这种底层心理状态叫做规避损失。
理解:
1减少对方所必须面对的损失,从而减少对方的痛苦,例如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代替打折扣的方式做优惠;或想办法规避所必须面对的损失,如果规避了,那么反而能带来快乐。例如股市大跌,本来以为要损失很多,结果只是可接受范围内的一点损失,那么可能反而会庆幸自己的好运。
2如果必须要使得对方接受损失时,试着用获得框架的表述去代替损失的表述框架,从而把损失所带来的痛苦降到最小,甚至带来快乐。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我想他没老想自己失败了99次,而是自我开导,我获得了99次经验。
3利用这种对失去更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思考得失相关的一些决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获得的快乐,和损失的痛苦。
05锚定效应:拉个垫背的,显得你便宜
概念:当人们对某些东西(例如价格,品质)不确定的时候,往往参照某个锚点去看划不划算,值不值。这个锚点的逻辑,就是让人们有个可对比的感知。
理解:
1方便地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可感知的价格锚点,这里的关键点是“方便地提供”
2使用价格锚点去定价的前提是:消费者对某些东西不确定的时候,即他们还没形成锚点;如果形成了,那可能需要想办法先调整这个消费者已有的锚点
3避免极端:避免选择最极端的价格,往往选择中间的价格
02五大基础逻辑
01流量:比电商更先进的零售方式是什么?
概念:“流量成本”,指获得一个客户,所付出的基本价格。
理解:
1流量,应该是商业里一个基本的必须品,你得想办法找到流量,或者让流量找到你,然后计算出不同的流量成本,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只要这个决策受流量影响,或者影响流量,都是要考虑流量成本。比如,为了增加老客户转介绍新客户,搞价格促销,那么到底是奖励200呢?还是300呢?
2这里的基本功还是如何去计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吧。
02倍率:哪有一分钱一分货
概念:“定倍率”,指商品的零售价格除以出厂价格的比率。
理解:
1通过看“定倍率”,去理解一个行业整体的结构和效率
2如果商品比较创新,可以把定倍率定高点,但要在用户接受的范围内;如果你通过技术、新手段,可以降低整改行业中某些环节的效率,那就使用倍率之刀大胆地去一刀刀地砍,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很多行业,效率之刀不仅体现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上,更多的体现在小刀打磨上,改善一个个小环节,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03价量:该把货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
概念:公司赚的利润=毛利*销量;即,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要么卖得更贵,要么卖得更多。
理解:
1根据商品的属性去判断,看是卖得更高还是更贵。如果这个东西稀有,供给比较少,那可以卖贵点。
2如果想卖得更贵,确认当选择这个商业模式时,用户是否愿意接纳这个溢价
3如果想卖得更多,确认销量是否可以达到预期
课后题:
如果我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比较好的袜子,我可能会选择卖得更贵。理由:
1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袜子在卖了,避开主流做法通常是有效地
2卖得更贵,主要是找到特定少数用户,利用长尾效应,卖个性化的袜子,比如不用洗地袜子,会变色的袜子(具体怎么实现我不清楚)等
04风险:风险可以买卖,但你必须有一双风险之眼
概念:商业世界里存在各种风险,有时候风险比较隐蔽,关键是要能够看到本质,识别出来。例如库存博差价就是一种风险。
理解:
1识别风险,评估他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前提是能够通过风险之眼识别出风险的本质
2风险可以管理,甚至可以买卖,关键是要有科学地风险管理办法。例如库存全生命周期管理,银行的风险管理等
课后题:
1保险性质的商业,其本质是关于风险地买卖,而且它玩的是概率。
2代理也是买卖风险,把货物从厂商那里买来,买来了风险,这里关键是要有对应地风险管理策略,否则风险可能就真成问题了。
3支付宝也是建立在风险管理上的商业模式,用担保交易,把风险转嫁和管理起来,从而促进了交易
05规则之缝:黄牛,商业世界的黑客?
概念:商业规则背后,都可能有其漏洞或者说缝隙。黄牛,就是利用这些漏洞,进行套利生存的人
理解:
1黄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商业现象,是商业规则的检验器。理解黄牛现象,是让我们培养商业的敏锐度,和对商业世界更完整地理解
03五大基本定律
01信息对称:在美国,你会吃麦当劳吗?
概念: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往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理解:
1过去,往往利用品牌、担保、连锁店等方式,减轻信息对称,现在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高效率地让信息对称的手段。善于利用这个手段的组织和个人,有机会以小博大,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2信息不对称,可能由于知识和技能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造成的;
3信息不对称,也可能降低效率,或者其他问题。例如政府补贴政策层层落地,结果被贪污了很多;再比如,食品生产过程不透明,导致人们的担忧。
课后题:
我是做软件行业的,同一个软件,A客户可以卖50W,B客户可能只卖30W,而两家客户可能都对产品主要功能比较了解,但是还是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对称的信息是对这个行业定价信息的不对称,而作为厂商,我们拥有的信息多,所以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02网络效应: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洪荒之力
概念: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用户越多。
理解:
1利用已经引爆的网络效应,容易带来“赢家通吃”,例如微软的操作系统,捆绑占有浏览器市场。
2因为“赢家通吃”效应,互联网世界有一个基本策略:先下手为强。
3互联网之所以容易形成网络效应,应该和边际成本几乎为0有关
4作为卖家,往往主动创造和放大网络效应,例如综合购物商场本身就是个异构联盟(这里的关键是,这个异构联盟要同水平,差异化),增加商场的网络效应;再比如,很多商家(比如OPPO)都在搞社群,通过社群增加用户之间的网络效应,从而增加用户对自家平台或产品的黏性。
5及时突破引爆点,达成赢家通吃的企业,最终也可能被打败。但通常不是同行,而是下一个时代。比如移动被微信,商圈被淘宝。
03边际成本:理论上,你可以服务全人类
概念:每多生产或者提供一件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
理解:
1边际成本对成本的结构性改变,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最重要的一个冲击;但某些行业,受互联网边际成本影响较小,例如主要靠人力成本的行业很难被冲击。安全。
2认真梳理所提供的商品、服务,看互联网是否有机会通过大幅降低它的边际成本,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并获得巨大收益。
3利用边际成本基本为0,可以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例如先免费送手机,绑定他,然后通过话费收费。因为话费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利用边际成本,往往改变组织,甚至一个行业的结构,例如滴滴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
课后题:
我们是传统软件行业,提供的主要是产品和实施服务。而实施服务,包含了知识转移,这一部分,其实部分可以通过录制相关的培训视频,进行复用,从而降低这块的边际成本。另外我们实施过程中很多文档的撰写,其实也可以通过编写标准模板,降低边际成本。
04长尾理论: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
概念: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企业规模化地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成为一种可能,从原本冷门的产品中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理解:
1长尾理论成立的前提:打破地域等限制,小需求能被收集起来(长尾流量聚合);个性化能被规模化满足;
2小企业应用长尾理论的建议:借助大平台(保证流量),做小众爆品;借助多团队,做快速个性化(关键是“快”)
3长尾理论主要发挥作用于小众市场(但也要足够大,才能彰显出力量),这个市场,竞品少,流量获取成本可能低,所以关键是要能找到这些市场,把长尾流量聚合起来,然后规模化地满足。用户需求:功能,做爆款;体验,做长尾;个性,做长尾。
课后题:
我们是传统软件行业,不同用户,往往有不同的个性化开发需求,我们公司开发了平台,可实现少代码,甚至零代码实现这些需求,这算是一种规模化生产(虽然规模化比较低),不晓得设算不算长尾化的应用呢?
05免费:所有的免费,都是“二段收费”
概念:是将免费商品的成本进行转移,比如转移到另一个商品,或者后续服务上。免费,其实是一个“二段收费”
第1段,某些企业先用钱,购买你的注意力,朋友圈关系,你未来的需求等。
第2段,你再拿着钱,去购买“免费”的产品
理解:
1实践中的免费商业模式,常见有3点:交叉补贴(西湖门票免费);先免后收(爱奇艺会员);三方市场(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2互联网最适合免费这个商业模式。利用边际成本低,提供基础服务,收集“长尾需求”,提高转换率,获取“二段收费”。比如搞个免费健身社区,通过提高转换率,卖健康产品(二段收入)
课后题:
有些客户,我们低价格卖他我们公司的软件产品,但我看中的是他后续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会带来很多收入。这也利用了“二段收费”的逻辑。
04行为经济学
01结果偏见: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概念:人们对好的结果进行归因,找出了一堆看似正确的原因,但其实这些原因,也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抓住老鼠的不一定就是好猫,也可能是瞎猫,只是它碰上了死耗子而已。要尽量避免这种错误的结果偏见。
理解:
1偏见往往带来错误的行为,为了避免结果偏见,我们在根据结果归纳出原因后,还应该由原因在去演绎,看看能不能推导出正确的结果。归纳之后再演绎。(或者利用复盘的技术,去复盘)
2三个问题来武装自己,避免结果偏见:
2.1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人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还是只是运气好而已)
2.2分享的人,真的知道这个人为可控的原因吗?
2.3他引以为豪的,会不会恰恰是这个宝玉上的瑕疵呢?
3有时候,我们根据结果往往归纳不出什么原因,你可能觉得不符合逻辑,其他通常是因为你自己没找到逻辑。
4不仅要学会从成功中学习经验,还要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02适应性偏见:为什么我们会喜新厌旧?
概念: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有了之后就会习惯。好东西久了,会习惯,坏东西久了,也会习惯。
理解:
1习以为常是一种常态。当我们做出某些行为时,要理解到它是否会改变某些常态。例如员工表现好,给他加工资,本意是为了改变他的满意度,但一旦加了工资,每月都拿那么多钱,也就习以为常了,满意度也就下降了。
2可以刻意制作某些适应性,比如追一个女生,每周末带他去吃好吃的,培养这种适应性。(当然,要大确定,小惊喜最好)
3有三个办法可以延长改变习以为常带来的幸福感:延长幸福感(不要一次把购物车的东西都买了);制作不断变化的刺激,带来幸福感(不要让觉得习以为常);善用相互比较,用对比制造幸福感。
03鸡蛋理论: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
概念:鸡蛋理论是源于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指我们对某些东西参与和付出的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越喜欢它。
理解:
1这个理论的关键是投入的情感,讲的是投入;它和沉没成本不一样,沉没成本是想放弃,因为前期投入,舍不得;
2可通过设计,让用户多参与,多付出,从而增加情感的投入,使得让用户高估它的价值,更喜欢它
课后题:
我们软件行业,要经常给客户写方案,为了让这个方案更容易被通过,我们得想办法引导客户,让他尽可能参与方案的设计(有时候其实是我们提的建议,但也要让领导感觉是他自己设计的),从而增加方案的通过率
04心理概率
概念:我们的直觉与客观概率常常不相符。这种人类自以为的概率,称为: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吻合,叫做概率偏见。
三个原因:以偏概全(河南人不好);眼见为实(做飞机危险);先入为主(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理解:
1怎么避免这种概率偏见呢?1学好数学,尤其是概率统计相关;2对自己没办法验证的客观概率,找专业人士、更多的朋友问问
2人们经常做出一些好与坏,优秀与差劲等直观判断,而这种判断,有些是基于背后的概率偏见。
05凡勃仑效应: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概念:一些商品价格越高,越受消费者的青睐。
理解:
1贵不是目的,能炫耀,能装逼才是。提供“恰到好处,不漏声色”的炫耀和装逼的途径才是关键。
2人人都需要“区别心”‘优越感’。这种“不一样”是底层的需求。
05微观经济学
01供需理论:看见那只看不见的手
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模型,是说在竞争性市场中,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性,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产品。
理解:
1想想自己提供哪些稀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服务可能是一种能力,例如《5商》,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加工、高效率传递知识的能力。
2凡是没有被充分满足的供给,都是稀缺的。
3稀缺是有时效性的,市场会恩惠有慧眼洞察力的人。思考时,永远加上“时间轴”和“概率轴”。
4稀缺,只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造成稀缺的原因是关键,往往是供给有难点。
5独特,不等于稀缺,被别人想要的独特,才是稀缺。
6比“功能”更稀缺的是“体验”,比“体验”更稀缺的是“个性化”,这是消费升级,也对应产能升级。
02边际效用:为什么麦当劳的可乐免费续杯?
概念:指你每多消费一件商品,它能给你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理解:
1人们实际是在为边际效用付费的,而随着消费同一件商品的增多,边际效用是不断下降的,所以人们为它愿意付出的价格也是下降的。所以经常看到“第二杯半价”等,这样就能多促成一单额外的生意。
2边际效用递减主要适用于消耗必需品,例如蛋糕、时装等,而在其他商品上并不明显,比较多买一点备着也没错。
3随着边际效用的递减,会带来满足感降低,留存率降低等具体问题。为了对抗这种减少,想到几种方法:a降低后面用户的付出(第二杯半价)b用其他的方式,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专注度等,例如会员等级,打怪升级等
4客户愿意为边际效用付出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生意就可以成立了
03机会成本:你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概念:机会成本指你做了某项选择,而不得不失去的可能的选择,和其对应的可取得的其他利益。
理解:
1任何选择,都有其机会成本,要清楚自己的选择,明白每个选择,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2要懂得计算机会成本,比如你的时间成本,替代方案投资收益等,然后通过权衡收益和机会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同时考虑概率,做出理性的决策。
3向客户推销某种商品时,除了强调购买它会带来什么价值,还可以谈谈不选中它,会失去什么,失去的,就是机会成本。
04激励相容:自私是共同获益的原动力
理解:
1在设计机制的时候,承认人性的自私,用正确的机制,让人的自私与功利保持一致,成为大家共同获益的原动力。那么这种机制就是激励相容的。
2激励相容指的是设计机制时,关于对主体的激励作用是否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相容。当然,这个机制除了考虑激励之外,还应考虑其他很多因素,例如风险。
应用:
1“代理两难”中,用入股的方式,实现利益共享,这是一种利益共担,更重要的风险共担。
05交易成本: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概念:
交易成本:通常来说,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等等。
理解:
1自己干还是在市场上让别人干?是由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之比决定的
2自己要做那些更高效的事
3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交易成本的降低,小企业客人也有机会做很大的事情。
06宏观经济学
学会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问题,提前知晓未来趋势,是抓住时代机遇赚大钱的重要法门。
01节约悖论:居民越节约,国家越贫穷吗?
得到:
1.GDP=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净出口;GDP是个反应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良好指标。理解这个指标是关键。
2.消费存在乘数效应
思考:
1消费、投资、政府采购、进出口,相关有关系和影响的,例如中国之前大力投资基础设置,反过来又促进了消费。正因为有了过去几十年基础建设的投资成果,现在我们才会去产业升级、消费升级。
2中国之前在靠投资拉动GDP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很多产能过剩,出现了大量债务违约等,所以对于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净出口,每一项具体措施,也要具体看待,改善民生才是关键。(想到一个笑话,两个人拉了两坨翔,互相卖,最后1亿成交,这样两个人通过交易,对GDP的消费做出了1个亿的贡献——毫无意义)
3不仅要看GDP总额的大小,更要看GDP的组成和结构。要看国民经济这个系统,看它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
4现在经常讲“消费升级”,我觉得消费升级的重点还是“产业升级”,单纯讲消费升级,不提背后产业的升级,消费升级无从谈起。其次,消费升级也要对具体人群。
02看得见的手:张维迎和林毅夫在辩论什么?
市场经济会被政府干预,政府常用的两个干预市场的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利息、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调控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和税收调控。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