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毕淑敏老师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存在吧。”我要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追寻高价值的存在。记录2018年阅读的第6本纸质书——《深度工作》。
本以为自己工作得很尽力尽心,但是工作出来的内容却有限。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于是,我就选择了《深度工作》这本书。
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是深度工作,为什么要深度工作,以及怎么做到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与深度工作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任职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并在书的侧面记录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每有感悟总是要记下来,当时的灵感很容易忘记,记下来了,就是属于自己的。
《深度工作》这本书从原理和准则两个层面展开。原理层面的内容是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少见的和有意义。准则部分的内容主要讲述深度工作的四个原则,也就是如何进行深度工作的方法与准则。它们是:Ⅰ、工作要深入;Ⅱ、拥抱无聊;Ⅲ、远离社交媒体;Ⅳ摒弃肤浅。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状态,在一段没有人打扰的时间里,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未明显感觉到时间流逝,而自己的灵感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作者所倡导的“深度工作(Deep Work)”就是我们有大段时间沉浸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用高效率完成高价值的产出。
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一般有1到4个小时的全部注意力,用于深入思考自己所做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指的是知识工作者所做的内容,包括作家创作,科学家思考理论问题,职员研究工作内容等各种方面。他们所进行的是创造性工作,需要深度工作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有高质量和高价值的。
深度工作的价值体现在有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持续性地进行深入思考和刻意练习。
深度工作的过程中反馈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在反馈下我们知道自己所做的努力,有什么事值得继续做下去,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调整的,如果再没有反馈的情况下,我们将会遵循最小阻力原则。
最小阻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Resistance):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在理论部分,作者通过从神经脑科学,心理学和哲学三个层面,论证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意义。显示出作者严谨的写作作风。
在第二部分的准则1方面,作者在“工作要深入”这一准则中,提出了四种深度工作的日程安排: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
我很欣赏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说的一句话:“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找出实现某个目标的战略,往往很简单,但是真正引领公司上行的,反而是确定了战略之后该如何实施战略。
战略是起点性质的重要性,但是实施方法却是将战略落地的过程。“知易行难”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同时,我们如果能够从“我不想做什么”,成功的转向“我要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质的飞跃。
此外,深度工作同样要求我们注意休息,让大脑有恢复和休息的时间。休息是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高价值的产出。
在一天完成工作的时候,作者特别指出,用一种仪式,让自己结束一天的工作,比如说对自己说一句:“停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对手头的工作有一个心理准备,就是一天的工作完成了。
由此想到,我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很多点去注意。在工作中设置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和步骤,将会有效地提升我完成任务的效率。
在准则2,“拥抱无聊”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而且很多有想法的人平庸的原因是:
你知道如何去做,也知道他对你有意,但是因为缺少动力,你经常会忽视它。
坚持深度工作,训练必须坚持的两个目标:一、高强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二、克服分心的欲望。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丹尼尔·基洛夫(Daniel Kilov)是一个曾经注意力缺失症的人,通过大脑的训练成为了一名心智运动员。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重塑自己的大脑。同时,这个例子也充分说明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我们的专注能力。
在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
作者充分向我们展示,认识到我们目前注意力被分散的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并接受这个现实。同时,他还指出任何“任何益处”思维定势的危害。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与之相对应的是手艺人选择工具的方法。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这篇文章中和李笑来,一直贯彻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就是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也就是要明确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更重要的和最重要的,我们高价值的存在表现在什么方面。
投资于高影响力活动的时间,将带来更多实质的回报,将乐的时间投入到低影响里的活动,得到的整体益处就会越少。
最后一个准则4,是摒弃肤浅。这准则中,作者提出了“固定日程生产力”这个概念,说的就是我们在一天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所能产出的工作量。这个工作量越大,说明我们的固定日程生产力越高。
书中还举了很多例子,包括荣格进行创作,一些高级程序员等。他们都是用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深度的工作做出高价值的产出,共有的特点就是:追求高价值的存在。
作者,道长归来。
2018年5月6日,于北京东军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