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神圣

作者: 舞法舞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11:37 被阅读3次

    ——悼念金庸

    写于2018年10月30日

    10月的末尾,武侠大师金庸先生辞世。听到这个消息,与李咏逝世的震惊相比,金大侠的离开让我陷入无限失落与哀伤。因为知道金庸先生年事已高,他可能会在某一天离开,但是从来没有去设想过这会是哪一天,也没有去建设过失去他的内心,所以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一种叹息和怅惘涌上心头。

    他可以说是我的文学启蒙导师,是我少年时期的陪伴,是我那些隐性的严正三观的影响者,更是我内心深处情感的缔造者。

    学前班的时候,大约五六岁偷偷看过父亲的《幻剑灵旗》,是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虽然很多字不认得,但是故事情节的推进,让我连猜带蒙对很多陌生词字产生了逐渐认知的感觉,并能透过故事的话语体系懵懵懂懂地理解其意义,或许这为我以后的语感敏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很容易陷入对词句的细细品味,并产生微妙理解。梁先生的小说或许是个引子,打开了我对武侠接触的大门。

    但真正引领我深深钟情武侠的是金庸先生。大约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的兄弟带回来几本《倚天屠龙记》,年夜饭后父亲捧书阅读,我就搬根小板凳,坐在父亲旁边跟着读起来。因为是大年夜,原本反对我读这些成人童话的父亲破例没有赶走我。后来我想,其实应该是父亲发现金先生的武侠小说比较健康、正能量,没有什么不适合小孩子读的原因吧。

    没想到这一读就不可收拾,我彻底爱上了“三分历史七分小说”的金式武侠,感慨于气势磅礴的故事布局,像一首古诗般存在。在一部分吻合历史的背景下,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武术、医学、宗教、地理、政治……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写得有血有肉,很有场景感。

    当然少女看武侠小说,避免不了的,要被书中儿女情长所感染,爱上某个侠士,幻想自己就是那个被深爱的或者可爱的女子,幻想现实中也能与这么一位或侠肝义胆、或足智多谋、或潇洒倜傥、或痴情不改的人厮守终身。这,或多或少,会对日后的择偶产生影响。

    或许是中毒太深,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做人立世优秀品格的定义,都还局限在武侠小说中那些正直侠义、光明磊落、古道热肠等等绝对的正面之纲。现实的状况却是,往往学习了大侠的形式,却没有大侠的本事;自认为一身正气,却往往不近人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打败……不管如何,武侠小说,营造了一个好人有好报、天道酬勤、地道酬善、正义战胜邪恶的理想世界,用浪漫的手法教会了我人生中那些至纯至善的性情。

    少年时代虽然学业繁重,但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大师的作品,却成为我少年时代的精神红颜知己。

    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要求每个人每周上交一篇周记。因该老师开放、浪漫的个性,对我们的题材体裁并无限制,于是诞生了写诗、写词、写网络文……甚至画画的种种形式,可谓“不拘一格”到极致。而我,也是在那样自由的束缚下,决心膜拜我的偶像,写一部武侠小说,于是每周坚持创作一章,不想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手写成一部小说,当然里面深深地印上金庸的影子,以及些许梁羽生、些许古龙的味道。

    这么一写,突然就发现要成为一个大师是多么不易。读金庸作品,只感觉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天衣无缝,却不知道大师背后的历练和学识支撑,等到自己下笔才发现:稚嫩的笔触、不严谨的布局、单薄而狭窄的架构,终归是基本功和人生体验不到位,与大师相去十万八千里。

    但尽管如此,终归白纸黑字的一个完本还是诞生了,与那些敷衍对待应付了事,还是有所收获的。至少收获了一部小小的“作品”成果,同时还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尽力弥补。

    许多年过去了,我并未选择在文字、文学的道路继续深造,只是偶尔还是会提笔写下一些东西,但却已经找不到当初那颗热血的赤子之心,更像一个蹒跚回家的道人,缓慢而笨拙地一点点往山上挪,也想弄出点潇洒不羁、腾云驾雾的动静,但实在是有心无力。

    又忽闻金庸仙逝,少年时代的偶像陨落,无限怅惘,大概是一种“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武侠小说”悲凉。尽管他后面多年都不曾再创作新作品,但人在就仿佛神圣还在,人去心中的神圣也就轰然消失。不管以后会出现多么优秀的作品,都不可能替代少年时代的红颜知己,时间不是那个时间,少年不是那个少年,世界不是那个世界,一切都不会再重现。

    只默念

    大师,请走好!

    愿天下人皆能找到更好的神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的神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jm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