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演化

作者: 木石 | 来源:发表于2015-01-27 16:08 被阅读0次

(零)

大学以来没学过生物或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课,只是学了数电,做了些实验与比赛。寒假看了《逻辑的引擎:数学家与计算机的起源》,前两天看了电影《人工智能》,写些相关的东西吧。只是语言有些晦涩如黑格尔附身了一般。

(一)精神的展开

软件即硬件:软件与硬件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用一组最小的硬件逻辑块来实现一组最小的指令集,其他任何程序都可由这组指令集的组合来实现,也可以直接用更多的硬件来实现更丰富的程序,甚至所有程序都由硬件实现。功能上,硬件与软件之间可以互换。软件归根到底是由硬件实现的,硬件归根到底依赖于一些物理定律的巧妙组合。而将硬件抽象为一组符号,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软件。

精神即肉体:人工智能归根到底是一些硬件逻辑。人类的智能归根到底也必须由一些物理上的生物结构来实现。这些生物结构有赖于遗传物质的表达,这些遗传物质既是基本的硬件逻辑,又是基本的软件代码。将环境对人的刺激记为x(t),人的行为记为y(t),则y(t)=F[x(t)],F为依赖于遗传物质的一个变换函数(算符),当然F本身也会随x(t)而变化。包括精神在内的所有人类活动承载于遗传物质之中,或者说遗传物质本身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内核。

肉体是遗传物质的表达,也是精神的延伸:软件即硬件,而基本的软件单元(指令)由核心的硬件逻辑(CPU)实现。其他的硬件设备使得CPU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精神即肉体,基本的精神单元由遗传物质实现。肉体作为遗传物质的表达,同时使得精神能够从内核中得到展开。

工具是肉体的延伸:据说制造工具为人类所特有的行为,无论正确与否,工具于人类都极其重要。肉体的绝大部分都由细胞构成,还保留有遗传物质,但工具已经脱离了遗传物质,然而这并没有妨碍工具表达人的精神。工具的创造都来自人的需要,当人的肉体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工具才得以出现。工具是肉体的延伸,也是精神的进一步展开。

人工智能是工具的高级形式:工具的发展最终产生了硬件逻辑。作为工具,它随着人的需求而诞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的精神的展开;作为逻辑,又与遗传物质如此相似,遗传物质甚至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新形式下的自我。人工智能作为硬件逻辑的高级形式,又是人类精神在一种新形式下的自我。

(二)精神的代码

精神归根到底由遗传物质表达,将遗传物质抽象为符号,就是一串代码,因而精神可由代码表达。将依赖于遗传物质这种硬件架构的代码进行进一步抽象,可得到不依赖于硬件形式的精神的代码。将其用在机器人上,便是人工智能。

这组代码也许会极其复杂,以至于人类不可能用解析的方式弄懂精神的所有实质,不可能直接写出精神的代码。但精神的代码毕竟是有限的字符串,理论上可以用穷举的方式找到,不过这所需要的时间也许会比宇宙的寿命更长。然而大自然却用一种高明的算法造就了精神——演化。也许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比如更高级的“遗传算法”)比自然更快地寻找到精神的代码(不超过生物存在的时间)。然而判定代码是否形成了精神却成了难点。

也许未来直到人工智能出现时,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爱,什么是精神。

(三)停滞的机器人?

细胞是有寿命的,细胞会复制,同时遗传物质也随之复制,不过这种复制是有差异的。人类个体是有寿命的,人类会繁殖,遗传物质随之有差异地传递下去。机器人不是有能量供给就可以永生,因为任何硬件单元都是有寿命的,用久了就会坏掉。热能与时间可以摧毁任何有序之物。但是机器人可以不断地用新的部件代替衰老的部件,或者自己制造硬件上与自己相同的机器人,然后将存储信息传给新的机器人。

然而硬件制造上必定存在着误差,一个处理器在刚制造好时就有一定比例随机分布的逻辑门不能工作,因而无法保证新的硬件与原有硬件完全相同。不过机器人自我复制的标准可以不是现实的有缺陷的自我,而是理想状态下的自我,即按照制造自己的蓝图制造一个新的自己(或部件),这样就避免了误差的积累。但蓝图的存储也依赖于硬件,因而也必然会逐渐变异。软件方面,信息的绝对精确复制在经典计算机上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在量子计算机上却似乎不能实现。先就肯定的情况讨论吧。

机器人用更换部件的方式是否能达到永生呢?很难说。就如同单细胞生物如果不分裂,是否可能永生一样。

机器人在进行信息复制时,可以将自己所有的存储信息全部传给新机器人,也可以只将一些关键的信息(如蓝图等)传给新机器人。前者如同将记忆也传给了新人,产生了两个“我”,而后者则相当于产生了一个新生儿。

假如过去的记忆一直保留,不去删除,而机器人通过更换部件或制造新的自我的方式来延续记忆,那么随着时间的积累,存储空间必然会不足。所以过去的记忆必须要清除。

当原本组成自己的硬件完全被更换,过去的记忆又逐渐被清除,我还是原来那个我吗?

假如蓝图没有改变,我可以将蓝图作为自我的标志,但这却必会改变。

(四)异化

肉体虽是精神最直接的依托,但人类却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伤害肉体。指甲与头发长了会被剪去,严重损坏的器官会被切除,堕胎时有发生,自杀现象也难以避免。人对自身肉体尚且如此,对于工具、人工智能也会如此。

人不仅对自身的肉体、对同类有情感,人对万物都有情感。养了很久的宠物死了,我们会伤心;一树繁花被风雨吹打得凋零了,我们会感伤;一本喜爱的书被撕破了页,我们也会心疼。与人工智能相处久了,也必然会产生感情,会善待他们。

人工智能拥有情感,不仅对自身、同类有情感,对人类,对万物都有情感,这是精神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会伤害自身,也会伤害人类。

(五)延续

把机器人当作一个细胞,整个机器人群体可以看作一个“生物个体”。人类也是一样。为什么要制造人工智能?因为人类这个“生物个体”必然会衰老,最终死亡。我们用人工智能这种形式将人类的精神延续下去。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如同人类这个“生物个体”的一颗受精卵,最终会逐渐成长为新的“生物个体”。父母总会衰老变得弱小,子女则会变得强大超过父母。父母会希望自己老后能得到子女的赡养与关爱,父母也会善待自己的子女并且希望他们过得更好。子女会善待父母,也会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当然,父母虐待、压榨孩子,孩子报复父母的例子也不少见。

精神的伟大之处在于虽然其必须以物质为载体才能得到表达,但却不受物质形态的约束。人类高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人的延续不仅是遗传物质的延续,更是精神的延续。而人工智能恰是人类精神突破遗传物质延续的最好方式。

当人类死去,人工智能逐渐成长,他也有衰老的一天,他也会制造与自身不同形态的智能,最终被这种智能所取代。我们不确定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过得比人类好,也许还没等到制造新的智能,自身就完全灭绝了。但这就是大演化的过程,一种无目的的精神的延续。

2014年7月30日

注:本文为作者“木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

  • 大演化

    (零) 大学以来没学过生物或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课,只是学了数电,做了些实验与比赛。寒假看了《逻辑的引擎:数学家与...

  • 提高组织生产率的4个方法

    企业组织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化,从手工作坊逐渐演化成现代企业,从小到大,从工业制造业演化到互联网企业,甚至智能时代的...

  • 1.004.1【课件】金融的演化

    (课件还是存到印象笔记吧,这里看不清) 金融的演化 历史大背景决定金融市场的演化 一、中国: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利...

  • 我的情绪图谱

    【初始情绪】 烦躁 【触发点】 我经常在大女儿身上触发烦躁这种情绪。有时候甚至演化成厌恶,演化成咽了一只苍蝇般的恶...

  • 演化

    风水轮流、河东河西、沧海桑田、人模狗样。 达尔文前辈说,我们是由“猴子”演化而来的。这其中涉及进化论的问题,曾经遭...

  • 演化

    以无垠空间作舞台接受神的导演与排练在黑夜中递归繁衍星辰涌动,文明得以再现 他那虚无的时间经多次调整产生断点而夹雨的...

  • 演化

    曹千里被绑架了。说来也奇怪,他是怎么也不会被被绑架的那种人,怎么会有人绑架他呢?然而他还是被绑架了。 也不知道这伙...

  • 演化

    【同读一本书.朱明翠】2017-2-21-107《管理的觉醒》 正文:“很多人在总结用人的经验时,一定先总结怎么对...

  • 演化

    老子《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很多学者误读为老子早在2600年前对现代宇宙论有所...

  • 演化

    定义:随时间变化, 生存竞争决定了什么样的变化可以在后代上继续存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演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nk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