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夜航船》,其中记录了吴地的风俗“火炬照田”——是说吴地的村庄每到除夕夜就点起火把,捆在长杆子上被人举着走,光耀照遍田野,用来为来年的丰收祈福。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当地的风俗——扔炊帚疙瘩。
炊帚是用去掉颗粒的高粱穗扎成的扫灶台的工具,叫作炊帚把子。炊帚把子用久了穗子磨秃了,就剩下手握的一小捆高粱杆,称为炊帚疙瘩。
一户人家一年总要用坏几个炊帚把子,用坏了也不舍得丢掉,孩子们要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留着元宵节晚上扔炊帚疙瘩。
扔炊帚疙瘩是当地孩子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每到元宵节晚上,孩子们早早就吃过晚饭,成群结队地到村头田野里比赛扔炊帚疙瘩。
扔炊帚疙瘩是男孩子们的游戏,女孩子只有在一边观看的份。大家先拣柴拢一堆火,每个人都把积攒的炊帚疙瘩贡献出来,由男孩子们一人拿一个在火堆上点燃,然后一起往天上扔,扔完一轮又一轮。燃烧的炊帚疙瘩呼呼作响着冲上天空,碰撞着又落下来,人们惊呼着,欢笑着,那阵势,一点也不比今天放烟花逊色。
有时候,附近两个村子里的孩子会相约着进行比赛,看哪个村子里的炊帚疙瘩扔得多扔得高火焰大。比赢了的孩子们会津津乐道地说上一年,比输了的孩子们会觉得一年都灰溜溜的。
有一年的元宵夜,我们村里几个男孩子突发奇想,把油毡裹在炊帚疙瘩上点燃往天上扔,火光果然压住了对方,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好几个孩子的脸上被油毡滴下的热油烫出了麻子。
我一直以为,玩这扔炊帚疙瘩的游戏,是因为当时农村经济困难买不起烟花,用燃烧的炊帚疙瘩代替放烟花。看了《夜航船》中的这一记载,才明白,这大概也是祈求上天保佑丰收的一项仪式。
不管怎样,扔炊帚疙瘩的游戏,已经成为儿时的欢乐符号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