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胜仗的策略》读书笔记

作者: 衣带翩迁霓裳舞 | 来源:发表于2021-05-18 17:13 被阅读0次

    “红队”,在中文里是一个名词,其对应的英文“Red Timing”,采用的是现在分词形式,意味着一种状态和正在进行的动作。可能英文的描述可能更为贴切。因为本书的“红队”,就是一种组织自我优化的方法论,是一种不断变化演绎的路径。

    本书的框架很清晰,前面章节分别介绍了红队的起源、红队的本质与特点、红队心理学依据以及第四章至第十章中的红队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注意事项:红队组建、红队实践中的六大技巧、七大批判分析法、七大想象力分析法、三大逆向分析法,以及红队实践中常常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个知识点都介绍得全面而细致,仿佛所有企业都可以凭借这本书组建自己的红队。总结出三点感悟。

    感悟一:群体思维和决策的优缺,有人认为“谋可寡而不可众”(曾国藩)作为评语。这本书就是最好的例证,因为全篇就在描述如何防止群体性思维的偏差。

    感悟二:红队建设在中国企业中有没有实践的可能?或者在HW的发展中,能否组建红队,怎样才能保证红队发挥作用?这样的思考让我不禁把前段时间听的长虹集团黄红女士的讲座联系起来。黄红女士是长虹集团的内审部部长,她讲到:“内审是公司的背包人,是与企业一起负重前行的人。”在她眼里,内审就是不断识别出风险,然后使风险防范于未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红队的逻辑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HW自己的内审系统中,是否能有提升或者向红队靠近的可能?当然书中也提到,内审只能解决简单的决策事情(这类事情是与最佳实践、流程设计和标准化操作程序相关),属于Cynefin框架(P101)中的“简单的”类别,对于另外三种类别事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地去解决。因此组建HW自己的红队,在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感悟三:红队就是对组织内部所做的所有“防范于未然”即风险控制的动作,它不一定是一个部门,但必须形成一种组织文化和思维模式。从本书的大量例证中不仅能学习到具体组建红队的实践办法,同时也意识到形成红队的思维模式及组织智慧,并且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将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因为这样的逻辑思辨力和独立批判精神,能在辩证中成就组织未来的发展。“任何问题的根源都是得到永久解决方案的关键。”而组织不断借用各种工具进行深入思考及战略考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组织战略的失败。

    最后,脱离书本理论本身,此次在快速阅读实践上的进步是,这次是有意识去提高阅读速度,不在细节上过于纠缠,停下来记住关键的框架节点以及感兴趣的细节,而放弃了逐字逐句阅读。我发现这样的办法很好用,因为这本书在四天内读完了。如果按照有效时间来算,总体时间预计3H/D*4D=12小时,比起第一本书的阅读时间21小时,进度还算明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胜仗的策略》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ry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