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父母,即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对错;而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待孩子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被认为是无理的。这种教养态度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以至于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战战兢兢,先琢磨父母的心情,而不是考虑问题本身,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失去自我。因此,父母要尽量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才能对孩子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
2. 制定的“家规”不能变。
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是约定式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与孩子所制定的“家规”,首先在父母那里不能改变,这样孩子心里才会有底。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如果孩子完成不了,他就必须放弃玩耍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来,孩子为了能够拥有充足的玩耍时间,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地完成任务。也就是说,父母对同一问题保持始终如一的教养态度,才能让孩子“有法可依”。
3.要么不承诺,承诺必兑现。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哭闹等,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轻易许下并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来哄骗孩子。如果真心想用承诺的方式来让孩子平静下来或是开心起来,那么父母就要说真话,对孩子的许诺一定要兑现,给孩子做出榜样。如此一来,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而且也会更愿意与信守承诺的父母交流。
4.没有把握的事,不随便许诺。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某项合理的要求,比如想买一架钢琴,想要到国外旅行时,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或是其他原因,父母一时间没有能力帮孩子实现愿望,就不要说“等爸爸妈妈发工资了就买给你”“等过些时间就带你去”等糊弄孩子的话,而是应该向孩子诚恳地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对孩子表示歉意,这样孩子是会体谅父母的。拒绝向孩子承诺没有把握的事情,远比开“空头支票”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