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记忆里的中元节

我记忆里的中元节

作者: 银子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00:48 被阅读0次

    每年中元节的前几天,奶奶会买一些饼干和糖果回家里,这些东西一般用黑色或者红色的塑料袋装着,一袋袋或被整齐放在果架最上层的“胡”上,或被吊在墙上生锈的铁钉上。

    透过那薄薄一层的塑料袋,我和二妹会忍不住去猜里面是什么好吃的。其实东西也很寻常,无非是一两排哇哈哈酸奶啦,一两包营养麦片或者豆腐浆啦,一包果冻,几两开心果几条腊肠几两肉補什么的。但是在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买这些东西的那时候,每一种我都视如珍宝。那时候猜不出,我和二妹还会“些输”,然后趁没人在家的时候搬椅子去垫垫脚,解开神秘的塑料袋,一探究竟。

    兴许奶奶发现这些东西有被翻过的痕迹,她总会有点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莫啊,这些还不能吃哦,要拜祖和普渡的,拜了才能吃!祖宗和神灵知道你们是乖孩子。”于是我们姐妹俩,每天只能远远地观望等待中的贡品,期盼着中元节快点来。后来每当想偷吃不该吃的东西时,总会想起奶奶劝说我们时那张认真的脸,每当缺乏勇气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也会想起奶奶说:“祖宗和神明知道你们是乖孩子的。”奶奶的话不单是鼓励我们当乖巧懂事的孩子,还有一种暗示,暗示我们做事时会有祖宗和神明保佑,要有信心。

    由于中元节那天不仅得祭祖还得普渡,需要准备的东西真的非常多,于是越临近,我们就越忙,家家户户如此,感觉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水果比较难买,买早了怕拜神的时候已经不新鲜,买晚了就买不到个头漂亮的好货,但是这种问题肯定难不倒奶奶。当季的水果有龙眼,林檎,红柿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绿色无籽不用剥皮的小葡萄。拜完神吃的时候摘一小串儿放在手心,先是一颗一颗慢慢品尝,然后几颗几颗地吃,享受把它们咬在嘴里的爆汁的爽脆,嗯,大气的吃法。感觉手心空空的时候,才发现葡萄所剩不多,于是又小心翼翼地一颗一颗地吃,舍不得吃太快,生怕来不及回味就吃完了,生怕自己吃完了,二妹的手里还捏着一大把。且吃且珍惜就是这样的吧。

    别说我和二妹只会盯着供品想要吃的,我和二妹也是会帮力所能及的忙的!早在中元节的前一个星期里,奶奶就吩咐我们每个人要折一大饲料袋小金元宝(俗称叩司),普渡的时候要献的。其实叩司折成的小金元宝在村里就可以买到现成的,但是每袋叩司老板大概会多算10块工钱进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和二妹在看电视时就轻而易举地“赚”回来了。而且在折的时候,我们还会比赛,看看谁的手更巧,折金元宝又快又漂亮!小时候没有手机,但是生活处处有乐趣,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就很快乐。

    中元节的前一天,奶奶的主要任务是做粿品。逢年过节有时候做红粿桃,有时候做包子,有时候做鼠壳粿,端午做粽子,中秋做绿豆糕,各种粿类对应各个节日。正值酷暑,粿品不宜放久,奶奶一般会选择做包芋泥的油粿或者包子,我猜,这应该是因为相对做包香米饭的红粿桃,这两种有更久的保鲜期吧。

    关于做粿品,准备物料的工序繁杂,制作也需要技巧,我和二妹就负责做奶奶的机动组,随时听候奶奶的指教和派遣。和面的时候奶奶可能会说:“感觉有点稀,阿媛(我二妹)你去买两块钱面粉来,钱去袋子里拿。”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奶奶会说:“手洗干净了坐在这里,捏一块面团,捏成这样,手这样弄,要快,力要匀,这样这样……”奶奶手把手教,我和妹妹做得像模像样,潮汕女孩子从小就会做粿会拜老爷,这是千真万确的!

    这边在做粿品,外边大土灶上的大锅已经开始冒烟了,奶奶马上抬起整齐放满包子的蒸器,一路快步过去。奶奶掀开盖子,仔细地放进去,盖上锅盖,害怕热气外泄,她用湿布沿着锅盖和锅衔接的细缝围起来。她又看了看火候,在旁边捡了几块晒干了的荔枝木,放进了土灶炉。重新进屋子做粿的时候,会吩咐一声我二妹:“看着点火候,多加柴火,火够大,蒸出来的粿才漂亮!”

    中元节的前一天,爷爷也是凌晨就起来忙了,家里除了需要出门赚钱的青年,就属爷爷奶奶最忙了。爷爷起床就在鹅寮里抓了两只大鹅出去,给摆摊在路边的屠鹅商放血拔毛。据说让他们帮忙不用给钱,事后把鹅毛留给他们就好,他们收集够多的鹅毛,晒干以后可以卖个好价钱。长大后穿了羽绒服,总会想这些羽绒会不会就是那些鹅身上的毛!鹅真好,鹅全身都是宝。

    爷爷把除了毛的大鹅带回家,浸在放满水的桶里,磨人心性的工作开始了。我们需要把鹅身上的细小的毛用镊子拔掉,拔毛的商贩只负责去掉那些丰满的羽毛,剩下的细毛就得自己来了。嗯,我不喜欢手一直湿淋淋地抓着鹅镊毛,又无趣又枯燥,坐着矮凳又不是很舒服。爷爷知道我们两个肯定没一会儿就不想干了,于是给我们派了新的活儿。相比起拔毛,切开鹅肾,清洗里面的沙子,剪开鹅肠,清洗里面的粪便和鹅昨晚的宵夜,还是比较有趣的。

    当鹅一切都清洗干净了,就可以下锅了。锅里是放了酱油为主的各种配料,什么冰糖啊姜啊算啊八角啊,一大锅黑油油的。我们家一直都是自己卤鹅,而且爷爷卤鹅的功夫也是高超独到的,所以要好的邻居和亲戚也会拜托我们帮他们的鹅也卤卤。所以锅里面的酱油,有一部分是他们带来的,炉灶旁边的木柴,有一些是他们搬来的。爷爷负责在炉边守着,一刻也不能分神,大家都等着爷爷卤出来的美味呢。

    在门口或者在路上遇到了熟人,总会问候:鹅熟了吗,卤到第几只了……大家都很忙,忙着卤鹅,忙着准备过中元节!

    中元节当天,是我们最忙也是最兴奋的一天!奶奶一大早就要去集市买菜啦,只见她在单车尾座的右边绑了一个箩筐,手扶车头,右脚蹬划几次地面,在单车平衡前行的时候向后摆腿,跨过后座坐在车上,骑着出发了。

    回来的时候是满载而归,满满的一箩筐,恐怕颠簸的路段一不小心都会有棵白菜掉出来。奶奶首先准备的是中午祭祖的热菜,她过节必做的菜有薄壳米炒韭菜花、甜椒炒肉饼、苦瓜焖排骨、棱角闷腰龙骨、芥兰炒肉卷、黄花菜炒香菇、白菜闷猪肉皮(用沙子加工到膨胀的那种肉皮)、莲子炖银耳、白糖熬红枣,煎带鱼块、煎草鱼圈……反正她忙到飞起,如果她有微信运动的话,买菜做菜就能刷一万步了吧。所有的材料都是零加工的,所以每一道程序都得我们自己弄,比如莲子心要去掉,得用开水烫软莲子,才能去掉莲子心。给奶奶打下手也是非常快乐的,不仅能学习做菜,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原来还可以帮奶奶做这么多事情!

    祭祖完吃完午饭,当天最期待的事情终于要来了!奶奶说先睡一下,两点再起来普渡吧,结果,还没一点半,我们就半催着去问奶奶,可以开始了吗?奶奶知道我们心急,就让我们骑单车去村里逛一逛,看看别处的人们都开始了没。

    我们喜欢看一条路摆满桌子,桌子上放满贡品,路上人来人往的热闹劲儿!天后宫前还有纸影戏可以看呢!虽然我不喜欢看纸影戏,但就是喜欢这份热闹,这是逢年过节才有的节目呢!

    回去告诉奶奶别人家已经开始普渡了,奶奶才发号施令,让我们帮忙搬桌子和贡品出去。桌子就选放在门口那棵柳树下,有一点点阴凉。供品都放置好了,奶奶随手点了一把香,对着四面八方开始拜,诉说保佑平安之类的愿望。小时候不懂,这到底在拜什么神呢?奶奶为什么说是在拜姑爷呢?不管了,反正诚心拜就是了,拜了就会平安的!奶奶把香交给我们,让我们在每一种贡品上插一柱香,这真是个有趣的仪式。水果插上,米饭插上,粿品插上,卤鹅插上……剩下的香,奶奶说沿着路,插在路边,五米一柱香,插完为止。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会为自家桌子上的供品比别人丰富感到开心。瞄了瞄小伙伴家的东西,嗯,她没有酸奶,嗯,她没有奥雷特……

    小小的零食就能有大大的幸福,这像一条弹簧,当初忍着各种诱惑不能吃有多辛苦,现在吃到了就有多满足!

    中元节呀,童年好多美好的回忆!它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都是一个有趣幸福的节日,长大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鬼节。但是鬼节又如何,它只是让我们停下脚步,敬畏天地、感怀先人,悲悯众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记忆里的中元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u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