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不能承担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而将这个责任推给他人,那么不管用多少钱聘请家庭教师,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儿童只有学会了服从才能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
在大自然面前,孩子跃跃欲试,但大自然却无动于衷。孩子敲打木头、石头,大自然不作回应,于是孩子停止了敲打。现在,母亲对孩子的行为也不作回应。于是,孩子时而发脾气,时而喧哗吵闹,母亲仍默不作声。渐渐地,孩子不再哭泣,慢慢习惯使自己的意志服从母亲的意志。耐心的种子在儿童心中开始萌芽,服从的种子也开始萌芽。
服从与爱的结合或感激与信任的结合,促进了良心的萌芽。于是,孩子开始产生模糊的感觉:不应该对爱自己的母亲发脾气;母亲活在世上不只是为了自己;世界上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同时,孩子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仅仅为了自己。因此,初始的,朦胧的权利感和义务感开始产生。
他发现,见的人越多,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就越远。
在他能提供帮助时,这些人也会接受他的帮助。很快,他便意识到,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比混乱。
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喜爱之情又会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晚饭拿给鸽子啄食。
耕耘时节或饲养牛群之时,孩子们也总是愿意前去凑热闹。
经验也使孩子的知识不断丰富。
一个人用身边的自然的动力激发智慧和德行,他就会从一个平凡的人编成天使。
在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面前,整个世界野蛮无比。他可能对他人表现出爱意,但这种爱绝非真心。
缺乏爱的能力的人。
一个在家里得不到母亲的爱的孩子,走遍世界也不会得到爱的动力。
在他心中,他只会爱那些实现自己虚荣心的东西,而不会轻易爱上一般物体。
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探索。他寻求母亲的爱,母亲也通过自己细心的照顾和关爱,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如果父母你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便能产生无限的动力去探索周围的一切。
儿童有权发展他的一切才能。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孩子圆满地完成学业,而是教会孩子适应生活。培养孩子自主的行为。
阅读、书写、听讲和复述都有益于儿童发展,但更重要的是鼓励儿童独立思考。
我们绝不能逼迫儿童,强迫他们学习,我们要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
知识的来源有三个:大自然、儿童的情绪、儿童的学习能力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说话的能力是儿童用来组织和建立新学知识的一种特殊手段。
数字是测量艺术的抽象阶段,所以必须先让儿童形成事物形状和比例的清晰概念,才能进行算术的教授。
绘画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母亲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母爱给予母亲勇气,使那些即便没有任何教育孩子经验的妈妈,也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妈妈将孩子带入大自然的怀抱,告诉孩子事物的名称,教会孩子爱护身边的一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感情可以替代母爱,孩子只有受到了爱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母亲通过自我克制培养儿童的克制能力。在与教育有关的全部道德习惯中,自我克制的习惯最难获得。但是,自我克制又是最有益的习惯。形成这种习惯后,孩子的培养就会容易很多。
完成那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是历史上最有趣的现象。我们无法限制才智的改进,也无法阻止仁慈的努力。
总而言之,我们应把对母亲的教育视为最高教育目标。
我在教育的迷雾中摸索前行,但这迷雾却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光明。
在当今时代,无数人因无能而找不到受人尊敬的职业,才从事教师一职。他们把教书育人看作一种解决温饱、养家糊口的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劳动缺乏艺术,孩子们也会吃尽苦头。最可悲的是,孩子们因此糟蹋了宝贵的学习的初始阶段。
---------------------------------
世间所有的母亲鲜有不爱孩子的,充其量大部分母亲爱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正确而已。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唯有母爱为了分离。只有当父母看着孩子的背影越走越远的时候,孩子才可能独立的越好,以后的人生才可能更顺遂。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到哺乳期的日夜颠倒,到牙牙学语,无一不是母亲付出了最多的心血。也许,当我们慢慢成年,足够独立的时候,我们开始厌烦母亲的唠叨,其实那只是她不懂得如何改变爱了孩子十几年的方式,她只余这种本能,用她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爱你。母子一场,望彼此不弃,一起努力学习,你养我长大,我陪你终老。
这本书适合半岁到六岁的宝妈学习。不一定能照搬操作,一些理念是好的。裴斯泰洛齐也是教育界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不过我不好评价这个译本怎么样。一来,幼儿这个部分不是我的兴趣和主攻方向,二来,我也还没看过裴斯泰洛齐的其他作品,不了解他的风格。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6岁以前的宝妈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市面上很多事实而非凑热门的书籍,那是非常之经典作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