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清晨,你在路上看到最多的,一定是匆匆忙忙往学校赶的学生。
不论是夏日的酷暑,还是寒冬的凛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或急切、或期待、或高兴,或抱怨、或麻木,都如这个世界已经调好的自动机械一样,周一到周五基本上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家庭——学校”这个两点一线的程序。
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还有音乐、美术、体育、信息课,林林总总,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都要学习,学习的时间都统一一样,学期末都要考试,考试的题单都一样,毫无区别。
你没有权利说,我更喜欢语文,这节数学课,让我读读这本书吧;你没有权利说,我身体里毫无音乐细胞,上音乐课就会坐立不安,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我特别喜欢运动,特别喜欢踢足球,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足球健将,让我多去踢会足球吧;你也没有权利说,老师,这套期末考试题太简单(难)啦,可不可以让我重新选做一套?因为根本就没有另一套。
每一天有6节课,上午4节,下午2节,中午可能还有午自习,下午可能老师还有特别的安排,不管你能不能接受,都要循规蹈矩,乖乖地坐在座位上,聆听老师的讲课,稍有调皮捣蛋,定会得到老师眼光暗示或者其他可能的惩罚。
一节课40分钟或者45分钟,每个同学都是如此,不会因为你是班长就多给你一分钟,也不会因为你顽劣就少给你一分钟。
如果你20分钟就学懂了,剩下的时间你就坐在座位上陪着同学们耗时间吧;如果你需要50分钟才能勉强把这节课的知识学懂,对不起,大家不会等你,下节课,大家一起学习新的内容。
如果你想要和大家保持进度一致,那么恭喜你,课外辅导机构可以给你全方位最优质最贴心的服务,但其实目前的课外辅导机构良莠不齐,还有很多黑机构,用尽各种骗术让你引诱你上当,当然,不管效果好不好,最终受到损失的,不仅有你的身心、时间,还有父母的血汗钱。
最怕的就是形成“剧场效应”,你去课外辅导,其他同学(其实主要是家长)看到心里“捉急”,不管愿不愿意,家里吃不吃紧,想方设法都要让你去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当下,混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怕的是,当你一急,成绩稍微有点赶上来的苗头,那些跑在前面的同学急了,本来不需要辅导的他们也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更加高难度的强化辅导,于是,你们之间的差距又拉开了。
还有嘛,每节课之间间隔短短的10分钟。10分钟,能干嘛,不能去挥几把乒乓拍,不能去投几次篮,不能去踢几脚,不能和伙伴倾心交谈一次,甚至不能舒舒服服地去上个大号。有的同学,下课没怎么注意,快要上课了,突然很想上厕所,咋办?赶紧回教室上课啊,憋吧。我就曾经见过有同学实在憋不住当场尿裤子的,所以我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两周,就会给同学们说一句,想要上厕所的就说哈。
同学们周末回家之后,有几件事特别舒服,可以舒舒服服上厕所,再也不用边拉边担心铃声响起;可以舒舒服服洗澡,再也不用担心广播通知要熄灯啦;可以舒舒服服睡到自然醒,还可以懒会床,再也不用担心背课文,解几何啥的……
前面我说的那些,都是保证你与所有同学保持统一行动的必要。在完整统一这一方面,你没有发言权,你不能提出异议,你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和大家做到一样,最好能比其他同学坐得更端正,能把每节课的知识学得更懂,考试考到更好的分数。
是的,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你没有选择权。
每年9月,一批同年同属相的男孩子、女孩子们,花朵一般,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兴高采烈、意气风发迈进学校的大门。有的孩子智力等方面发育早一些,有的发育迟一些,有的好动一些,有的安静一些……但他们都会被送进同一条“生产培育线”,按部就班,整齐划一。
每年7月,也有一批同年同属相的男同学、女同学,拿着各种成绩单,怀着各种心事,离开以后被称为母校的地方,各奔东西,各赴前程。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学校,就像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工程,整齐的规章制度,整齐的操作流程,每个阶段的产品合不合格,能不能继续进行高阶打磨,用分数说了算。
每个时代的学生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发展不一样,每个时代的梦想不一样。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可是我们的书本,翻来覆去,就是那些科,就是那样上;我们的时间,就是那多么,就是那样安排,我们的流程,就是那样进行。
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过——这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校园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