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女不嫁妈宝男,男不娶伏地魔。”
从这句话中,我们足以了解人们对于“妈宝男”是有多么的厌恶了,而且这样的人未来很难能找到心仪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妈宝男”情况越来越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男孩跟妈妈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妈妈对此不在意,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大家好,我是充满元气的枫叶飞翔,欢迎各位来到我的读书分享会做客。
话不多说,我们将继续分享宋洁编著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就孩子的问题来探讨一下。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是需要技巧的。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天起,妈妈不应该疏忽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就要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宠”,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充满安全感……都是妈妈给予爱的信号,孩子需要从这些信号中才能感知自己是被爱的,这是孩子的福音和幸运。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主要是来自于妈妈,因为孩子是妈妈十月怀胎辛苦分娩的,与婴儿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喊叫、身体接触、依偎等行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充满深情的感情连接。它对于激发妈妈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顾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直接的影响。
看了上述这位妈宝男的情况,或许你会为这位妈宝男的妈妈悲哀吧!妈妈过度的溺爱,毫无原则与分寸的纵容,是造成孩子如此依赖的根源。
没有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孩子人格发展就会有障碍。孩子在出生后第1年对他是至关重要的。妈妈的接纳,喜欢拥抱以及肢体上的抚慰和精神关注。都将促进孩子与妈妈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将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快乐、自信和自尊。而与慢慢形成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具有以下特征:人际关系中开朗活泼,有自信和自尊,懂得爱别人,能与人共情,没有暴力倾向,善良,正直,宽容,不对别人过度要求。能正确解读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可以批评,孩子不会记恨妈妈,也不会让妈妈太伤心。
母子依恋关系具有以下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这是最常见的依恋类型。孩子在妈妈离开时会哭闹,在妈妈回来时会高兴;如果妈妈在场,通常以妈妈作为认识世界的起点;如果在玩耍,会不断地回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通常比较爱合作,较少生气,会友善地对陌生人。孩子容易形成积极的人格。
2.逃避型依恋,是较少见的类型。孩子在妈妈离开时很少哭泣,在妈妈返回时不会太高兴,并设法逃避妈妈;如果有什么需要,不寻求帮助,而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不在意陌生人。
3.矛盾型依恋,也是较少见的类型。孩子在妈妈离开前就开始焦虑,对妈妈的行为很紧张,担心妈妈离开;在妈妈离开后更加不安,而妈妈回来时,行为又很矛盾—既想亲近妈妈,又拒绝妈妈,较少关注周围的环境,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孩子容易形成消极的人格。依恋是孩子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因此,妈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等孩子回家,回到妈妈身边,需要和妈妈重新建立依恋时,妈妈最好不要做的事情:
对孩子身上的某些行为、特征、习惯不满意,忙着纠正孩子,让孩子感觉很糟糕,没有安全感。
急于向孩子或让孩子表达亲密感,结果遭到孩子拒绝,这样易引发大人的挫败感和孩子的焦虑害怕。
拒绝原来曾与孩子形成依恋的人(如老人、阿姨),嫉妒孩子对那个人太好,让孩子在客体关系发展中产生混乱的感觉。
扔掉孩子随身携带的旧手帕、毛绒玩具、漫画书,给他买更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孩子内心平静很重要,是一种对妈妈依恋的替代品,要暂时保留,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失去兴趣。
妈妈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慢慢地完全投入妈妈的怀抱,完成儿童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依恋。与妈妈们有着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幸福的一生打下了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作为父母想提升自我修养的不妨来阅读一下这本书,并把您的读书感悟写在下方评论区与我分享,请收藏加点赞关注,陪您共读好书,分享更多干货,谢谢,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