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分享】目的论——从过去的束缚中解放自我

【读书分享】目的论——从过去的束缚中解放自我

作者: 七苏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1:27 被阅读37次

今天分享来自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第一课。

书中以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为基础,以对话的形式说明阿德勒三个核心观念。

阿德勒想让我们挣脱的第一层束缚,叫做“过去”。

他主导,一切原因和过去都没有决定力,也就是说你过去的经历和遭遇,一切分析的原因都对你的现在和未来没有决定性意义。

相信我,我懂你们现在的感受,我刚看这,心里也炸了

“这是什么鬼?”

“从小到大,我们做错事,不都是先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我们的现在不就是过去所造成的吗”

我们所习惯的思维就是这样的原因论,凡事总是先找一个理由。

例如,当你感冒了,听到最多的话,是不是“你是不是前两天穿得太少了?”

当你迟到了,领导说的是不是“你怎么迟到了?什么原因啊”

当你看到别人各种晒名牌,是不是心里一万句“你家里是有矿啊”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无论感冒的原因是穿得少也好、淋雨了也好,这些对你的感冒有什么帮助呢?并没有,现在你的问题是受着感冒发烧的折磨这个事实,去看医生的时候,他不会问你原因是什么,他会针对你的症状去开药打针,来解决你的现在感冒难受的这个问题。这才是有实际意义的措施。

也就是阿德勒主张的目的论分析一件事情的发生,不去考虑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从而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01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青年人有一位朋友,常年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门。他很想改变,但一出门就心悸发抖,医生定义为一种神经方面的病症。

听到这,你的反应是不是和我一样,这一定是小时候有什么心理创伤。

哲人问了他的原因,他说可能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也可能是在学校受到欺辱留下的阴影。

那么,根据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的思路,我们就轻而易举的得到一个结论:受到父母或他人虐待长大的孩子,都会无法出门。

这样事情就讲不通了。

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他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才制造出不安情绪。

也就是说,他先有了“不出去”的目的,才会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和恐惧之类的情绪。这就是“目的论”。

如果我们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给我们现在的结果寻求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就会陷入这样的结论:“我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的,没法改变”。这样去看,像不像一句任性的借口。

回想我们所经历的大大小小事情之后,我们是不是都陷入了这样的原因论里。

“因为我的家庭都这样啊”

“因为我不是985院校啊”

“因为我穷啊”

除了带来了一丝,心理轻松一些的短暂安慰,它解决我们的问题了吗?

原因论还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是可以完全怪出身、怪过去、怪家庭、怪别人的合情合理,

是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的理由,

是我们可以逃避自我责任的途径。

然后,止步不前

02

心理创伤不存在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贯穿了大部分心理医生的工作。他们的套路基本是这样:

来,说说什么问题?

那么童年怎么过的?

学生期间和工作期间,经历了什么影响深刻的事情?

然后,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因为原生家庭的错、同学老师的错、工作单位的错”,从而安慰你“错不在你”。

这就是心理创伤说: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然而,一切都源于简单的因果规律,那么我们自我的能力呢?自我的成长呢?

阿德勒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当我们都面对相同的天灾人祸时,为什么有人会自暴自弃,有人会抑郁自杀,有人会更加坚强珍惜,这就是他们赋予相同的过去,以不同的意义。

人都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如果我们都在执着于,过去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创伤,是我现在一切不顺和困难的原因。

那么,我们会陷于怨恨、复仇的负面情绪里,反反复复。

从而,忘了我们都是为了什么而活着,迷失自我。

这大概就是“勿忘初心”的目的所在。

是不是开始觉得好像有点道理,来,我们继续刷新三观。

03

愤怒是捏造出来的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真的要跳起来了。

当然是生气了,才愤怒啊!

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公平、不合理、不尊重、不道德,

不应该愤怒吗?

那些道德怒、路怒症,多普遍合理啊。

书中介绍了一个例子

青年:昨天下午我在咖啡店看书的时候,从我身边经过的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我的衣服上。那可是我刚刚下狠心买的一件好衣服啊。勃然大怒的我忍不住大发雷霆。平时的我从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唯独昨天,我愤怒的声音几乎传遍了店里的每一个角落。我想那应该是因为过于愤怒而忘记了自我吧。您看,在这种情况下,“目的”还能讲得通吗?无论怎么想,这都是“原因”导致的行为吧?

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愤怒的非常合理。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果他不大发雷霆而是好好的讲道理,这个服务员应该也会道歉或是赔偿吧。那么为什么需要愤怒呢。因为他觉得讲道理太麻烦,用了最快捷的方式——通过大声呵斥来震慑服务员。也就是,他为了“使对方屈服,进而认真对待他”这个目的,捏造了“愤怒”这种情感

不对呀,人不应该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来及时表达自己的吗?愤怒是一种感情表达啊,怎么就捏造了。

书中给了另个彻底说服我的例子

哲人:是的,愤怒的确是一瞬间的感情。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的声音中依然带有一丝怒气。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的语气交谈了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正是因为,母亲的愤怒,是为了“高声震慑住女儿,从而使她屈服”这个目的,而使用了愤怒这个手段。

所以这个捏造的手段,才可以可放可收,在发现对方不是女儿时,瞬间收起,挂断电话后再次放出来。

这样收放自如的愤怒,有具体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是一个捏造出来使用的“手段”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目的论和原因论的实例,大家可以去仔细阅读。

愿你,每一天都关上身后的门,以完整、自信、自由的姿态去打开下一扇门

文/七苏

图/源于网络

编辑/七苏

相关文章

  • 【读书分享】目的论——从过去的束缚中解放自我

    今天分享来自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第一课。 书中以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为基础,以对话的形式说明阿德勒三个核心...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摘要

    Part1序《自我的枷锁和解放》动机在杭州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摆脱的束缚: 1、来自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

  • 从恐惧中解放自我

    最近一次写稿停留在了五月。 人就是这样,本能趋懒。原本想着歇一歇,可没想到一歇就是四个月。当然,为了给自己有所安慰...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3

    从这3个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你的心灵重获自由。 第1个束缚来自过去。 弗洛伊德认为,人都是过去的产物,尤其是童年的产...

  • 从自我解放中获得自由

    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而自我自...

  • 感恩日记43

    我好感激刘凤老师今日的读书分享: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感激红姐的简书,自我...

  • 2018年7月25日+10晴霓+人生效率手册+21天阅读写作自律

    年轻时期,往往就应该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将自己从过去的自我中解放出来,奔向新的目标。 自我诊断 首先自我诊断无法...

  • 跟自己和解

    最近读书的时候借助思维导图帮自己梳理思路结构。《从自我何求中解放出来》一书围绕“完美主义”和“自我批评”展开。个人...

  • 好书共读 | 被讨厌的勇气(01)

    ——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主题,是对自我的解放。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

  • #89 | 如何从恐惧中解放自我?

    首先感谢几位朋友在朋友圈分享我昨天的文章,虽然连续日更了80多天,但很少公开分享,毕竟我是一个低调的人(主要还是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目的论——从过去的束缚中解放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o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