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
内容简介:
成年人的词典里,没有容易二字。
无论你现在是20岁还是70岁,你都可能觉得已经过去的人生里出了一些岔子,其中有的部分无法修补,有的令人懊悔。
你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跳槽过于频繁,也有可能你正为要不要生孩子而纠结,或正在出轨边缘徘徊。
当你选择了一个方向、一份职业、一种生 活方式甚至一个人,也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
那些可能性让人着迷,甚至勾引你放弃现有的生活重新来过。
重启毕竟是一个高成本的选择,人生不是一场随时存档读档的游戏,在这之前你需要充分模拟、推演、检查,做好准备再上路。
这本书就是为这样的顾虑而准备的,它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
你能在这里快速学习哲学家如何给不同的事物赋分,表彰它们给予人生的不同价值,看到哲学家如何从自己的中年危机里突围,他们甚至写过多篇论文探讨是不是应该放弃上面提到的其他可能性。
即使你不打算改写人生,或者觉得人生过于乏味,这本书也能帮你换种思路,继续生活。
作者简介 :
基兰•塞蒂亚(Kieran Setiya),终身哲学教授,执教于MIT哲学系,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领域为行动理论、伦理学及知识论,已在MIT、牛津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多种学术著作。目前正值中年。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作者试图用平实的话语来对人们普遍可能遇到的“中年危机”问题,做以描述与回应。这么说,是为了顺应作者区分“虚无感”与“普遍的中年危机感”,如果你已经陷入了更深的虚无感层面,那么这本书不能帮到你。(作者坦言他自己从未经历过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述的无价值感,虚无感)不错的大众读物,“应用哲学”(这个词...)本身就是为了去切合更多的人,所以不必担心有什么阅读障碍,更不必当哲学著作来读。自助读物吧,作者自己也是这么对自己的这本著作分类的,不过他也区分了自己这本自助读物与那些教你如何成功的自助读物不同。算是对我大一时问题的一种回应~(觉得这本分低了,真诚的作者与写作,chapter 5提出的“非终结性活动”的区分很有帮助。
# 处方请收好:把下一个目标设置为非终结性活动
# 解决大部分人的生活哲学(人生是否值得后悔,以及未选择的人生为什么那么具有吸引力,是否重来会更好),计划性目标的症结(叔本华指出结构性荒谬)和非终结性活动的平衡(佛学四圣谛)。和艾伦·瓦兹《心之道》,艾克哈特·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可以一起比较阅读。
贰:
自己一直或多或少受到“往哪里去”和“路怎么走”这样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借着不可捉摸的人生际遇时而会迸发成个人精神危机。书是个药铺,而且药还得自己抓,从《杜甫评传》到《论语今读》,从《哲学的慰藉》到《何为良好生活》,从《Stoner》到《夜航西飞》等等,凡此种种,中药西药一起吃。虽然读到Midlife时自己并没有在“病”中,不想它却回应了一直以来困惑的许多问题,至少有安慰剂的效果。
本书的主题看似是中年危机,其实是探索如何解决人的价值/价值感问题,如何面对“得到的都是侥幸啊,失去的才是人生”的错失,如何处理像“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样的悔恨,面对“人固有一死”时该如何自处,怎么避免西西弗斯那样重复而无意义感的生活。只是人到中年,这些问题带来的病情可能更严重,症状更明显。作者带着自己的问题出发,寻找一个个药方,利己主义悖论、存在主义价值、不要过于迷恋于人生的可能性(选择权)、时间中性与偏好未来、无我与冥想。或新奇或老套,或微烧脑或略鸡汤,总之读起来手不释卷。
问题意识还体现在不停以设问推动思考和论证节奏。作者说这本书是自救指南(回应18世纪之前道德哲学和自我拯救混融的传统)。为治病尝百草,对任何一种方案的疗效都抱有警惕,时时设问,哲学、文学、经济学等各种解决方案或者思想资源的疗效好不好,作者给出了这份实验报告。在严谨思辨中充满坦诚,偶尔幽默。
一些问题是绝症,不要期待哲学能给你根治方案,很多时候哲学提供的只能是“认知疗法”(改变的是对问题的认知而不是解决问题)。比如面对人之必死,哲学无法帮你永生,唯有死亡本身能够完全平息死亡带来的焦虑和恐惧。但是辨析我们恐惧死亡时究竟在害怕什么,用“时间中性”来消解“偏好未来”,永生之不合理无法解答人自我保存之本能等,你会在面对“人之必死”这个问题时得到一些宽慰。碰到对自己这么有疗效的一本小册子,就算偶尔有些语焉不详,或者关于剥离形而上之“无我”而谈论冥想等地方可能被诟病失之浅薄,它仍值得五星推荐。
最后,本书也使用了很多思想实验作为哲学思考工具,非常有意思。更多的哲学思考工具和思想实验,推荐正在阅读中的《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叁:
1、中文译名鸡汤里飘着铜绣。
2、将作者的章节顺序改变,把“中年危机小史”移到了最后。原本应该在引言之后,这妨碍了读者在阅读正文前建立概念和更充分的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注释全部放到书尾,这对普通人阅读这类书籍,太不友好。
作者写作目的
”我试图在这本书里帮助自己度过中年(作者的危机时存在主义问题),同时期望它也能帮到你,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本自救书籍。它从内在的视角观察中年危机。“(P189)
作者对中年危机定义的理解
“关乎失去和悔恨、成功和失败、理想的人生和拥有的人生;关乎人的有死性和有限性,以及奋力追逐各种计划的空虚感;关乎人生的时间结构和占据这个结构的各种生命活动。”(P5)
中年危机小史
在写中年危机小史时,作者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似乎是按照现代学术界的研究来排序的。期间一些涉及中年危机的畅销书因为作者非学术背景而被夹在了中间,读来有些不顺畅。按作者的顺序摘取重点,精简的排一下。
1965
精神分析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撰文提出“死亡与中年危机”。其内涵大致和作者一致。
1978
心理学教授丹尼尔·莱文森——《男人四季》
精神分析学家罗杰·古尔德——《变迁:成年生活的成长与改变》
————1976
记者盖尔·希伊——畅销书《进程:可预测的成年生活危机》这本书被做成称为“中年危机”的成 人礼。本书还被古尔德控告抄袭,最后以10%版权分成和解。
1967
芭芭拉·弗里德——《中年危机》。这本书被作者称为中年神话的经典。
1980
成为流行文化。(娱乐化)
1989
社会心理学家奥维尔·吉尔伯特·布里姆主持成立了“关于成功中年发展的研究网”,汇聚了多个领域的13位专家,形成团队。开展MIDUS研究,即“美国中年发展研究”。研究主要在1995年进行。
2004
布里姆和心理学家卡尔·里夫、医学院卫生政策教授罗纳德·凯斯勒总结研究成果编制论文集《我们健康状况如何?》颠覆了“中年危机”。此时中年危机和中年的各种不顺遂画上等号。
2008
经济学家戴维·布兰奇弗洛和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发表文章《全生命周期的幸福感呈现U型吗?》重建了“中年危机”的心理学可信度。
2012
灵长动物学家发现猩猩的幸福曲线同样成U型,论文《类人猿的中年危机与人类U型幸福曲线的一致性证据》(普通人的脑回路确实跟不上,至少本人石化了。)
中年危机新的解读:人到中年时一段可预测的满意度低谷期。
然后,作者开始围绕中年危机展开哲学思考。
所以,本书正文谈论的中年危机,是哲学的。慢慢细细啃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是这作者文笔没有《自私的基因》作者好。
最后,我以为我看懂了,其实我可能没有看懂。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