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六月,你会想起什么?
似火的骄阳,炎热的气温,抱着西瓜吹空调的惬意,满眼的绿色,盎然的生机……
六月,其实还跟一个词密不可分——毕业。
时光匆匆如流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毕业季。
在学校时,我们被时间圈禁,早起晚睡,熬夜读书、追剧;我们被地点限制,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
生活被局限在一方小天地里,相信你早已等不及去邂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拥抱辽阔的大千世界了吧!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毕业旅行最热门的打开方式。
背包客
“背包客”是这些年很流行的一种旅行、生活方式:轻便行装,徒步流浪,拥抱时而刺激、时而浪漫的生活。
知乎网友@家豪就讲了他背包去西藏徒步的故事。
那条路很苦:连日暴晒,筋疲力尽,高原断水,步履维艰。
他没办法,只好站在路边拼命晃空水瓶,希望有汽车停下来给他一些水救命。来往的汽车不少,可5辆、15辆、30多辆过去了,居然没有一辆停下来……
他放弃了,中暑使他脑袋昏胀,浑身乏力。他突然想起路上可能会有骑行者扔下的小半瓶水,便起身去找。
果然,他捡到了半瓶脉动和半瓶矿泉水,边喝边哭。
经历很苦,可提起这次背包旅行,他用了两个词:寂寞、自由。
他见到了绝美的风景,偶遇了虔诚的朝圣者,邂逅了可爱的猫咪、驴子和牦牛,体会到了灵魂的极致愉悦:
“插上耳机,背上背包,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还有一个姑娘,高中时就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流浪!她从毕业后开始背包旅行,大学期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过程艰辛,可她讲起来用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好快乐啊,好美啊,笑起来露出两个酒窝。
她有一个双肩背包,不贵,几十块钱,可以装很多东西。
那个背包陪她走过了许多地方,后来背带断了,她还特意找人缝了一下,她觉得“这是个见过世面的背包!”
在学校时,我们在球场上叱咤风云,引得无数女生尖叫;或者沉浸在王者、吃鸡的游戏中,呼风唤雨;或者为一道道复杂的算术题抓耳挠腮,为一次次考试后的排名急红了眼……
毕业后,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去追逐,去流浪,去成长。
就像《背包十年》中写得那样: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地狱,把眼睛搁在天堂。”
间隔年
间隔年(Gap Year)是指很多年轻人在高中或大学毕业后,在开启一段新生活前,会停顿一段时间,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比如旅行、休息。
这种旅行方式在欧美很受欢迎,哈佛大学的本科部哈佛学院,甚至鼓励新生向学校申请推迟一年入学,在这一年中去旅行或寻找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这种“间隔”,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休养,去思考未解的困惑,看清未来的方向。
《一路向心》的作者白宇就很支持“间隔年”,他在30岁辞了工作,跑去旅行,一走就是20个月。
在伊真火山黑夜的火山口里,在观察天然硫磺燃烧发出的幽蓝色火焰时,因风向忽然改变,他被二氧化硫包裹,濒临窒息,仓皇逃命。
直到十分钟之后才呼吸到新鲜空气。在大口大口喘气的瞬间,他感觉自己还活着。
在加利福尼亚跳伞时,从8000英尺自由落体,除了风在耳边呼啸,所有的感官都被暂时屏蔽了。
失重、坠落,上下左右前后、天空与地面,并没有多大差别,那一刻,他感觉自己还活着。
在清迈水灯节的万人天灯现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欢聚一堂,数千盏天灯在欢呼声中同时升起,大家一齐高呼“这个世界还是有救的”!
热泪盈眶的那瞬间,他感觉自己还活着……
通过这段“Gap Year”,他发现:
生活没有安然无恙,它是强烈而奔流不息的。活得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最终只取决于你是否真的热爱生活。
在中国,因为时间成本、财富成本,毕业生很少选择“Gap Year”,觉得那不现实。
实际上,gap并没有时间和形式上的限制。
时间上,你可以在上完学后gap,可以在离职后gap,也可以在婚前gap。
形式上,毕业旅行是gap,去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gap,待在房间里每天抽半小时冥想也是gap……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走出去你会发现,你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其实很多样。
徒步旅行
知乎用户@Ningling Pan讲过她跟校友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徒步的故事:
恰逢雨季,暴风凄厉,气温骤降,冰雪飘飘……
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她每天徒步7、8个小时,雨夹冰雹重重地砸在脸上,刺痛了双眼。
几天后,她体力严重透支,脚踝甚至无法弯曲,连连摔跤。
到了晚上,她钻进单薄又潮湿的睡袋,瑟瑟发抖,便和女伴抱在一起取暖,熬过了那个不眠之夜。
万幸的是,天亮后,温暖与美景如约而至。
徒步结束后,她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很多人会质疑徒步的意义,经历过才明白,那意义大抵就是:
每次觉得再也走不动的时候,突然上了一个新的坡,猝不及防撞见了满眼的美景,那一刻,会让你从心底觉得“All is worth to that”。
我爱上旅行,也是从大学毕业后的徒步旅行开始的。
一个人去泰山看日出,摸黑出发,一步一步往上爬,累到双腿打颤,气喘吁吁,无数次想放弃、想折回。
可登上山顶后,看到茫茫云海中喷薄而出的朝阳,那种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感动,满满的,涨涨的,快要溢出来。
毕业了,计划来一场徒步旅行吧,当你征服漫漫长路,便会真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正如陈坤曾说:
“徒步是一种修行,人只有在最孤独、最艰难行走的过程中,才能和自己的心灵真正的独处,和自己的灵魂对话。”
义工旅行
知乎上有人问:义工旅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YiYoung讲到了自己在涠洲岛义工旅行的经历,结识了一位人很好的民宿老板老鲍,邂逅了很多精彩的好故事。
他们会半夜出海去捉螃蟹,会在清晨跑到海边看旭日东升,会在退潮后去沙滩捡贝壳;
会信步去逛教堂附近的老街,会在下雨天一边逗猫一边看着窗外发呆,会骑车环岛吹风,骑累了,就背靠大树坐下来,喝一杯爽快的冷饮……
一不小心,就动了要在这里待一辈子的念头。
海边的轻柔晚风中,藏着都市钢筋水泥没有的温度;吧台的浅斟低唱中,透着上班族们听不到的传奇故事。
他用文字写下这样一段话:
“出走的意义是离开也是遇见,这一次,我不再紧赶慢赶,在延误的飞机上俯瞰那个新的城市,万家灯火犹如倒映在大地上的星空。
出走是结束也是开始,这一路,我学会对他人微笑,远方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熟识的朋友。”
知乎用户@袁卿也讲到了他遇到的一位义工旅行的老人,话不多,没有妻儿,日子过得节俭,却有一套价值不菲的水下摄影装备。
为了省二三十元的住宿费,老人早出晚归,坚持回岸上住。
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四十多年,大概在嬉皮士的年代就上路了,然后从未停下。
我们无法评判他人的选择,却能够试着理解到不同的人生。至少得去体验一次,你才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欢,想不想要。
毕业后,来一场独特的义工之旅吧。
远离喧嚣的尘世,清空纷乱的过往,重拾内心,感受生活,对每一个遇到的人报以善意,在眼神接触间轻轻问上一句: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应该有个特别的毕业仪式,留下独特的纪念,在若干年后提醒自己,青春年少时,我也有过一场义无反顾的出走!
或者跟朋友一起冒险、一起任性,一起在顶峰大声呼喊,一起去酒吧感受心跳,不醉不归;
或者只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去一个有花有海、安静缓慢的地方,晒着太阳,无所事事。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开启一段新生活之前,你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邂逅未知。
毕竟真正的诗和远方,不是可以随时随地去旅游,不是上班不受领导约束,而是在每一个想改变、想尝试、想再往前走一步的时候,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文丨 三尺晴
走着瞧旅行活在这珍贵的世间,要去看最美的风景,见最想见的人。
长期征稿,招募优秀写作者,稿费200-1500元
喜欢写文字的你可以添加微信:kanchaishuyuan007
以下是走着瞧精彩文章:
年过半百的毕淑敏环游73个国家:真正的旅行者,都懂得及时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