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亲率大军远征,走到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时,饮水也都喝光了。大家精神疲惫,不想再前进了。这个时候,曹操告诉军士,说这条路他以前走过,在前面就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甜,很解渴。军士们想到梅子酸而咽了口水,暂时缓解了饥渴,并振作精神坚持到找到了饮水。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联想的神奇力量让曹操度过了难关。
而联想的原理是什么,又是怎么样发挥作用的呢?
让我们继续从《思考快与慢》书中的系统1和系统2谈起。
1.系统1和系统2的相互作用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将这两种方式虚拟化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系统2需要集中注意耗费脑力。
我们以为系统2能够冷静的处理一切,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受系统1的引导,所以系统1才是我们思考的主角。具体内容我在“如何去思考,从认识两个系统开始--读《思考快与慢》之一”文中有过详细介绍。
系统1根据接受到的外部信息,快速的生成印象、感觉和倾向,然后把这些信息和初步感觉反馈给系统2,如果系统2支持这些行为时,他们就会变成信仰态度和意图,固化到身体和思想的记忆里。此后再接收到类似信息时,系统1就可以在系统2几乎不参与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反应和判断。
这是进化过程中正确的选择。当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在大草原上嗅到危险气息时,不是遵循系统1的感觉判断快速逃走,而是等着系统2冷静地弄个明白,恐怕早就被猛兽吃掉了。并且系统2一旦开始运作,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资源。
幸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是系统1可以处理的。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着车辆,熟悉的路况让身体和大脑直接按照系统1记忆的信息操作就可以。除非是身边突然多了几辆大车,你还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悠闲地哼个小曲。
这种记忆信息的激活都是自主运行的,并且不受自己思想的控制。
2.联想的神奇力量
海滩,太阳伞,看到这两个词你会很容易的把其跟在海边度假联系起来,甚至都会想到了阵阵海风和比基尼。虽然这两个词语完全是那么的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你的记忆信息中,之前看到或体验过这样的感受。
我们把愿意接受的开放性看法和信息称之为观点,它可以是具体的海滩或太阳伞,也可以是抽象的某个概念;其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观点就像一张巨网上的节点,通过联想记忆,让节点之间互相连接起来,于是便建立了事情之间的关联。
联结的类型有很多种。可以从病毒联想到感冒,这是如因果关系;可以从树叶想到绿色,这是事物及特征的;可以从香蕉想到水果,这是事物及其种类的。
当一个字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就能引发联想,从“喝( )”字能够想到“汤”而不是场,从“运动( )”能想到“场”字而不是汤,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启动效应。
联想的启动效应激活之后,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思想动作或者表情。微笑的时候会开心,而开心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微笑;如果刚接触了一堆如衰老、缓慢之类的词语,接下来的动作也会像老人一样动作放慢。作者介绍了一个关于启动效应完美展示的案例,这个实验是在英国某所大学办公室茶水间进行的。
办公室的职员都是自掏腰包买咖啡的,他们把咖啡的价格写下来贴在墙上,职员每次喝咖啡的时候就会把钱投到一个盒子里,给多给少全凭自觉。
后来有人在价格表的上方贴了一个横条,每周横条都贴有一张新的图片,眼睛的图案和鲜花的图案每周轮流替换。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接下来的10周内,贴有眼睛图案时盒子中收到的钱,是贴有鲜花时盒子中收到钱的3倍。
仅仅是一双眼睛的图案,就能让人们启动效应发挥作用,联想到监视之类的事情,从而促使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在电视节目上经常看到国民党开会时,礼堂里要挂上孙中山先生的图像,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联想能够引发和控制我们感觉及行动的神奇力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如果你看过恐怖电影,就会有这样的体会:影院中环境的布局,背景音乐的烘托,以及气氛的渲染,能让你毛骨悚然,浑身冷汗。我们当然很清楚的知道,那些情景都只是发生在屏幕上,里面的僵尸骷髅不会真的爬出来,但系统1还是被吓了一跳,并且会让你在看完电影后不敢一个人去洗手间。
真是系统1编造了一个故事,而系统2也相信了这个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
3.放松心情更容易放飞你的联想
在你清醒的时候,大脑会一直在进行着各种运算,保留和更新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比如说是否有新情况,是否存在危险,事情进展可还顺利,是否需要转移注意力等。系统1会自动对当前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系统2提供额外帮助。
如果事情没有特别的变化,我们就会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反复的体验、清楚地示范、预知的想法或者是好得心情都可以让我们的认知进行放松,这时你会感到熟悉和真实、感觉良好且毫不费力,这时候你就会更喜欢你看到的事物,相信你听到的消息,信任自己的直觉,当然这时候你的想法也就会相对随意和肤浅,更容易犯错。
而当认知度处于紧张状态时,那是有麻烦发生了,这时你可能会更加警惕、多疑,对于手中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感觉局促,也会较少犯错,并且直觉和创造性会较平时下降很多。
放松心情更容易放飞你的联想,而创新更容易在能让人联想无限的环境中发生。想要制造创新的氛围,首先还是要打造轻松地环境,在人人都绷着一根弦的地方是很难发生什么创新和突破的。
当然那些字迹清晰和精美的报告可能会让你放松心态从而忽略里面的关键信息,而字体模糊印刷不清的纸张就要调动系统2的力量,反而可能会发现一些关键性的内容。所以如果不想让你的上司太挑剔,还是应该把你的报告做的漂亮些!
4.看似理所当然的那些联想
走在大街上,你突然遇到了多年没有联系的好友,这是意外之喜,开心,激动,相约下次再联系。几天后你又在大街上遇到了他,已经没有了上次的那个感觉。接下来每隔几天都会遇到他一次,你就会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应该是这样。
再看上面这两张图,左边的是A、B、C,右边的是12、13、14,看起来应该是毫无歧义。但如果你要注意观察的话,左边这张图中间的“B”和右边那张图中间的“13”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不过如果单独拿出其中一张,没有人会读作A、13、C或者是12、B、14,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有时候表达的顺序也会让你能引发你不同的联想。你对下面这两个人谁的印象更好一些?
张三:聪明--勤奋--冲动--爱挑剔--固执--嫉妒心强
李四:嫉妒心强--固执--爱挑剔--冲动--勤奋--聪明
大部分人会更喜欢“张三”一些,虽然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完全是一样的,但既然我们第一眼看到了“张三”的聪明,那么聪明的人固执一点也是值得理解的。这就是“光环效应”,我们会注重第一印象。本来毫无关系的性格特点,只是因为放在一起,就会让人们的联想自由放飞,脑补出来这些特点之间的关系来!
所以对于很多事情,系统1就这么做出了一种解释,却从没有意识到这种解释会有歧义,也不会记得自己放弃的那些选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过多种选择。
这是因为系统1不仅好骗,还容易产生偏见,尽管有尽职尽责的系统2,但他有时会很忙,不忙的时候也会懒惰,所以容易擅离职守。尤其是当你劳累或者精疲力尽的时候,系统2更加不愿意活动,你就会更容易被那些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影响,所以尽量不要在筋疲力尽的时候下决断!
5.善用那些联想的力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如联想记忆的力量。有效利用,就可以帮我们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去创造灿烂的文明;一不小心,也会陷入联想的陷阱,被束缚在狭小的框架而不自知。
这是阅读《思考快与慢》的第二天,我们初步了解了系统1和系统2的基本特点,也明白了联想记忆能产生的神奇力量。这是本书的基础。后续章节中的各种案例和原理,莫不基于此而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