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阶段(下):
一开始马化腾抱着先养着QQ的心态,维护着。这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太烧钱了,拿所有别的业务(卖软件)来喂养它,还是喂不饱。
拉投资很艰难,马化腾无法解释清楚这个东西如何赚钱;
最艰难的时候,马化腾要三百万贱卖QQ,到处找人接手,也没人愿意买;
没有人看好它,朋友甚至说出“你可以不还钱,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这样的话;
难以想象现在这么光鲜的腾讯,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绝境!
也许是天意,只有马化腾才能成就这样的腾讯,上天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但都让他经受住了考验,破产前一周融到资,而且资金无法到账还是中间人私人先周转的,在各种博弈中,碰撞中似乎都很好运的撞准了点儿。
不过我始终相信那句话:运气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IDG与盈科的投资简直是当年腾讯的救命稻草!
他们抓住了时机,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钻研,经受了普通人难以经受的痛苦,才慢慢拨开云雾见青天的。
而且一路走来,小心翼翼,从不张扬,始终保持了最初的精益求精的姿态,用户至上的产品理念。
他们是幸运的,但他们确实付出了心力,我想这也是他们应得的。
移动梦网胡乱扣费,QQ付费注册,QQ秀,Q币,QQ群,试水网游领域,新闻门户……
这一切或对或错的尝试,慢慢进化出了QQ成熟的样子。
在资本的推动下,在长远考虑下,腾讯走上了上市之路!虽然那时候的腾讯,在百花齐放的互联网企业中还十分不起眼,但是有眼光的人却看准了它。一个个优秀人才加入腾讯,为腾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比如高盛的刘炽平。
在他为腾讯筹备上市期间,对这个公司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被这群创始人的热诚和用心打动,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加入了腾讯,为后续腾讯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创业阶段时间线:
1998年11月11日,腾讯正式成立;
1999年2月10日,QICQ发布;
1999年10月,深圳第一届高交会上,腾讯第一次用企鹅代表企业形象出现,并大获好评(企鹅公仔被抢光);
1999年11月,OICQ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100万,同时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
2000年4月,腾讯抓住救命稻草,完成融资;
2000年8月15日,成立不久的深圳移动与腾讯签订了“即时通——移动OICQ”业务的试运行协议。约4个月后,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
2000年8月,QQ的页面上第一次出现了旗帜(banner)广告,但尝试效果不好;
2000年11月,腾讯推出了名为“QQ俱乐部”的会员服务,会费为每月10元。效果依旧不好;同时腾讯尝试做企业服务,效果仍然不理想。3年后的2003年11月,在经历了6个版本的升级后,腾讯宣布免费的BQQ“试用版”用户已经达到了7万家;
2000年11月,腾讯推出QQ 2000版本,OICQ被QQ正式取代,原来的www.oicq.com域名也被放弃,代之以新的www.tencent.com。
2001年2月,QQ的每天新注册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00万,腾讯服务器不堪压力,开启收费注册,被骂的很惨;
2001年5月,QQ的注册用户达到1亿
2001年6月,MIH正式入股腾讯,且因“移动梦网”业务的开展,腾讯在财务报表上第一次实现单月盈亏平衡;
2002年3月,宣布将推出“QQ行靓号地带”业务,出售QQ号码使用权;
2002年3月,会议上无意讨论的“Q币”萌芽;
2002年8月,QQ新版本中,用户可以自主建立QQ群,比Facebook要早18个月;
2002年9月,“QQ行”号码正式向全国用户发售,每月收费2元,免费号码和一次性号码申请基本停止发放;
2002年9月,马化腾受阿里巴巴的马云之邀,去杭州参加第三届“西湖论剑”大会,这是他第一次在全国性的行业领袖论坛露面;
2003年1月24日,QQ秀上线试运营,Q币的用处逐渐显现;
2003年3月,QQ秀正式上线,同月腾讯在上海组建成立游戏运营事业部,但第一次试水网游,以尴尬的结局告一段落;
2003年6月,马化腾如梦初醒,决定重回免费之路;
2003年7月,由40多人组成的网站部成立了,曾经在网易和TOM在线担任过内容总监一职的孙忠怀被招揽进腾讯,他与翟红新一起被任命为网站部的总编辑和总经理。编辑中心被设在了“离新闻源最近”的北京。仅3个多月后,网站内测;
2003年12月1日,腾讯的新闻门户网站便正式上线了;
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期间,腾讯第一次将QQ流量导入www.QQ.com;
2004年10月,腾讯网全新改版,提出了“青年的新闻门户”的新定位;
2004年6月16日,股票代码00700.hk的腾讯公司正式挂牌上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