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庭和工作

作者: ThoughtWorks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8:12 被阅读190次

国庆期间看了一部电影《找到你》,片子的名字让人想到拐卖儿童的故事,但它讲的是身为人母的现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image

(图片来自电影《找到你》宣传图)

片中姚晨饰演的职场妈妈李捷尤其能给职场女性带来共鸣,她是位律师,又是位母亲,职场上拼死拼活,生活中尽全力给予女儿耐心和爱心,尽管已经很努力了,但先生说她不像个女人,离婚的过程中极力和她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保姆也说她不配做母亲,并偷偷带走了她的女儿。

故事讲述了她白天坚守职场,晚上发现本已失火的后院再遭遇重创,她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 她的女儿,从而走上了寻找女儿这条既奔溃又绝望的道路。

影片讲出了现代女性挣扎在职场和生活中的不易和心酸,再真实不过。

image

作家柏邦妮曾经在《奇葩说》中讲到,从1949年平权运动之后,女性被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要解放女性出去工作,妇女能顶半边天,看起来女性的地位确实提高了,但这并不代表高枕无忧。

因为女人都已经出去工作了,男人却并未回归家庭。并且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内核还是很保守传统的,于是很多女性等于是在做两份工作(职员&妈妈)。

姚晨也在星空演讲中讲到这个话题,她说,

“每个人都问我,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但从来没有人问我的先生,他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答案不言自明:因为他不需要平衡”。

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太快,女性在职场中快速崛起,但是社会观念还没有准备好,支持女性职业发展的条件还没有准备好,大部分的职场女性,只能选择左击右突,恨不能生出双翼,做个三头六臂的超人,来应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甚至多重的挑战和压力。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正如影片结尾所说的,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

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太高,无论怎样选择,女性都被推到了史无前例的尴尬境地。

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件事情上,很难找到答案,也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平衡。

01 平衡的背后,是间歇性的奔溃

16 年8 月,我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很多同事对我说,我看上去很不错,和生孩子之前没有什么两样。

我也暗自窃喜,身材已经恢复了,对工作的热情也没有减少,周末的时候还能抽身参加培训,总之是状态在,精力在,战斗力也在。

我还曾想过,生孩子之前所有的担心都没有发生,原来生孩子也不过如此,兼顾工作和家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平衡很快就打破了。

image

10月份,我去成都出差,周六晚上处理完工作,订了周日早上第一班飞机回北京,当时住的酒店在郊区,记得从酒店到机场的路上,我印象中车窗外的视野全是黑的,因为距离天亮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而我之所以订那么早的航班,是想早一点,再早一点见到刚满 6个月的小朋友。

飞机在北京刚降落,接到几通电话,有关于工作的,也有来自家里人的,归心似箭的感觉,提着行李迅速去了趟洗手间,挂了电话顺手把手机放到了厕所里面的台子上,起身离开的瞬间突然意识到该泵奶了,匆忙中全然忘记了放在那里的手机。

到了哺乳室才想起手机落在洗手间,急急忙忙回去找的时候,早已经不见了。

那一刻,我的大脑进入了慢镜头放映的模式,身边不断闪过的身影,形形色色的面孔,他们在我面前出现,又消失,我站在人群中,仿佛和这个世界失去了联系,无助又麻木。

后面的过程很繁琐,找人借电话挂失所有可能会带来损失的卡片,找机场的工作人员、警务人员,过程曲折但流程少不了。

最让我心痛的是丢失了手机上的东西—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的照片,作为一个母亲,一想起那些珍贵又可爱的瞬间再也寻找不回来,内心被掏空的感觉,撕裂般的疼痛。

在等待着工作人员来了解情况的时间里,我坐在机场冰凉的地板上,沮丧又绝望,许多人的脚走入我的视线,又渐渐走远,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就在那一刻,我打定了主意,取消了三天后的出差,尽管已经为那次出差准备了些时日,但我不得不放弃,我需要处理手机丢失后带来了各种麻烦和损失,需要重整一下旗鼓,也需要时间喘口气。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了,现在想来,细节还历历在目,尽管后来我吸取了经验教训,及时备份手机上的照片和重要信息,但一想起丢失的那些宝贵瞬间,还是会遗憾和伤心。

有了孩子之后,有时你会感叹岁月静好,再大的辛苦和劳累在你见到那个小人后都会觉得不是事,但你也会遭遇一些事情,工作量陡增了,加班熬夜出差了,孩子生病了,自己倒下了,这些间歇性的奔溃让你无法平衡,也让你懂得了平衡是不可持续的事情。

也渐渐体会到了,为母则刚才是一个母亲成长的见证。

image

02 平衡的背后,是无法安放的亏欠和负罪

《向前一步》的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因为自己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保姆在照看孩子,偶尔自己有了闲暇想陪伴一下孩子时,却发现孩子有了诉求,第一时间求助的是保姆,而不是身为母亲的自己,所以她既失落又有负罪感。

很能体会那种心情。

我发现和家里的小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在他的世界里,一旦有需求,默认选项必然是妈妈,但出差时间长了,即使回到了他身边,他也会一时改不过来,喊完一圈身边人的称呼,意识到妈妈离自己最近,最后才纠正回“妈妈”这个称呼。

对他来讲突然意识到妈妈在身边,那是一种欣喜吧,对我来讲则是一种内疚,因为能想象得到,当我不在的时候,他喊妈妈但找不到的那种失落。

有时候,即使身在北京,因为工作的需要,也不能天天陪伴他,今年七月份做了一个北京的项目,但客户所在地离家很远,考虑到每天通勤的压力,干脆住到了客户公司旁边,周日晚上离家,周五晚上归来。

一个周日的晚上,我约好了车,先在楼下陪他玩了一会,一边也等待车子来接我,车子来的时候,他玩的正在兴头,突然就发现我上了车,和他说再见,他傻傻的还没有反应过来,车子就开走了,我一直记得他愣愣瞅着我离开的小眼神,在车上想了一路。

到了酒店,先生在电话中告诉我,我离开后,小朋友就一直不开心,整个晚上也没有高兴起来,挺失落的样子,一个两岁多点的小朋友,已经有了喜怒哀乐,也还不知道掩饰情绪,在他天真的世界里,或许还想不明白前一分钟妈妈还在和他愉快的玩耍,后一分钟就在自己面前消失了。

想起他的这份失落就觉得自己很残忍,即使再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都抵不过心中的亏欠和负罪。

经常想起同事说的话,“在家陪娃的时候,觉得自己对不起工作,在单位加班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对不起娃”。

我也有同感,不能平衡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个罪人,选择什么都是错。

所以也经常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我们又因为什么选择成为母亲?

《找到你》这部片子在结尾有这样的回答:事实是,因为努力工作,我们才有了选择的权力;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残酷。

我自己的答案是,孩子让我们参与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让我们有机会再经历一遍童年和青春,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和欣赏,也让我们懂得了奋斗的意义。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性在做了母亲之后虽然会觉得自己辛苦,却极少有做了母亲的女性后悔选择生孩子这件事情,当然也包括万千的职场母亲。

image

片中还有另外两位女性的故事:

朱敏,为了孩子放弃职业的高知女性,回归家庭后遭遇丈夫背叛,却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在法庭上无力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孙芳,底层农村女性,遭遇丈夫家暴,为了挽救身患重症的女儿,竭尽所能的赚钱,从事最低贱的工作,最终也没有能够留住女儿的生命。

三位女性,一个在疯狂的找孩子,一个在绝望中救孩子,一个在不要命的争孩子,她们没有一个人能体面的做母亲。

看完片子,内心挺沉重的,走出影院,回到现实中来,长舒一口气,想到片子之所以感人,在于它反映了真实,它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别人的人生,了解了更多的女性。

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最后,愿所有的女性都能在认清了社会的残酷后依然热爱生活并且全力以赴,愿我们能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善意,也愿社会能对这个群体温柔以待。

文/ThoughtWorks 陈庆敏

相关文章

  • 孩子、家庭和工作

    国庆期间看了一部电影《找到你》,片子的名字让人想到拐卖儿童的故事,但它讲的是身为人母的现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图...

  • 家庭和工作

    回顾一下今天的行程,总的来说就是行驶在路上,做了一个小单子,顺便增进了夫妻感情,虽然没有像之前那么忙碌,不过总归是...

  • 家庭和工作

    原来家庭和工作不得不选一个的时候,真的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一个发展中的游戏公司,被大佬重用,事业上升期,月薪10...

  • 家庭和工作

    跟一个同事一起吃午饭,不知不觉聊起了妈妈经。她有两个孩子,生了老大之后她就从学校辞了职,等老二两岁进了幼儿园她又回...

  • 家庭和工作

    今天我的心情有一些复杂。 下午的时候老公打来电话。我能听出他对我的不满意,他说自从我换了新学校,基本就没回过家,一...

  • 云轻 | 图卡02不是“or”(选择)而是“and”(并列)

    人生就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生孩子”还是“出国留学”,“工作”还是“家庭”...... 为了成全孩子和家庭,女性往...

  • 工作家庭孩子

    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每天忙的焦头烂额,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完成,工作上的压力无处释放,家庭的气氛动不...

  • 家庭和孩子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想必然需要一个完整家庭作为依托。 孩子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者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

  • 孩子和家庭

    一个人可能永远不知道温暖和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永远不懂孩子内心的想法,他们也不想试图理解,他们只想让...

  • 家庭和孩子

    有些家庭治疗学者认为,很多心理问题皆出于个人的发展阶段,与家庭的发展阶段不能配合。其青少年时期,家庭的成长往往比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家庭和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wc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