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344399/20341041a0707882.jpg)
无论“9073”还是“9064”模式,其中居家养老的老人都是90%,养老大头儿还是居家,这也符合养老的基本盘。既然居家养老是大头儿,那么居家养老最安全吗?当然也不是,居家养老也有风险。
一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程度低:适老化改造的主要目的是让老年人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日常活动,满足日常生活便利性需求,比如更轻松地进出卧室卫生间、使用厨房、上下楼梯、打开门窗等等。但是居家适老化改造没有标准,大家都是根据需求改造,更多是“凑合型”,哪里需要改造哪里,都是小打小闹。
事实上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必要的安全防跌倒设施,如加装防滑地板、必要的扶手、更换里外可以双开的安全门等。调整必要的室内空间结构,比如降低厨房台面(因为人老了之后就会驼背弯腰,身高自然降低)、扩大门口(方便轮椅进出)等。
二是家庭智能化设施缺乏:尽管互联网科技很发达,但是一旦涉及到老人使用,这些技术似乎都失去了活力。作为子女或者照护者,还是要借助于智能互联网设备提升照护水平,尤其对于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人来说,更凸显必要。比如安装智能门禁门锁、红外线智能监控、智能灯光开关、智能燃气电力监控阀门、智能窗帘、远程摄像头监控等,这些可以让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也可以避免生活中不必要的小麻烦。
三是家庭所在小区缺乏养老设施:虽然说是居家养老,这并不意味着老人天天在家里呆着,老人需要进一步扩大生活半径,需要到社区进行活动。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但是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就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儿,需要社区、街道,甚至是区县政府全力推进才能解决,否则老人依然被局限在家庭里进行养老。比如老楼需要加装电梯,这就需要政府全力推进才能实现,社区养老小饭桌也需要街道社区共同发力才能实现,社区防跌倒设施和日渐照料活动室,这都是需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更重要的是养老志愿者的积极引入,方便老人获得及时救助才能变成老龄友好型社区。
四是居家养老缺乏专业人员照护:养老产业发展到今天,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护理员都是短缺状态,所以居家养老的专业照护人员更是寥寥无几,目前都是保姆在照护,或者是退休的子女在照护,根本谈不上任何专业照护。政府不断培训养老护理员,更需要培训照顾老人的家庭子女,既减轻政府负担,也强化养老意识,更解决了居家养老照护的难题。
五是缺乏精神慰藉:老人最怕的是孤独,一旦居家养老开始,也就意味着老年人开始独自生活,与社会“隔离”的开始。所以社区可以组织安排一些老年人活动,比如开办老年大学、组织老年兴趣班,这都能够在精神文化需求、社交需求、价值需求等方面充实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不至于枯燥乏味对未来生活充满阳光气息。其实这是减轻政府和家庭负担,我们要算大账,不能算小账。
居家养老必不可少,以上五方面的劣势只是其中几个方面而已,其实还有更多,只是共性没有那么强,比如助浴、陪诊。我们在关注机构养老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居家养老这一块大蛋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