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节关于零食的项目课,第二次探索,基本上用了全结构化的架构,没给孩子太多个人探究的空间。有时候真的觉得很难把握这两端的平衡,一端是结构化的精心设计的学习体验,设计得足够好就能让孩子很嗨,其实真的不太难,而另外一端是非结构化的探索、生成、涌现和建构,理想状态下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自主学习,但是对于教师能力和知识量的储备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实往往会垮塌。但是探索式学习的诱惑太大,让人一次又一次忘记失败的教训,试图接近理想中的学习图景。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今天孩子们出奇多,竟然有10个,围满了桌子。大部分孩子都很可爱,可爱的意思就是没有暴露他们无序和破坏的本能。万绿丛中一朵花,竟然只有一个女娃,异常天使,原谅我真的要用天使这个词形容。可能是第一次见面,初到一个新的集体,还抱有一些试图取悦成人的乖巧,难说之后会不会释放天性。我好像总是对孩子心存戒备。还总觉得他们的听话都是假装的。当然如果学前教育足够自由开放,真正意义上的有序和专注也是能实现的。
今天的课有点像种子搜索,充分设计的结果就是,孩子探索得空间也是被设计好的,而且很充分,很有序,连最无序的孩子都能收编,这是给力的课程结构,作为老师,之一,体验是比较不错的。这算不算有意义的学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的,但是这是不是理想中的学习,恐怕还有点距离。
有时候我知道自己对孩子太没有耐心了。没有耐心等待他们现在还不能自己学习,自发探索。
在自我介绍的环节,每个人说出自己的食物名字,GG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酝酿才能说出一句话,看着他努力的样子很棒,因为那确实是突破和成长的时刻。也是我们希望为孩子们增加对自己的积极认知的绝好机会。当然,有时候一些孩子会经历失败,这也是同样难得的成长时刻。当用这样的视角看待每个人的际遇,就会淡然很多,对自己也就不再过于苛刻了。只是要做到像Y那样天使一般的啥都不担心,没有信仰仍然是很困难的。
做观察记录的时候,CX一上来就问这个学习单要不要批,我愣是听了几遍都不明白这P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恍然大悟,告诉他当然不批了,这个是你们自己学习的过程记录,为什么要批。心里也着实心疼了一下孩子,学习似乎总是跟紧张和恐惧相伴,这样还有什么乐趣。
CX不止于此,他发现了墙上贴着的托管班的时间表,就说这里的托管比他参加的有意思多了,他去的那个就只能写作业,而这里有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Y说的需求确实存在。他说这话的时候,我感到ZQ闷声没有吭气。也许是性格,也许是心智成熟度不一样,ZQ上的也是只能写作业的托管班,但是他有自己的主意,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三年级的F、CX,一年级的ZQ、BQL、XG、DG,学前班的QKL、KL、G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