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自主预习检测效果。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用想象画面、看图等方式,从诗人王昌龄的诗中看到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节课,我们走进南宋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走进陆游忧国忧民的心中。
师:谁来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生: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主要作品《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跟老师一起读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晓是天亮的意思。诗题的意思是秋天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读诗。
二、讨论交流、质疑解疑。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认读字词。千仞、五岳、摩天、遗民。
再读古诗,我们回忆一下遇到一首新的古诗是怎样学习的?
生:借助注释,弄清重点词的意思;把词的意思串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学习古诗,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指什么?
生:这首诗描写了3万里河和五千仞岳,3万里河指黄河,3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仞是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也形容很高。
师:你真会学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
生: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波涛汹涌,浩浩荡荡。
师: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
生: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检测:诗中的河指的是黄河,岳指的是西岳华山。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可爱。板书:山河壮美
师:面对壮丽的山河,我们是多么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自豪读这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读古诗,你又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
生:悲凉、悲伤。。。一个“泪”,体会到诗人伤心欲绝,痛断肝肠。
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
生:美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我搜集了资料背景: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进攻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的昏君和贪官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呢?板书:失地未收
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或听到老百姓怎么样了?
生: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师:“尽”换成“滴”或“流”字,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生: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流要深。这两句诗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老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苦难深重,悲痛万分,写出了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不满。诗人在这里既表现了遗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痛苦和希望。更表现出对南宋朝廷的控诉。板书:悲痛失望
三、拓展训练,巩固落实。
再读古诗,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移民的描写,表现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编者为什么要把从军行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放在一起学习呢?
生:1、相同点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2、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我们阅读时,要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内心。
总结:这两首古诗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板书:忧国忧民
山河壮美,失地未收
悲痛失望,忧国忧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