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坛掌故全书》中读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来说说“不因人热”的梁鸿。
东汉的梁鸿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去世后家境渐贫,但他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后被推举进太学深造。太学里有不少富二代瞧不起他,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富二代们放在眼里,就连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友好地请梁鸿用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说罢,把灶灭掉后重新生火煮饭。
汉代刘珍《东观汉记·梁鸿传》中的原文是:“(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梁鸿的高傲在当时的环境下算是优点,放在现在不行。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合作与分享,工作上过于独立不完全是好事;二是这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潮流。当然这是题外话,用现在的观念去评价过去本来就不厚道。
回到主题上来,进一步的资料显示,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某篇文章中将孟光排在历史十大“丑女”第四位),在霸陵山隐居起来。后来名声在外,屡被世人打扰,于是由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往人烟稀少的关西。途经繁华的京都洛阳时,因做讽刺诗《五噫歌》触怒龙颜,又逃往齐鲁。后朝廷仍以入仕为条件方赦免其罪,只得又南下到吴地栖身。死后主家将其葬于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冢旁,觉得二人一为壮烈之士,一为清高之士,应该可以泉下做伴。
说起来,梁鸿只在晚年潜心著述,成书十余篇,而其存世的作品只有收录于《后汉书》本传里的3首诗,即《五噫歌》、《适吴诗》和《思友诗》。所以,要想多了解梁鸿其人的事迹及影响,还得从其他史书里找补充。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中国农村过去的幸福标配,梁鸿占全了。梁鸿贡献了“不因人热”的成语,其丑妻孟光则帮他又留下了“举案齐眉”的成语。
南朝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中写道:“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梁鸿晚年在吴地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时,起初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后来,伯通见梁鸿每当干完活回到家,妻子都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于是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也不再干那些杂事。
中国历代都不乏有才有德的丑女。关于孟光,也有一些小故事。她在嫁梁鸿前,可是拒绝了不少有才有钱或有样儿的求婚者。
有一个落魄书生饿昏在荒野,被孟女(孟光是梁鸿为其取的名字)发现后背回家救醒,疗养月余康复的书生对其渐生好感,也不介意孟女的外貌,可欲求婚时却被孟女数落了一顿:“你们读书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处请托权门。得意时,正眼都不瞧我们;失意时却饥饿不能自存,还痴心妄想娶媳妇呢?我如果在这时候答应你的求婚,人家会说我趁人之难。你还是不要这样打算吧!”书生只好答谢她的救命之恩,怏怏而去。
此事一传开,乡里大为震惊,都佩服孟女的侠义,不少人前往求婚。当地一财主的儿子求婚也被孟女拒绝后,顿生羞恼,指斥道:“我上门求婚是抬举你,凭我的财富,找一个漂亮媳妇难道还成问题吗?瞧瞧你那模样。”孟女毫不示弱,针锋相对:“有钱就财大气粗吗?模样丑是天生的,你有钱或许能买到‘俊’的,可就是买不去我这‘丑’的。”
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决定来碰碰运气。他尽量打扮得儒雅一些,装出斯文相,登门求亲时一见孟女就开口夸赞:“久闻姑娘高义,实在佩服!”孟女莞尔一笑:“高义怎比高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哪里值得您如此称道?”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悻悻地走了。
这后面的故事很有民间文学的味道,很多是网上“搬”来的。仅供诸君闲暇时一阅,请包涵咱的“生搬”之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