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从电影《湄公河行动》出发纯属个人见解的观后感,只为分享,无任何考究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1、标题我想了很久,最终敲定在缉毒犬哮天身上,因为哮天是整部影片里最讨喜却又最具备槽点的角色。它是一只比利时马连莱牧羊犬,天生机警,又训练有素,执行任务时敏捷威武,空暇时跟蜥蜴兄大眼瞪小眼也有几分呆萌可爱,多么讨喜的人设……啊狗设。但这个角色真是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前几次任务就不说了,即便有稍稍夸张也不碍事。但最后一次,哮天排雷的镜头里,即便使用的是绊发雷,地面上一米爆炸,炸死那几个毒佬的时候倒是清晰地看出来跳雷,可哮天排雷时又出现了地面爆炸的场景,让我不禁疑问,这到底是绊发跳雷还是地雷……故而感觉哮天排雷的情节有些牵强,英雄色彩塑造的过于刻意。另外,哮天的死,也有几分无理取闹的意味。一只短距离奔跑速度远超人类的牧羊犬,却中了身后几十米开外飞来的乱弹,死在了先头。当然,它仍旧是英雄,只是在电影情节的设计上,它死的太苍白了,遗憾。不过还好,方新武提前对哮天敬过了礼,不然又多了一份遗憾。
2、除却哮天排雷以及牺牲这个情节外,另一个槽点就是毒佬们中弹的场景了。真的没有必要让血包喷的那么明显,难道缉毒队枪枪都打在敌人的大动脉上不成?即便远远看去没有血,只要敌人倒下了,观众们也知道他死了。那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热度的血包,还是留着多喂几只蚊子来的实在点。
再见,哮天3、我吐槽了两点并不是想说,这部片子不好,相反,正是因为它好,才要欲扬先抑。
电影的开场颇具气氛。悠长的河面上,两艘渔船缓缓前行。两岸广袤的绿野,宁静而又神秘。
船工问,为什么叫这里死亡角。
老船员回答,因为三不管,犯罪的黄金地带。但愿这次不要出什么事。
原话记不得了,大致是这样的意思吧。而这最后一句话,偏偏就是“出事”的前兆。
果然,陆兴八号上,大概是船长一类的人物发出了后退的指令,并立即通知另一艘船。可还是没躲过去。一行十三人全部被击毙,捞上来时,尸体的效果颇为逼真。不论是船员、河流还是随之而来的黑幕都造就了一种肃杀的氛围,对于下文的期待感飙升。然而之后从四国会谈到任务指令下达,其实对于电影剧情来说没有什么必要,对于还原事件真相来说又有点局促,但总归还是在一开场就体会到了“还原事件”的心意。
再见,哮天4、追捕行动展开了。原案件中,据说对糯卡实施了四次抓捕才最终成功,而电影中真正针对糯卡的抓捕行动只演绎了一次。时间有限,可以理解,只是难免觉得不太充分。
在行动小组与毒贩以及中间人来来往往过招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一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出来的嫌犯被仇人灭口之后高刚爆的粗口,二是拼死拼活抓住占蓬后方新武开的决绝的一枪。这两个画面给我的感受是,无关国家,无关正义,而是出于信念,简单而直白的信念。这是以往的大陆电影中少见的情节。
再见,哮天5、《湄公河行动》的另外一个突破点在于,它没有过多的渲染缉毒警牺牲的画面。或者说,没有过多的渲染任何死亡。一颗子弹,一场爆炸,没有吐血不止地交代遗言,也没有抱着尸体痛哭流涕。反而是郭旭的截肢让郭冰这支铿锵玫瑰展现了难得的柔弱。还活着,有希望,才有力气悲伤,或承载别人的悲伤。若是死了,就将眼泪化作力量,将嘶吼化作信念,支撑着自己。只是……抓住占蓬后,方新武那一枪开出来,大概将自己的信念和力量燃烧殆尽了,那时已经奠定了他壮烈牺牲的结局。若不牺牲,恐怕又要陷入道理还是情理的两难局面中了。
再见,哮天6、也许是因为在看电影前就看了一些评论人的分析,导致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被限制住了。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所谓的电影效果上面,反而忽略了它想要传递的精神。直到电影的结尾,高刚从机舱里走出来,抬头仰望的一刹那,我才惊醒,我是被某些影评的怪圈套住了,开头的两个槽点就是证据。
《湄公河行动》的主题不是毒品,不是缉毒警,更不是什么国家大义。它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已经发生了的、广受关注的、又让人愤然不平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一切,或者说《湄公河行动》整个剧组想要通过这个故事所表现的一切,一切人物,一切关系,一切精神,只能由观众自行理解和体会。
就在高刚抬头仰望的一刹那,从他的眼神里,我体会到了。不是任务完成的释然,不是战友牺牲的缅怀,而是随时准备着下一次出征的使命感。对于缉毒警如是,对于卧底们如是,对于剧组媒体人们如是,对于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们,亦如是。
这就够了,没白来一趟。
7、好好地说一句,再见,哮天。
再见,哮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