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升随笔》/经论

作者: 六月儿23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09:43 被阅读0次

念经,一般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信教的人大多念经。

  但是也不尽然。去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只有师傅唐僧念经,三个徒弟只参加取经,并不念经。鲁智深这个和尚,只见他吃肉喝酒打抱不平,也不念经。

  念经一般都念出声来,和咱们现在说的朗读差不多。《朗读者》实际上也可以叫《念经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一定信教的人才念经,所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念经。你看,我们读书,常常说读经典。经典也是经。

真正的经,都难念。唐僧和徒弟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回的经,认识的人极少,过去唐僧认识,到了现代恐怕只有季羡林大师等为数不多的人认识了。所以人们都说,真经难念。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为什么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本地和尚就不行?思来想去,大概是:许多人存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只有对外边来的东西才崇拜,外来的和尚念的经一般听不懂,越听不懂的东西越令人感到深奥。反正好经都不好念,好念的似乎都不是好经。

流传极广的一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大家还是小家、富家还是穷家、皇帝的家还是老百姓的家,每个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是这个难念的经有大有小,有多有寡而已。谁要吹牛说他家里一点难念的经也没有,一切都顺顺当当,平安无事,你千万不要相信。

  举目瞭望世界,全是难念的经。欧洲、亚洲、非洲、澳洲、美洲都遍布着难念的经。这一本难念的经,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念了一点,另一本难念的经又摆在面前,真是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难念也得念。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在念经中度过的。而且这中间有好念的经,也有难念的经,两者相较,难念的经多,好念的经少。

 考验一个人的本事,就看你能否把难念的经给念下去。

经书难读,想读懂,读透,读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把难念的经念下去,才有可能得到真经。

相关文章

  • 《郑洪升随笔》/经论

    念经,一般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信教的人大多念经。 但是也不尽然。去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 《郑洪升随笔》/借脑子

    当郑渊洁父亲参加一次节目录制时,被问及如何读书自学时,郑老的体会是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借脑子“。 为了让大家明白如何...

  • 《郑洪升随笔》/门前清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争取“门前清”。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靠外援和别人的施舍。过日子。既不啃老,也不啃小,...

  • 《郑洪升随笔》/方法论

    方法是什么?方法是门道,方法是钥匙,方法是捷径,方法是过河的桥,方法是通天的道。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

  • 郑渊洁:做父亲的只能对孩子做一件事

    郑渊洁最近跟父亲郑洪升一起参加了综艺节目《朗读者》,在节目中他与父亲郑洪升浓浓的父子情感动了许多人,为自己和父亲吸...

  • 《郑洪升随笔》/写作的三点体会

    郑洪升老师在微博上写了众多文章和随笔,谈及写作,他的观点是:人人应该写得一手好文章,不一定是上报刊,也不一定要出书...

  • 随笔

    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 在郑洪升的影响下,郑渊洁对自己儿子郑亚旗的教育,也沿袭了“身教法”。 “我以为...

  • 关于早起

    郑渊杰的父亲郑洪升,每天都经常早起,他是早起的受益者,谈及早起,他说: 世界是纷杂的。人生活在无穷无尽的干扰之中,...

  • 风斯在下(原创连载399)

    “姑娘,这位就是我们郑东家,有事请和他讲。”伙计态度恭敬。 “某郑洪,请问姑娘是如何知道我们布庄要转租的。” 郑洪...

  • 父与子

    作者/郑渊洁 朗读者/郑洪升 郑渊洁 父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世界真奇妙,到了这个年龄,我的思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洪升随笔》/经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cd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