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和一代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现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上一分钟还觉得自己很年轻呢,下一分钟就觉得跟不上新一代的思想了。
越来越觉得和父母长辈越来越没话说,也不想说太多了。除了能说的来来回回的几句近况,一说就各自如各自入了死胡同,在同一片地方,却无法接通到彼此的信息。
也可能是都在刻意的回避吧,都不去提会让双方都不开心的话题,然后背后又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只是有时候啊,时间再长,过得再久,也解决不了存在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嫌他们观点迂腐陈旧,愚昧固执,他们觉得我们不理解他们,觉得所有的事都应该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
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会有沟通到无力的感觉,一次一次,一点一点,自以为的理解和包容换来底线一再的后退,最厚后反而一句话都不想说了,也逼的自己不得不反思。
同频的人才能有最高效的沟通,如果不是最初的亲情维系,如果你的父母只是路边街头的陌生老人,你会不会对他们有对等的心?
好像有点大逆不道了。可是事实上呢?
年轻人在快节奏的都市工作生活,老年人在家乡的土地上如同过去一般的作息。
所有的信息变化着,一方接受并改变着,一方接收不到,还保持着以前的思想,或许,这就是源本的问题所在吧。
一次又一次的说坚持,各大号上关于自律之类话题也是屡见不鲜。可是,说归说,真正自律的,能坚持的,还是凤毛麟角。
经常会看到一个论点,坚持做一件小事。意思就是说,很多人都是本末倒置了。多数都是急于干大事,对于一些小的事情不屑于去做,也不愿意去做。而实际上,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细节做到淋漓尽致的人才是最厉害的。
时间不偏不倚,对每个人都一样。一个人一件事的专业程度,很大部分的决定了他的位置。
前几天记得看到一个个人号上发表的关于坚持的文章时,下文有评论说:坚持了就会成功吗?当时作者是这样回答的:坚持后再说好吗?
一件事被反复的讲,总是会使人厌倦。可是不经常说说,怕是会真的就忘了。
毕竟,懒惰可是不需要培养也不需要坚持的。
晚上收拾衣服的时候,看到了W先生的日记本。从远处看去,上面尽然蒙尘。
有点无言。
当初建议他写日记,看看坚持一段时间后各自会不会有一些改变。
现在,就只有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了。
有想偷懒的时候,有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当然,也有高兴的时候。
有种日记写成天气预报的感觉。
一连几天都没好好写成一篇像样的日记。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时间拖的太晚了觉得熬夜不好,就草草了事了。
今天还是一样,一样的晚,而且,又熬夜了。不过还是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态度。
子日三省,自己却是几日才一省。省时,还是同样的错误,不争气明知故犯。
之前也没少说过自己拖延的毛病,却都是想到的那几天会好一点,过后就会又如常。
总是会因为每天发生的一些事而被影响,整体看看时间管理的差,自律性说了无数遍了也没见好。
常立志的人都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