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美人薛宝钗
薛宝钗 摘自网络图片《红楼梦》中最耀眼,也是作者最刻意描写的两个女性形象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读者对她俩的褒贬争论至今不曾中断,我认为她俩都是美丽的形象,都是作者喜爱之极又为其不禁悲泣的人物。
林黛玉是悲剧人物,可我认为薛宝钗更可怜,更可悲,更令人为她掬一捧泪。因此,在薛林二位之中,我更倾向于薛宝钗。
历来读者对薛宝钗的评价是“会做人”,“封建主义的卫道士”,“虚伪,冷酷”等等,我对此看法并不十分赞同,下面试述我的看法。
我认为薛宝钗的“会做人,虚伪,冷酷”等都是有着深刻的环境影响、时代因素和社会根源的,又是通过她自己的特殊遭遇和独特个性表现出来的。
薛宝钗出生于封建社会的清王朝,是富商兼诗书之家的千金小姐,从小便受“四书五经”的思想熏陶。只有小时因贪玩偷看大人们的禁书,到后来也是“打得打,骂的骂,烧的烧”的“全都散了”。可见,宝钗并非生下来就是一位维护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只是日后的生活道路令她不自觉地成为了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维护者。
当时的清王朝统治者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视为“小说淫词”加以销毁,而一味地推行孔孟之道和朱子理学中的“三纲五常”,这无疑会对生活在其中的宝钗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使她自觉地宣传这一思想。
有一次,黛玉在行酒令中脱口念了《西厢记》中的句子,事后宝钗便谆谆教导起她来,令黛玉“羞得满脸通红”。宝钗的这一自缚又缚人,成了典型的封建主义的卫道者。
宝钗不仅自行孔孟之道,也看不惯宝玉的贪顽,劝他多学些“仕途经济”的书以求发展,然而这却碰了个大钉子。宝玉非但不领情,反摔书悻悻而去。有人就此赞扬宝玉的反封建壮举,贬斥宝钗,我却不认为宝钗到底哪里该遭贬斥?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贾府中最受宠的公子——宝玉,难道她不希望感情有个更好的归宿吗?她盼望着宝玉“走正道”,将来继承贾府的家业,光宗耀祖,就难道不是一个女子的真实思想吗?她希望宝玉有出息,也使自己脸上增光,这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就现代社会来看,女性不一定要借丈夫来光耀自己,性女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这是现世的理论,而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宝钗,作为一个少女,社会怎能给她成就事业的机会呢?若想光耀自己,就势必要嫁个好丈夫,嫁个熟识“仕途经济”之书的男人,企望有一天能光耀门庭。
况且宝钗是一个富家千金,在当时的社会,他不可能嫁一个农民或一个小生意人,在她整个儿的生活圈子里,能令她生起男女之情的就只有宝玉,而宝玉又是那样不争气!让她怎能不去苦口婆心的劝勉宝玉呢?
诚然,在后世读者看来,封建社会正日趋衰落,个人学习“仕途经济”走上官场,也是尔虞我诈,也是无力挽回社会进程的大趋势。当时社会黑暗,官场黑暗,一切以人情和银子了事,甚至打死人也不例外,学这些“仕途经济”又能有什么出路呢?
但是当时的宝钗并看不到这一点,她的头脑中只有封建思想中的“正道”,这是她个人不能看透社会本质的缺点所致,更是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思想对一个少女的毒害之深、之重!这也正是宝钗的可悲之处。
“会做人”确是宝钗的特点。她初到贾府,不仅相貌令人们赞赏,她的贤淑品行更是令一家老小喜爱。有人说宝钗的“会做人”是虚伪的,但我认为虚伪也罢,不虚伪也罢,整个社会,整个贾府又有几许真诚与温情呢?
林黛玉真诚,她不是也为了老太太心疼宝玉就承认自己也有块玉,作了母亲的陪葬了吗?贾母是一家之尊,底下的人在她面前又有几个不装出笑脸,不阿谀奉承呢?独独宝钗虚伪不成?
偌大的荣国府,光婆子、丫环就有几百人,这其中有几个又是好对付的呢?主子欺压下人,婆子欺负丫环,连丫环也分个三六九等,待遇不同。如此庞大复杂的大家庭,谁能不夹着尾巴做人?就连家中的小祖宗宝玉不也曾挨过父亲的打吗?一个年轻女孩,随着母亲,哥哥来到这陌生的贾府,能不为日后留个立身之地吗?而这又怎少得了团结好一家上下,叫别人称道呢?因此,宝钗上到老太太、太太,下到探春、黛玉,甚至在丫环面前也极少耍主子的威风。
一次,宝钗过生日,当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时,她“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于是深得贾母欢喜。我想,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少女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合乎封建社会的做人标准,似乎难免就要“会做人”,否则她将站不稳脚跟,在大家庭中没有一席之地。
黛玉在做人上与宝钗正好相反,到头来还不是落了个死在异乡孤坟无依的结果。宝钗的结局并不比黛玉好,但至少贾府上下赞赏她。只是她的这一番“会做人”,让她成为了“贾二奶奶”,最终也是夫妻分散的结局,可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无道。不会做人的,会做人的,合乎封建思想的,不合乎封建思想的,结局都是个凄惨。宝钗黛玉都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她们的结局也揭示出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灭亡的趋势。
最能突出宝钗性格的怕就是她那经常服用的奇异药品了——冷香丸。且看这冷香丸是如何的由来——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1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12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秋霜1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
好一剂冷香丸,真真不枉“可巧”二字。冷香丸成为展示宝钗性格的道具,更寄予了作者的一层深意。宝钗的性格常常令人感到一种冷,而这种冷又常常表现为一种恬淡,一种朴素。在她的寓所“蘅芜苑”中,卧房好似“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有的只是园中的巨石和空气中流动着的冷香。
当金钏儿被王夫人的一掌打得投井自杀时,宝钗劝慰王夫人道“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
这件事儿,体现出宝钗冷的一面,她的这种冷是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冷,这也正是她的阶级局限所致。冷香丸像一道枷锁,使宝钗的身上带有禁欲主义的色彩。她爱宝玉却又不敢流露,只一心企望着“金玉良缘”的实现。冷香丸治愈她的病的体,却使她的心灵密封、麻木。
然而宝钗又毕竟是一位妙龄少女,她的心中也不可避免的燃烧起爱情的火焰。她爱恋宝玉,却有比谁都明白宝玉的心中眼中只有黛玉。当薛姨妈回家将她与宝玉成婚的消息告诉她时,她的内心不是狂喜,而是“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可见,宝钗早已意识到她与宝玉的婚姻不会幸福,然而她并没有作出任何反抗,仍是毫无怨言地嫁给了宝玉,过起了守寡的二奶奶的生活。
综上所述,宝钗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少女,又是一个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并不是天生“会做人”,而是因为她所尊奉的封建主义本质上就是虚伪的、做作的,因此她也不得不如此。
其实她本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她外表端庄美丽,内心麻木僵冷,深刻表现出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她需要的不是冷香丸,而是一颗对生活火热的心!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结局更为不妙。黛玉得到了宝玉的爱情,至死宝玉仍对她念念不忘,黛玉是带着宝玉的爱情走进坟墓的,也把宝玉的心带进了坟墓。宝钗虽然当上了“宝二奶奶”,看似得到了“爱情”,得到的却只是表面上的虚伪的一个名分,她得到了宝玉的人,却得不到宝玉的心,最终宝玉还是离她而去,遁入空门。
宝钗的命运是一场悲剧,她不自觉地维护着封建礼教有不自觉地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道者、牺牲品。她与祥林嫂同样是受着封建教条毒害的女性,为什么人们在为祥林嫂的命运悲泣的时候,不能对宝钗寄予深深的同情呢?
我还是更喜欢宝钗。
原稿1 原稿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