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觉睡醒天已黑,精神饱满的同时又有点自责,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间了,吃完饭来到自习室,已是人头攒动,灯火通明。看到黑娃和小娥在村外窑洞定居下来,黑娃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起早贪黑给人打孔洞,割麦子,最苦最累的活都抢着干,只为了供养自己那温馨的小家,给小娥一个好归宿,手头里攒了点余钱,便开始,翻新窑洞,买地,买猪,饲养小鸡,窑洞四周种满了小树苗,春节后气候回暖,都抽出了嫩绿的树芽,窑院里猪叫鸡叫生机勃勃,好不热闹,显示出一股争强好胜的居家过日子的气象,黑娃也渐渐成熟了,眼里透出沉静的豪狠气色,这股子干练和果决也注定了他日后的不平凡。读到淡泊名利,有大智慧的朱先生,在当时新旧军阀争相夺地征粮,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时竟然关起了白鹿书院,向县长请辞去编纂县志去了,召集了八个散落在各个县乡的同窗好友,抑或是他的得意门生,全是饱学之士,关学派至死不渝的信奉者,散落在村野灿若星辰而又自甘寂寞的名士贤达,仁人君子,品行端正,童叟无欺,常为邻里纠纷排忧调节,深受村民们爱戴。编县志让他们从日趋混沌纷扰的世事中脱离出来,投入到一个最适宜他们生存的土壤中来,白日里他们批阅历代旧志,质疑问难,订正谬误,删繁补缺,踏访民间,工作细密而又严谨,黄昏时分,漫步于原坡河川,或是纳凉于庭院浓荫之下,赏春景咏冬雪,谈经论道,相得益彰,好不惬意呀,完全脱离了周围的浮躁、混乱与肤浅。便愈发欣赏朱先生的通透睿智,忠实先生似乎对这个人物很是偏爱,对他丝毫不吝啬褒扬,但是笔触又不是很多,总是寥寥几笔,不显山不露水,让读着自己去揣摩朱先生到底是智是昏,是洞若观火还是胆小怕事。对前人能够将一些繁琐而又枯燥的事一遍遍坚持下去,甚至好几十年始终如一,有些虽迂腐,但心性之坚,令人佩服啊,我表示很惭愧,我连减肥这档子事嚷嚷了好多年也没做成,当今社会利益至上,虚浮急躁,但总时忘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我活了快三十年,一直没能将一件事坚持到底,估计死了也不能瞑目。还令我记忆深刻的便是白嘉轩这个角色,说他执拗不开窍,死脑筋,倒也是真的,在各个村忙着革命,攀附各种新势力,打压旧势力,批斗游行,或是打打杀杀时,他全然不为所动,依旧刨地,轧棉花,忙着安排农活,计算成本,起早贪黑干活,把日子过得浑浑全全,当旧势力卷土重来,邀请他做表率,给他恩赏时,他也拒之门外,照常过活,爱咋地咋地,跟我屁关系木有,但是要冤杀民众时,他却挺身而出,大义凛然。一切风波平息后,他积极组织村民修祠堂,补旧碑,负乡约,试图恢复到从前的模样。他骨子里不爱新事物,因循守旧,旧的东西让他欣慰踏实。从他反对女儿革命,将灵灵所在屋里,逼着她嫁人,就能看出封建旧俗在他心里盘根错节得多深,哪怕心爱的女儿也不例外,但他能称为一族之长,自然和他的魄力、胆识与心性分不开,对于他,我心里敬畏,却爱不起来,因为他像极了祠堂里的神像,一丝不苟,老派学究,冥顽不灵,哈哈哈。我现在倒是喜欢上鹿兆鹏这个角色了,明日再来写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