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学开口说话,用几十年的时间学说话的技巧,却要用更长的时间学如何闭嘴。

小明,虽然名字中有一个“小”字,但已经不小,人到中年了。
最近,小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会如何闭嘴越来越重要。
01
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真的无话可说,代表此时双方没有共同语言,并不适合交流,可以选择沉默。
以前,小明与人初见的时候,为了避免冷场,总会没话找话,而对方似乎也不是很感兴趣,敷衍几句就结束了,常常让彼此更加尴尬。
现在,小明学会了,试探性的抛出话题,如果对方不感兴趣,又不再提出新的话题的话,自己也不会再没话找话,而是选择闭嘴,选择沉默,给彼此宁静的空间。
02
在言语的交锋中,比如争辩和谈判时,适时闭嘴也是一种良策。
以前,在唇枪舌战中,小明从来不甘落后,你说一句我就跟一句,这样争执下来,常常是没有结果,反而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现在,当对方的言辞太过犀利,锋芒毕露的时候,小明会稍微忍耐一下,让对方继续说。自己则一边听,一边思考,等对方说的差不多了,气势也下来了,小明再发起反击,获胜的把握就更大了。
03
人微言轻时,沉默会显得你有自知之明
以前,小明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总爱主动发言,让大家看见自己的能力和优秀,结果虽然口头上得到了几次表扬,但都没有了下文和后续。
现在,小明学会了适时地保持沉默,显得沉着、稳重、有内涵,在需要自己发表意见的时候,再将谨慎考虑的想法说出来,一语中的,一鸣惊人。
04
沉默不是拒绝,但也是一种表态
以前,小明在不确定的时候,也一定要表态,明确说出行或不行,能或者不能。但匆忙间下的决定,往往会有纰漏。
现在,小明在不确定的时候,先不着急表态,不说话,保持沉默。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观察事态发展的趋势,和呈现的苗头,更加明了的时候,再去做最终的决定,避免了疏漏。
05
职场中,在关键的场合学会闭嘴
职场就是江湖,是一个没有刀光剑影,却又充满着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江湖。
以前,小明不懂得这些,在职场中不分场合的畅所欲言,结果落人口舌、被人排挤、丢了饭碗。
现在,小明知道要谨言慎行,说话之前过过脑子,不该说的话就学会闭嘴。
06
培养下属,要学会闭嘴
以前,小明刚开始带团队的时候,总是愿意对下属大谈特谈,事无巨细的谆谆教导。结果,下属都放不开手脚,事事请示、事事小心,搞得小明非常繁忙,甚至比不当领导的时候还忙。下属对于这样的工作方式也是怨声载道,成长有限。
现在,小明给下属布置好工作,明确了目标和要求后,就学会了闭嘴。过程中,很少插手和过问工作的情况。除非下属遇到问题,需要他帮忙解决的时候,他才会给与指导。这样闭嘴以后,下属学会了自己思考,独立的工作,能力提升的很快,小明也清闲了不少,可以考虑更高层面的问题,不用每日忙于细小的事务。
07
关系越深,有些话就越要学会闭嘴
以前,小明有什么话都和父母说,结婚以后和爱人说,有了孩子以后和孩子说,亲人们成了他情绪的垃圾桶和干涉的对象,时间长了,大家都不爱听他说了。
现在,小明学会对亲人闭嘴。对父母报喜不报忧,免得他们担心;对于爱人也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反而多问问爱人的工作情况,帮对方排忧解难;对于孩子,不过多的干涉,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闭嘴以后,家庭关系更加的和谐了。
08
对于讨厌的人,也不再恶语相向了
以前,对于讨厌的人,小明常常恶语相向。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说话,讨厌人的人就真的成为自己的仇人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给自己使绊子、捅一刀。
现在,对于讨厌的人,小明也不会说一些过分的话,常常是公事公办,有事说事,没事就保持距离,尽量不接触。
学着闭嘴以后,虽然还会偶尔管不住自己的嘴,但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小明发现了很多很多好处,这些好处让他更加明智的坚持适时地闭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