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国
如果你来新疆,问哪种小吃最值得一尝,我便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拌面。
拌面于新疆而言,就好比炸酱面之于北京、牛肉面之于兰州、油泼面之于陕西、刀削面之于山西、担担面之于四川、热干面之于武汉、锅盖面之于镇江,既是城市地标的象征,更是城市品牌的符号与代言词。
来到新疆,千万别担心会饿着肚子。这里的小吃除了公认的味道鲜美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实惠。比如大盘鸡、手抓肉、抓饭、羊肉串、椒麻鸡以及烤包子等,吃一口就是一口,那种入肚的扎实和充盈感,也正契合了新疆人说一不二脚踏实地的性格。但真要说到价廉味美老少皆喜的美食,恐怕还得数拌面了。一二十块钱一盘的拌面,常常能吃出一两千元一桌的大餐般的酣畅!
几日前,闲来无事,随手拍了几张自己吃拌面的照片晒到朋友圈里,惹得几千里外的老同学齐齐点赞,就连长期潜伏于天山南北、认识或不认识的各种好友,失灵已久的嗅觉仿佛突然间插上了翅膀,争先恐后跳了出来,纷纷竖起大拇指,还配上个流哈喇子的表情。不由纳闷:天天吃着拌面,还馋成这般?
也许你不以为然:如此引得无数粉丝竞折腰,那玩意究竟有多好吃?
尝了就知道!
街道两旁,不差的永远是小吃部。去哪家吃呢?
随便哪一家!
假如你深秋时节来新疆,先别惦记着去看什么胡杨,跟我进一家老回民拌面王餐馆再说。刚坐定,茶就上来了,“三泡台”的那种,冰糖枸杞一样不少。嘬一口,似一杯稀释过的蜂蜜水。点罢菜面的这当口上,你可边品茶,边剥几瓣大蒜。不是说“拌面不就蒜,味道减一半”嘛!或者干脆闭上眼,聆听后堂传来锅碗瓢勺的交响乐,静闻橱窗飘出一缕带着温度的醇香,想象入嘴时口腔里的繁华景象……
有时候,等待也是一场盛宴。
顶多十来分钟的工夫,就在你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食欲空前高涨之际,笑靥如花的姑娘恰好举着托盘走过来了。一盘菜、一盘面。菜,色泽艳丽郁香扑鼻;面,晶莹剔透粗细有度。新疆爷们吃拌面,喜欢把菜直接扣在面上,用筷子搅拌均匀(这也许就是“拌面”的来由吧),此时,你就明白了盛面为啥要用盘子而不是碗了。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扣”,夹一口菜,捞一口面,咬一口蒜瓣,一场心无旁骛的大快朵颐之旅就此启程!
吃完啦,喝口温茶,在口腔里来回打几个旋儿,唇齿间便又涮出一道意犹未尽的余香来;或者要来半碗面汤,“咕咚咚”灌下去,略显沉重的肠胃顿时熨帖无比。此所谓“原汤化原食”也!现在,抬起屁股抹把嘴,走,赏胡杨去!
此刻,被一大片金灿灿的胡杨林包围。你昂首挺胸手抚圆鼓的肚皮,从容地打个嗝吐口溢满蒜香的清气,感叹沙漠之浩瀚无垠,感慨胡杨之沧桑坚韧;亦或坐在高处沙包上,享受暖暖的秋光沐浴着身子,等待红红的太阳石头般滚下山坡,一身的风尘与疲惫瞬间也石头般滚落下去。
假如你是夏天到了新疆,夜市必定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夜市上也有拌面。坐在露天小方桌前,一盘菜,一盘面,一把羊肉串,一杯啤酒,最好是冰镇大乌苏。你可以解开衫扣敞胸露腹,放肆“吸溜”长长的拉面,菜帮子嚼得“咔嚓”作响。在这里没人说你粗俗,大家都低着头做相同的事。烤肉串“滋啦啦”翻着肥油,啤酒“窸窣窣”冒着气沫。啃几串烤肉,喝两口啤酒,霎时鼻尖冒汗,嘴中生风,浑身通透。望路边垂柳婆娑,看异域美女裙袂飘逸;仰烤炉袅袅轻烟尽纳月神之口,羞星星眨眼投来清凉一吻,一时难辨天上人间——哇,人生亦不过如此!
拌面不挑时令,哪个季节都可吃出一番人生的踏实与澎湃。
拌面亦可增进民族情感。维吾尔族同胞天生好客,招待客人的方式也有好多种。拌面乃主食,倘若他以主食待你,则认准你是个敦厚可交的人。新疆人就是这么实在,不玩虚的。你帮他一点小忙,他便会挽住你胳膊:走,房(páng)子嘛拌面吃一哈!
品过了,也亲身感受过了,是不是很过瘾啊,是不是禁不住感慨万千:如此只应天上有的美味,怎么偏偏落户至西域边陲呢?那咱不妨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拌面吧。
拌面,俗称拉条子,维吾尔语叫“兰格曼”,是一种地域特色浓郁的清真面食,其菜面合一,以面为主,菜为辅。拌面的历史想来也是悠久漫长的,它本身就反应着维吾尔族由牧业生产向农业生产的转变。关于拌面的起源有多种版本,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山西骆驼客运送货物,穿越“丝绸之路”,趟过茫茫戈壁,咬一口干粮,思念一回家乡饭菜。好不容易挨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遂安锅起灶、拉面炒菜,美美犒劳了一下自己干瘪空洞的肠胃。很快,这种面食就在西域传播开来,渐渐被天山南北各民族所接纳、学习、交融,最后扎根于新疆这片沃土上。
拌面,除了其本身的色泽和香醇所带来的视觉与味蕾冲击外,更大的惊喜还在于它能迅速聚集和提升人体内所有的能量,并尽可能使之源源不竭。生为新疆人,一生中少不了跟茫茫沙漠漫漫戈壁打交道,他们治理沙漠,拓荒培林,建设边疆,挑战大自然的同时,与自己的身体极限做着生死较量。作为干粮的烤馕,只能起临时垫垫虚弱肚皮的作用,而真正撑起他们筋骨的,也只能是那瓷实耐饿、韧劲十足的拌面了。
在新疆,吃拌面是可免费加面的,一盘不够加两盘,两盘不够三四盘!够扎实,够任性吧!新疆天长,吃了加过面的拉条子,你顿时会感觉精力充沛筋强骨壮,一把“坎土曼”能从日出抡到日落,两片脚丫可趟过天山南坡北陂。
然而,拌面的乐趣终极不在吃,在做。新疆日照时间长,生产的小麦本就品质卓越,磨出的面粉自然亦是精良。做拉面更是精中选精,专挑来优质特一粉,再与天山雪水邂逅,和出的面想没筋骨都难。和好的面擀开来切成条,抹上清油盘在大盆里,让它慢慢去饧,这个过程叫做饧面。“醒”过来的面可拉可扯可搓,拉出来的面扁而细,搓出来的面圆而匀,因人而异,各有所好。
要说面食做得好,还得数人家回族女人。回族婆娘侍弄面疙瘩,就像她们侍弄孩子、侍弄家务、侍弄庄稼一样,总能摆置得停停当当、体体面面,精细中透着雅致,雅致中翻着花样。搓拉好的面待下锅煮熟后,用粗长的竹筷捞出来放进大铁盆里。两口盆,一口里盛着半盆凉开水,用于“激”面,“激”了水的面叫“过水面”,筋道、劲道,有韧劲,为大众普遍钟爱。另一口盆则空敞着肚子,专门为那些脾胃比较虚弱的客人盛热面而准备。热面,也叫“然窝子”,“然”即“黏”之意,入嗓虽不及过水面滑爽,却也泛着自然面粉的芳香。
配菜种类繁多,只要是清真菜就行,譬如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薹、土豆等。此外还有酸菜拌面、鸡蛋拌面等特色品样。但不论是哪种菜,都少不了番茄酱,番茄酱不仅可上色,更主要的是炒菜有了汤汁,而汤汁正是“拌”面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汤汁拌出来的面酸滑爽口,想想吧,那么长的面条要是单以干菜而拌,沾唇又黏团自不必说,吸溜起来也该是多么费劲啊!
最招牌的菜莫过于过油肉拌面。肉是牛羊肉,羊肉居多,羊肉选罗布泊羊肉。罗布羊因常年食胡杨落叶、罗布麻、红柳、甘草等碱性物质,饮塔里木河的天山雪融水,肉质鲜嫩滑爽,不肥不膻,乃烧烤烹饪之首选原料。过油肉拌面好吃不好做,这道菜很考验厨师的水平。一个真正有功力的大厨,做出的菜必定是肉片色泽金红鲜亮、浓汁光亮通明,不缩油、不散汤,入口滑嫩,浓香袭遍每一节骨头缝里。
好了,现在拌面也认识了,从此你便跟它有了难以割舍的情缘。
我和拌面结缘始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候我正身强力壮,连活都不敢轻易找上门的年纪,偏偏忘记了那天不知做了些什么,反正午夜时分还在满大街寻着饭馆。大门都关了。就在心怀绝望之际,我望见一束昏黄的光晕打远处一家店面飘出。我快步走了进去。饭馆的凳子都腿朝天躺在桌子上,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低头弯腰,正操着一柄沉重的拖把擦拭地面。
看来也要打烊了!
我长叹一声。大概是听到了叹息声,她抬头看看我:
吃饭吗?
我连忙点头。
可是——
她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拖把搁在墙角,转身去了厨房。约摸半个钟头的光景,中年妇女端着一盘菜、一盘面走了出来。我只顾狼吞虎咽。中年妇女又拉开冰柜门,拎过一瓶啤酒来。我停止了吞咽,张着嘴怔怔地望着她。我没敢点啤酒,我口袋里的银两不足以支付一份面加一瓶酒的消费。
没事。吃饱喝好不想家!
不知是存心想宰人,还是压根就没看破我的窘境,撂下这句话后她就转过身,继续拖她的地去了。我在战战兢兢中吃完了这顿饭,手正支支吾吾往口袋里摸索时,中年妇女走了过来。
算了吧,大过节的,一个人怪可怜的!唉——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眼角似乎有点潮湿。
……
我走出餐馆时,见一轮圆月正温情脉脉地盯着门口往里瞧,才恍然醒悟,今天是中秋节啊!
以后的日子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再也没见到过这位老板娘。每当吃拌面时,便会不自觉地想起她;想起她时,又有了来盘拌面的冲动。
拌面,是一款人间不常有的温情。
在新疆,我认识一个姓高的老乡,特别爱吃过油肉拌面,隔三差五往馆子里跑。老高吃面,颇有气吞万里如虎之气势,只见他摘下毡帽,挽起袖口,脖筋暴凸,硕大的脑袋前俯后仰,一攒攒面条如瀑布般悬挂于嘴边。老高吃肉也够狠的,还没看清腮帮缩张,已见喉结蠕动,遂闻“咕咚”坠落之音。可突然有一天,餐馆难觅其踪影,打听下才知道他儿子犯了大事进了局子。
好长时间没见到老高了。那天街上偶遇,一时竟不敢相认,几个月的光阴,人已然白发满头,体瘦如柴,曾经那颗肥硕的脑袋干瘪成枣核状。我把他硬拽进馆子,要了一扎啤酒、两份过油肉拌面。就这样吃着喝着,老高鼻尖上见汗了,嗓门音量调大了,眼珠子变得潮红了。他说起了儿子的事,又提到老家瘫痪的母亲,突然见他一捋胳膊抹掉毡帽,嘴里迸出铿锵五个字:那都不是事!那一刻,我分明听到了他身体里有筋骨生长的“嘎巴”声……
一盘拌面,触动了一个年逾五旬的儿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神经; 一盘拌面,让一个跌倒的男人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拌面不论心情,在你春风得意或失魂落魄之际,都能给心灵以激励与慰藉。
拌面是一副人间良药。没有拌面不能医治的创伤,如果有,请再加盘面,最好来瓶啤酒。
拌面吃得扎实,人生方能坚韧挺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