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猜谜系列之——河广

作者: 余跃跃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09:24 被阅读8次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河,指黄河,苇,指小舟。

黄河浊浪滔天,宽广无边,要渡过黄河,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作者豪气干仗的说:谁说黄河宽,一条小舟可飞渡。

一条小船当然无法横渡黄河,但是作者为何以以一种绝对有把握的语气写了这首诗?

这就是诗经迷人之处。

毕竟成诗两三千年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人的三观、时事新闻等均堙灭不可考了。也许有些诗,针对的是当时一些轰动的事件,当时的人一看便知,但是后人看来,由于无法知道背景,这些诗句只给人一头雾水的困惑感。

于是读诗经很多都靠猜。

别看毛诗、朱熹他们对诗经解析得有板有眼,在后人看来是最经典的解析,实际也是在猜啊!

这你猜我也猜,研究各门各派对诗经的猜想,再添一笔自己对诗经的猜想,读诗经便乐在其中矣!

就拿这首卫风来说,卫国与宋国,虽相去不远,但隔河相望,想渡河去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然而诗人把这渡河说得何其简单,“即使只是一页扁舟,我也能过到宋国去 ”

后世爱好和平的猜想家们便猜测,说不准是一个待在卫国的宋国人,思乡情切,于是夸大其词,明知道回乡不易,硬是要把这事说得很简单,好像马上就能扁舟渡河,宋国在望一样,好安慰自己的心。

作为一个看了很多一战二战抗战内战资料的妹子来说,我倒觉得这是一位请缨出兵宋国的将军,跟国君吹嘘自己渡河取宋就如探囊取物一般,以表一定能成功攻打宋国的决心!

我觉得也只能用军旅之情来解释这诗句里头那冲天的豪气,说是思乡,诗里这豪情也太过了吧?

猜测有理,猜测无罪,博君一笑。

相关文章

  • 诗经猜谜系列之——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河,指黄河...

  • 杭之

    (一) 《诗经·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

  • 纵一苇之所如

    (一)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诗经.卫风...

  • 诗经-河广

    河广-最古老,最深情的思乡诗歌 河广 作者:佚名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

  • 诗经《河广》品赏

    每天品一首诗,每天收获一份美丽! 河广 诗经-国风-卫风 谁 谓 河 广 ?一 苇 杭 之。谁 谓 宋 远?跂 ...

  • 《诗经》学习第61篇《卫风 河广》(全)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61篇《卫风 河广》 【原文阅读】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qǐ予...

  • 假如《河广》这样写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这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

  • 古诗300首(没诗词)

    古诗三百首 击壤歌(夏商民歌) 关雎《诗经》 木瓜《诗经》 桃夭《诗经》 蒹葭《诗经》 无衣《诗经》 河广《诗经》...

  •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计划224/300

    我是思维导图实战派罗晓燕 我是一个自信、付出的女人。 发现: 河广 《诗经.卫风》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 《诗经》新作|河广

    1.新作 母亲的思绪在夜晚是焦灼的 急切的拿着做好的饼干 在漫长的回廊中寻找她的孩子 春天还没有来到 河水就已经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猜谜系列之——河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t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