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的膨胀之后,大量的占用了整个社会中其他经济个体的要素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大量占用了金融资源。
因为,金融体系一年的融资总量是有目标限定的,如果房地产攫取的金融资源过多的话,那么就会对经济系统中其他行业形成挤压。
同时,房地产对居民的储蓄消耗和现金流消耗也极为厉害,如果房地产对这两者的消耗过于膨胀,会导致居民减少其他大类消费。
比如今年汽车销量非常差,10月份国内的乘用车销量下滑了20%,全年负增长已经成定局。很多二三四线城市的家庭在购房之后,已经没有动力和资金能力再去购置像汽车这样的大类消费品。那么汽车制造厂商和其配套的制造业就会非常萧条。而汽车行业不像别的行业,汽车产业是支柱性行业。汽车产业的萧条是中国经济很大的问题。
所以,在房地产膨胀之后对其他行业企业形成挤压之后,宏观上就会造成国家长期经济的潜在增长动能越来越衰弱,甚至会出现下坠的可能性。
而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房子的总需求非常高,随之就会对土地财政、债务链条以及各种各样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使得总需求大幅度提高。
因此供给与需求之间就会撕出一个越来越大的口子,这对应的就是资产的通货膨胀。当资产的通货膨胀又发生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过程中,那么一个很差的周期阶段,滞胀周期也就形成了。(来自公众号:一条贤鱼)
所以,今年年中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说了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就是出于对目前房地产对其他经济体挤压的考虑。
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现在压力也很大。现在这个节点你应该加快周转率,有一部分开发商现在还存在幻想,捂盘惜售。要知道,今年和明年是房企的还债高峰期。如果房企的周转率不加快、存货占用大量的公司资源,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财务的压力非常大。
所以,我们看到万科为什么喊要活下去。这句话是讲给谁听的?
万科一直以来是个比较谨慎的公司,增长周期一旦出现下滑,对于整个房企来讲,如果你手里还有大量存货,并且负债率很高的话,很容易被像万科这样的企业吞并或者直接被市场淘汰。万科的表态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写照,而是其他高负债房企的写照。比如前段时间,万科花了32个亿拿下了华夏幸福10块住宅用地,那就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不要听一些企业怎么说,你要看它在干什么。
不同房企对宏观经济的周期和趋势的判断是不太一样的。作为万科来讲的话,它的企业文化、包括它整个决策都有很强的逆周期特征,它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化有很强的忧患意识。
所以如果在一个经济扩张的周期中,有些企业往往会膨胀得很厉害,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利润,此时的杠杆价格高。但是,一旦遇到经济周期拐点的时候,这些企业由于它本身的惯性来不及回头,往往在这个时间内会承受很大的财务压力,那就要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调整过程。(来自公众号:一条贤鱼)
而中国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企业。
中国的这一轮房地产下滑周期大概要持续多久?其实我们回头看,中国的房地产周期很长,从98年开始房改到到现在也差不多20年了,这二十年都是繁荣期。
如今从高位下滑,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应该最少不低于三年的调整时间。这是对整个的房地产行业而言。
如果我们从中期的角度来看,由于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性的行业。在2016、17两年快速上升阶段加杠杆,那肯定谁杠杆加得猛谁就能赚更多的利润。比如碧桂园、融创这些房企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小房企。但这个过程一旦进入下行的周期,那么一些规模小的房企可能直接就会死掉。
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目前棚改货币化安置也接近尾声,相关的货币政策支持消失之后,三四线的房价会进入一个很明显回落趋势里。一方面没有货币的驱动,另一方面没有人口集聚的驱动,所以很难看到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未来的房价走势会上扬。
而对于一二线城市,单就城市而言,比如北上广深。核心地段就那么大,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手中的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上层人群对就业、医疗、教育、娱乐等配套要求会越来越高。加上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后基本会进入一线二线城市。所以即便整体的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但是就目前而言,一二线城市核心城区的房子供给有限,而需求却很多,供需关系依旧很难改变,房价易涨难跌,自然有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房地产暴涨的时代一去不返了,过度的膨胀已经透支了消费力,房地产这种不能提高社会生产率的资产,本身的就没有持续增值的内核(企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可以提高生产率),现在的货币政策是去杠杆,人口是步入老龄化,没有人住的房子谈什么投资价值,现在除了稀缺性的房源(地段、学区房),其他的都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微涨或微跌的锁定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