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预演与思考
1) 社交焦虑的人通常非常紧张害怕,害怕的核心是怕被别人否定、笑话、不接纳。所以列举自己可能会感到焦虑的场景。
2) 在会面、活动、发言和演讲之前,自己练习彩排整个过程,直到非常熟悉掌握
3) 想象一下,在整个过程中,哪些点你是最害怕焦虑的?你准备怎么化解和关怀自己。
4) 思考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如果出现了会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办?
事中:即时自我关怀
有的时候,事情发生的突然,没有时间事先准备,有时即便做了准备,也会依然感到焦虑怎么办?这个时候可以做《即刻自我关怀》的练习。
这个练习是静观自我关怀创始人、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Chris Germer博士研创的,可实际上,他受公众演讲焦虑的困扰有20年之久。每次讲课、或做演讲就很紧张,他尝试了各种办法缓解自己的焦虑,包括运动、心理暗示等等,都没有显著的效果。这让他非常痛苦,要知道,他可是哈佛的老师啊。
后来他发现,焦虑的核心是羞愧,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或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够好。而解决社交焦虑的核心,是自我接纳和自我关怀。
什么是自我关怀呢?自我关怀就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你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平复一下情绪,然后对自己说:
• 我现在感到很紧张(担心、害怕、无措、羞愧等情绪),
•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紧张(担心、害怕、无措、羞愧等情绪)我并不是唯一有这样感受的人,
• 愿我宁静,愿我接纳自己的焦虑,愿我善待自己(任何想祝福自己的话语)。
事后:静观与总结
1) 一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个自我接纳的静观练习,安抚身体,平复情绪。
2) 待心情平静时,可以对上一次的事件进行总结,丘吉尔曾经说过:你能往回看多远,就能往前看多远。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o 这次事情当中,有哪些地方我做得好的、有进步的?
o 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提升的?
o 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其实,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希望关系能靠近,说让关系靠近的话,做让关系靠近的事,利人利己才是硬道理,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当恐惧和羞愧再次来临时,至少你可以提醒自己,“我又担心我不够好,我又觉得我不够好了”。能够将情绪和我们本身分离开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网友评论